每一个人出生便在一个无形的框架里,这个框架条条框框,四个边却让人无法呼吸,一边是你要学业有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一边是你要事业有成,令他人羡慕:一边是你要家庭美满,幸福无比,一边是你要有足够的钱,时间等等,仿佛有了这些你便是个人生赢家一般。
正如这个短视频,天真无邪的孩童不在草地上肆意奔跑,背上有自己沉的书包步入课堂。从此,知识是书本上才能学到的而生活是被人安排好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人们,不同的课本,却始终做着一件事——洗脑,告诉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有知识你活不下去,你无法自立于世。是啊,我们被洗脑,从此,玩耍便是不顾正业,学习便是前途光明。我们不应有爱好,即使我们的爱好也只是证明我们不是书呆子,到了抉择之时也不得不让位。
不是说读书不好,不,读书好。一个人只能生活一生,而他选择读书却拥有了千百生,但是,读书只是你增加自己的学识,使自己富有诗书,在必要之时有助力只用也,这想必便是功利性读书,我承认我是个功利性读书的人,我想如果我所做之事不能给我些什么,我便是虚度时光,我又有多少时光而浪费?
这部影片是个苍白的世界,体制教育,不让自已的孩子成为人群中的一类,让他走在格子里,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惨。什么是家庭,学校的教育“成功”?便是孩子的创造力与个性被完全的封杀,成为大众眼中的“好孩子”“前途无量”,或许有的大人已经意识到了,但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格子外的人,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个社会对格子外的人的残忍,他们不舍,他们心疼,他们爱自己的孩子,只愿孩子一生平安喜乐。这个社会不需要有个性的人,而我们只需要学会如何整齐划一的融入这个社会,学习自己该学习的,不被指责为“不务正业”,没有自我,没有个性,只是漫无目的的生存。只想说: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什么是体制教育?我想《肖洛特的救赎》中对体制的思考: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其中,最终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就是体制化。我是一个“叛逆”,我不喜欢将就,我讨厌规则,我接受别人的指点,不接受指指点点,我活的放纵,只因为我的母亲给我这个机会。我深知我会屈服这世界,但我还是想做格子外的人,只愿我屈服这世界的同时仍为自己留下一方肆意的净土,我想做一个外表如同所有人一样的苍白人群,而内心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
注:此文章仅个人观点,无含沙射影,愤世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