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主演的《大宅门》,以同仁堂为原型,2001年火爆荧屏。有一个人物从未出现在观众视野,却决定了白家的命运。因为她的死亡,导致白家大爷判了斩监候,百草厅被查封。她就是被慈禧害死的詹王府二格格——同治爷的嫔妃。同治爷有一后四妃,那么她是哪一位嫔妃呢?
01 同治的嫔妃
《大宅门》的时间主线,光绪六年白景琦出生,六年以后,即光绪十二年,白家大爷“治死”了同治的嫔妃。而白景琦的原型,乐靖宇出生于同治十一年。就是说白景琦的实际出生时间比剧中早八年。为了避免对号入座,编剧对时间进行一定的文学加工是情有可原的。
还有一个线索,詹王府未出阁的大格格,身体不适,被不明就里的白家二爷诊出了喜脉,恼羞成怒的詹王爷,指示手下杀马砸车对白家进行警告,那年大格格二十九岁。
忍不了百草厅的声名如此受辱,白家老太爷亲自上门诊断,诊出胎气后,不动声色地说只是腹中有一痞块,化解即可,开的药方却是安胎药。等到大格格察觉出不对劲,已经到了不得不生的地步。
半年后,大格格生下一对双生,白家老太爷特地上门祝贺,言道,既然我诊错了,那我们老二总是对的吧?如果老二没错,当初何以要杀他的马、砸他的车?最终老太爷驾着詹王府赔的新马车,耀武扬威地回府。
百草厅要回了名声,詹王府大格格未婚生子也大白于天下,詹王府因此与白家结仇。六年后詹王府二格格,死在了宫里,这年大格格三十五岁。作为大格格的妹妹,二格格的年龄必在三十五岁以下。
考虑到戏剧的艺术加工,如果这个二格格真实存在的话,她不一定死于光绪十二年,这个时间跨越应该是同治末年到光绪二十年左右,而且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必不是寿终正寝。
我们看看同治嫔妃,有哪些符合以上情况: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知府凤秀的女儿,光绪三十年薨,年四十五岁;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道光权臣塞尚阿的女儿,宣统三年薨,年五十四岁;
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生活在一起,活到民国时代。
同治的四个妃子,死于光绪年间的只有淑慎皇贵妃,而她是当年慈禧中意的皇后人选。
在同治死前二十天,慈禧为了冲喜大封后宫,富察氏连升两级,由慧妃晋升皇贵妃,位同副后,其余嫔妃皆升一级。
光绪即位后,又单为她加封号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又获封号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字封号,在有清一代仅此一例。
由此可见,她深得慈禧欢心,剧中死的不可能是她,且时间、年龄也不太对的上。
如此来看,死的不是同治的妃子,那么慈禧心狠手辣,难道会是咸丰的妃子?
02 咸丰的嫔妃
根据剧情,我们列举一下有哪些咸丰的嫔妃于同治末年到光绪二十年去世:
庄静皇贵妃,原丽贵妃,殁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时年五十四;
玫贵妃,徐佳氏,殁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时年五十六;
婉贵妃,索绰络氏,光绪二十年五月十七日崩逝,时年五十八岁;
禧妃,察哈喇氏,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薨逝,年三十六岁;
璷妃,那拉氏,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逝世,年五十五岁;
庆妃,张氏,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三日,薨,享年四十六岁;
璹嫔,那拉氏,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去世,年三十四岁。
我们看一下,庄静皇贵妃(丽妃),父亲为主事庆海,育有一女,这个女儿与同治二人,为咸丰仅有的一对儿女,感情交好。同治九年,丽妃的女儿被封为荣安固伦公主,获得皇后女儿才可获封的“固伦公主”称号,可见慈禧对其甚为喜爱。
同治于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去世,这位公主则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九崩逝,一说为同治帝去世后过于悲伤导致。庄静皇贵妃对慈禧已无半点威胁,况且在咸丰、同治朝都没有动她,何必到了光绪十六年再杀呢?
