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的主题是身心同在。
课前,嘉瞳老师搜集大家上一周身体扫描练习的反馈,一丁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问题大概是:当练习遇到挑战时,我们该选择继续坚持还是放弃?
老师说:带着觉知做出选择。
人在面临压力时有两种模式:打或逃。当练习遇到挑战时,正是我们修习正念的好时机,去留意自己是如何反应的,是急于去战胜它还是逃避放弃它?去觉察自己的自动模式。
当有了觉察,有意识地做出选择,做与不做都会是最好的选择。
接着,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体验练习,去感知到我们的想法(对事件的解读)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感受的。
不同的想法带来不同的感受。想法并非事实,它只是内在的心理活动。
一个体验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解构:身体感受、想法、情绪感受和行为冲动。这四个层面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随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50:50注意力分配的练习。我很喜欢这个练习,之前上老师的课,这个练习让我受益很大。
这个练习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具体的稳定的身体锚点,可以是呼吸、腹部的起伏、胸腔的起伏、触觉等。
把50%的注意力放在身体感受上,把50%注意力放在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上。
呼吸是无处不在的,回到呼吸就回到身体,回到当下。
第一次尝试线上两人小组练习,一个人50:50的说,一个人50:50的听,然后交换角色。
当我50:50听的时候,我只是听到内容本身,内在没有太多涟漪,不容易被对方的情绪带走,也不容易急于去表达自己。
当我在说的时候,刚开始只想着说,我留意到自己的紧张和词不达意,我立马把一半的注意力放在我呼吸时腹部的起伏上,我留意到我的语速自然放慢下来,更能清晰表达出我的意思。
50:50练习,有助于我们保持身心同在,而不是任思绪四处飘移。
最后老师带我们做了十指感恩练习,有助于我们培育积极的内在体验。这个练习我也很喜欢。
是的,快乐是可以培育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是可以强化的。
当我握住我的大拇指时,我的眼泪不自觉的滑落下来,我想到了我此刻身处的这间不大的书房,还有灯光,感恩它们给我提供了安静的安全的放松的空间,让我可以不受打扰地听课。
握住食指时,想到了书房外独自玩耍的四岁的儿子,感恩他的支持让我可以在两个小时里全然做自己。要感恩的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我感觉到一股暖流淌过全身,还有指尖脉搏的跳动和掌心的温度。
哈哈,突然觉得自己好富足,好幸福。课程结束后,我来到客厅,像个孩子一样自在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