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产线相对于电力其它产线而言,业务模式较成熟,信息化程度较高。自从去年4月开始,我们就在筹备表计划流程项目,几经波折,经慎重决策和评估,现拟以排产优化项目的方式落地。
开篇有个感触,即管理无止境,信息化、数字化无止境。经过至少4轮的调研,就算仪表如此成熟的产线,也存在诸多问题。
这种问题主要来至于两个方面:
1、人的问题:万象根因皆是人,系统只是工具。再好的系统,不能使用起来,也是枉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系统功能没有使用起来。
比如MES系统的产能可视;再比如CRM系统订单的取消,并没有对订单进行状态管理,只是单纯将要货数量改成0,导致关联系统数据紊乱;
2、系统的断点:系统之间割裂,数据未同步,反而导致业务复杂度变高。究其根本在缺少基于企业架构的系统架构、业务中台。比如在不同系统同一数值的字段名不一样,需靠检验去判断。
结合前几次调研,今天基于业务流程梳理了几大变革点:
1、订单评审:包括订单状态管理(生产模式、订单变更、取消状态标识);定牌结构化(将原排产要素的文本备注信息转化为结构化字段,一张表可视,作为系统订单评审、计划排产的依据);
而在货期评审方面,一是做原评审流程的优化-串改并提效;同时是打通仪表下单流程,分场景,对于返单按标交+历史交付情况系统自动评审,对新品,战略客户订单人工线上评审;二是对于评审后的要素进行解析,转化为关键任务,系统跟进,解决人工线下跟催的问题;
2、订单排产:对原排产平台进行优化,通过排产要素的可视,结合排产场景,将排产模式植入系统(部装优先or总装优先等),按规则模拟排产;
此处是本项目最复杂的部分,既要考核各要素系统的抓取,也要考虑几种排产模式的算法。通过运算输出合理的排产日期,包括但不限于考虑总装&部装关联关系,排产要素优先级原则,系统余量(最早、最晚计划时间),计划单启用等。
3、日计划排产:打通主计划,将日计划线下转线上。既要梳理产品&线体对应关系,又要让工单整合要素可视,实现系统的变动联调;
日计划是计划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做好工单进度的可视与预警。又要通过系统点检确保计划的可执行(齐套、产能、历史遗漏订单,变动联调)。最后还要做好其它系统、项目的影响评估与打通(薪资核算、效率核算等)。
4、计划管理:调单考核系统打通(SAP→OA);订单异常,未达线上触发原因分析,系统留痕。
不同于LTC中的计划块流程,本项目的核心是做好关键活动的优化,系统固化。提升业务效率的同事,降业务差错,规范业务基础数据质量,做好数据的互联与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