玫贵妃是除了丽妃、慈禧外,唯一为咸丰生过孩子的女人,育有一位阿哥,可惜早夭。玫贵妃为内务府包衣,宫女出身,身份低微。
禧妃,厨役常顺之女,原为长春宫宫女,为“四春娘娘“之一的“海棠春”。
璷妃,主事全文之女,为“四春娘娘“之一的“武林春”。
庆妃,原为长春宫宫女。
璹嫔,员外郎桂祥的女儿。
可见,咸丰帝的这几个嫔妃,娘家地位都不高,最高的员外郎,为从五品;主事次于员外郎,为正六品。这样的娘家势力跟剧中的“詹王府”相差甚远,而且慈禧手握生杀大权,对这些既无背景,又无儿女的人,实在谈不上忌惮。
剧中二格格是同治爷的宠妃,又得罪了老佛爷,所以不得不死。对于是否追究白家的责任,太监王喜光私下对白家人说:
“只要詹王爷不死乞白赖地咬你们,老佛爷乐得睁一眼儿闭一眼儿。反正心腹之患已经除了,跟你们白家有什么仇啊!"。
这个嫔妃是慈禧的心腹之患,能够称得上心腹之患的人,咸丰帝的这几个嫔妃都不够格。
思路到这里似乎又被掐断了,会是谁呢?考虑到我们只分析了同治和咸丰的妃子,难道死的不是嫔妃而是正宫皇后?
03 会是哪位皇后?
我们先来看同治皇后阿鲁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崩于储秀宫,年二十二岁,距同治去世仅三个月。
慈安太后,钮钴禄氏,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与慈禧携手垂帘听政二十载,在光绪七年三月初十,骤然崩逝,年四十五岁。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两位皇后的去世时间与剧中情节颇为接近。只是根据上述推测二格格的年龄应在三十五岁以下,这样一看,同治皇后又较为接近原型。
历史上这两位皇后的死亡原因都有争议,被慈禧害死的猜测不绝于耳,那么二格格会不会是她们中的一个呢?我们再来看看剧中的提示:
詹王府二格格是同治十一年进的宫,詹王爷携一家老小进京,独留大格格一人打理蒙古老家。这样一来大格格的亲事就被耽误了,回到京城已经成了二十九岁的老姑娘。她怨恨父亲偏心,娘亲死的早,就连进宫选秀都只有庶出妹妹的份。遇到一个不成器的武贝勒对她嘘寒问暖,便以身相许,多少也有种报复父亲的心理。
大格格怀孕后,身体不适,白家二爷上门诊治,才出现了文中开头的情节。詹王府杀马砸车的事在京城不胫而走,这之后上门诊治的太医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佯称才疏学浅,直到白家太爷上门稳住了詹家。
大格格怀孕生子的事,因为詹王爷儿子詹瑜的周旋,瞒过了家里的老奶奶,还有去新疆带兵打仗的詹王爷。詹王爷刚一回府,白家太爷就登门拜访,亲自恭贺“添丁之喜”,这时詹王爷才如梦初醒。
能够看到詹王爷领军打仗,詹王府势力庞大,大格格和二格格同父异母。
那么同治皇后和慈安太后的娘家是否符合以上几点呢?
