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广州一孕妇携自闭症儿子自杀的新闻一时间成了社会的焦点。
事情的经过是一个男孩在幼儿园推搡了一个女孩,女孩家长觉得女儿受了欺负便不依不饶求说法。男孩母亲只好道出了儿子有轻微自闭症的事实以求换来理解,却得来对方携家长群要求儿子退学的结果。校方为了避免矛盾升级,让男孩在家休息几日。不料,一出悲剧,三条人命。
事情过去了3天,媒体发酵才仅仅1天。对于孕妇家人和孕妇本身,都没有心里活动和生前信息的报道。我想我们不在情境之中,也无权评论任何人任何事的对错。但是可以判断这个母亲生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活在困境之中。
她困扰的并不是自己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而是这个社会对生出自闭症孩子的她和她的儿子有何看法。假使她思考过自己的孩子有权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作为妈妈怎么帮助儿子在未来实现社会归属和人生价值,兴许还能从动机上发生一些改变。但是社会反馈给她的最后一条新消息是:我们不需要你,不需要你儿子。当一个人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与社会产生了断裂,人生意义也就终止了。
每个人都是在自卑中完成自我超越的,就好比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但一个孕妇带着自闭症的儿子,她可能在特殊的人生时期并没有准备好接纳自己的自卑,那些不善良的现实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仁者不忧。
压力之下,人们或极端索取,或采取暴力,或放弃逃避。眼下的悲剧就是放弃逃避的产物。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建立互赖性的人格,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
有人曾做过一个成功的案例,当老人们看着周围的同龄人一个个离去的时候,敬老院丝毫没有生机。而后他们举办了一个活动:年轻人可以带着问题来敬老院免费咨询有经验的老人,或是生活,或是工作,或是感情。活跃敬老院的是不断涌入的年轻人吗?并不是,而是在与年轻人交流中老人们被认可的、又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心。
要知道,一个人从被母亲抱起开始,就展开了第一次人生的合作。
我甚至思考过,如果这位妈妈把自己的价值放在推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模式上,从而促使她与外界合作,这种增加自我价值的方式能不能获取更大的自我认可,进而扩大自身幸福感?
眼下,社会舆论一边是对男孩母亲脆弱不堪的质疑,更多的是对女孩家长的谴责。
人类生来就是自私的动物。
而利他、善良无非是一种聪明的自私。
相反,利己、狭隘就是一种不聪明的自私。
正如叶曼先生说的,最好的人都是聪明的人,最坏的人都是最笨的人。
很多时候,包容别人就是包容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