04同治皇后—阿鲁特氏
同治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阿鲁特氏的外婆是慈安太后的姑姑),庄和皇贵妃(同治的珣嫔)的侄女。
阿鲁特·赛尚阿(1794年-1875年),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嘉庆二十一年繙译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充军机章京。道光十一年,擢内阁侍读学士,偕将军富俊按吉林将军福克精阿尅扣兵饷,得实,劾罢之。予头等侍卫,充哈密办事大臣,擢内阁学士。丁父忧回旗,留京,迁理藩院侍郎,兼副都统,调工部。迭赴盛京、广东、察哈尔按事。十五年,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调户部,擢理藩院尚书,兼都统,调工部。五年,遣戍军台,寻释之,命练察哈尔蒙古兵。十年,回京,总统左翼巡城事宜,予侍郎衔,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以病免。光绪元年,卒。
可见,塞尚阿是道光年间的权臣,行军打仗,曾任哈密(新疆)办事大臣,曾练察哈尔(张家口)蒙古兵。光绪元年,去世。
无论祖籍、官职均与詹王爷相似,同治的皇后在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去世,而塞尚阿也在这一年病逝,塞尚阿的死亡时间极为敏感,因为二月二十毕竟是一年之初,塞尚阿死于同治皇后之后,可能性要大的多。
如果说孙女被害属实,那不仅是情感上的折磨,也是对家族势力的极大削弱,这种打击对于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的确是致命的,这可以看做是同治皇后被害的一种推测和佐证。
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琦,是满清第一个旗人状元,崇琦因女儿封后,而加封三等承恩公。
同治皇后的母亲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儿,1861年,慈禧、慈安发动辛酉政变,端华被赐自尽,郑亲王的爵位则由族人继承,虽然郑亲王府已物是人非,但是如果同治皇后真被慈禧害死,我相信郑亲王家族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比如对白家使绊子之类。
崇琦作为承恩公,他们府上只能算公爵府,是除了王室之外的最高爵位,而郑亲王府却是货真价实的王府。如果“詹王府”对应谐音:郑王府,就比较好解释,所以“詹王府”很可能是郑王府和塞尚阿家族糅合而成的角色。
阿鲁特氏,既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还和慈安太后有血缘关系,所以一开始就不被慈禧所喜。而同治后妃中的珣妃,则是阿鲁特氏皇后的姑姑,塞尚阿的女儿、崇琦的妹妹,这么一看,我们就能发现,剧中的詹瑜并不是浪费笔墨,也许是崇琦的原型。大格格一直怨恨该进宫的是她,而塞尚阿的确有一个女儿在宫中为妃,只是死的不是她,而是塞尚阿的孙女?
05慈安太后—钮钴禄氏
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死时四十五岁。
穆扬阿,满洲镶黄旗人。福克京阿的长子,嘉庆九年承袭叔祖傅森的二品荫生,后任广西右江道,驻柳州,擅长诗、画。
慈安为庶出,生母姓姜,嫡母是克勤郡王庆恒的孙女,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后代。
慈安的父亲只是广西的三个兵备道之一,正四品。嫡母是克勤郡王的孙女,于她益处也有限,毕竟她并非嫡出。她的哥哥叫广科,姐姐嫁给庄亲王奕仁为嫡福晋,妹妹嫁给庄王府的奉恩将军绵林。
父亲生卒年不详,史书中并无过多记载,可见政绩平平。姐夫庄亲王,是太宗的后代,在清初八大王中,庄亲王的功绩与其他六王难以比拟。清史学者孟森曾感慨:“庄王……功绩声望远在诸王之下,其必凑一世袭罔替之数。”顺治朝的上谕也明确指出“尔等向不在宠贵之列”。所以庄王府势力一般,且奕仁于同治十三年病故。彼时慈安太后的娘家势力并不庞大。
家世上讲,慈安太后于四十五岁去世时,庄亲王早已不在,而父亲穆扬阿,即便在世,也是六十以上的老人了,也并无出兵新疆的经历,他们与詹王府的显赫家世不太相像。
从地域上讲,慈安太后是满洲人,钮钴禄氏起源于松花江、长白山附近,不是蒙古。
从人性上讲,慈禧和慈安平等相处二十几年,二人共同抚育同治、光绪,垂帘听政,同治一朝都没有害死她,为何在光绪七年动手呢?
但是值得推敲的是,慈禧在光绪六年生了一场大病,到光绪八年才治愈,期间是慈安太后在处理政事。关于这段时间,野史上有很多戏说,关于慈禧暗自怀孕生子,毒害慈安等等。这不仅让人脑洞打开,难道大格格怀孕生子,詹王府杀马砸车,导致太医们噤若寒蝉,这个大格格原型是慈禧?她无法上朝,眼看着慈安长时间把持朝政,害怕大权旁落,所以毒死了慈安?
脑洞大的收不住了,还是从剧中去找线索:
白家大爷与老太爷的对话:
"詹王府的二格格病的要紧么?"
"没什么大病,肝郁不舒,纯粹是气的,不是老佛爷不待见她么!"
二格格死后,太医魏鹤卿深夜给白家送信:
"宫里的事太复杂,大意不得。嫔主子当年是同治爷的宠妃,同治爷驾崩以后,西太后就一直容不下她……哎呀,不说不说了,乱得很,有备无患,多保重吧。"
白文氏坐在炕沿上:"这下又犯到詹王爷的手里了。"
太监王喜光和白家三爷的对话:
王喜光说着压低了声音,"嫔主子得罪了太后老佛爷,她还想活命吗?"
"那也别把我大哥整进去啊!"
"谁让他赶上这寸劲儿了呢?不把他整进去,怎么向詹王爷交代?!"
白文氏私下里想向詹王府求和:
“王爷,您心里最清楚嫔主子归天,跟我们家大爷没关系。"
二格格是同治的宠妃,而且死亡时间是在同治爷驾崩不久,慈禧和二格格不和,二格格并非急病,这是一桩冤案,冤到任何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说二格格原型是慈安,那么咸丰驾崩已二十余年,西太后容不下她,恐怕难以与她共事这么多年。慈安的死亡虽然意外,但慈禧应对得宜,大家心里存疑,但是并无十分把握。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起病急,发展迅速,而且在十几年前有相同病症出现,按现代医学猜想,倾向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这也许与慈禧缺席政事导致的劳累过度有关。
06詹王府的落幕
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西逃,詹王爷因为主战,被慈禧发配新疆,在发配途中病逝。詹瑜再次回京后,詹王府已不存在,詹瑜的儿子詹奎禧和白家的外甥女联姻,詹奎禧不思上进,一家人靠詹瑜卖字画维持生计。多年后大格格的女儿黄春和白文氏的儿子白景琦两情相悦,仇人的儿女结为连理,这是后话,而詹王府在剧中落下帷幕。
说回历史,慈禧太后携带光绪帝和一些王公大臣逃往西安,命崇绮和荣禄等为留京办事大臣。当时慈禧西行路线是取道居庸关,经大同以达太原。
崇绮担心八国联军以轻骑尾追其后,袭击慈禧乘舆,于是与荣禄等伪装成皇驾乘舆,从南路直奔保定,想以此作为掩护。到达保定后,崇绮等人住进莲池书院,每日派人打听北京局势。
不久,噩耗传来,崇绮之妻瓜尔佳氏在崇绮走后,指挥仆人在屋内掘了两个大坑,男女老幼跳入坑内,命仆人填土掩埋.仆人不应命,惊慌逃出。儿子葆初便自己点燃了窗棂,全家人巍坐不动,以身殉国。崇绮闻知,如五雷轰顶,当晚这位年近古稀的满蒙状元自缢于莲池书院。
詹王府家族的落幕基本也是庚子年1900年,发配新疆途中,有这样的描写:
“詹喻、安福、车老四正指挥仆人搬运东西。詹瑜之子二十岁的奎禧正在廊子上整理书籍,詹瑜拿起一套书交奎禧:"这套书单放,我要带在身边儿。"
在家族落魄、仕途失意时,詹瑜仍然书不离手,这让我确定詹瑜暗指崇琦,这与崇琦的满蒙状元身份甚为符合,而崇琦一家人殉节,是否有后呢?还真有:曾孙—阿鲁特·法亮,阿鲁特·廉定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袭爵,正好与剧中詹奎禧的情节对应。
再说说同治皇后外祖家—郑亲王府,当时的郑亲王家族在八国联军进城之前,南逃固安,郑亲王凯泰初到固安便病逝,其子昭煦袭爵,待其长大时大清已经灭亡。1947年,一部电影《十三号凶宅》上影,因为拍戏用到了郑亲王府,且提到了他。昭煦将剧组告上法庭,并获赔13亿法币,但他很快挥霍一空。可见郑亲王府也是在庚子年之后境况急转直下,子孙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因此剧中詹王府二格格的身份,死去的同治的嫔妃,有很多证据指向了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而她的死亡,并非《清史稿》记载的正常死亡。
《大宅门》的创作本就没有固定的原型,我的猜测若能符合一二也已十分欣慰,若有不同见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