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一本已经读过的书时,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了?继而,问一句: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呀?你真读懂了吗?大多数人就会“卡壳”,只能说出一点点的内容。这只能说:你浏览了这本书,并没有真正读懂。
对于《富爸爸穷爸爸》这样的经典书籍来说,只看一遍是不够。每过一段时间再读,感受是不一样的,会获得比之前更新、更深的感悟。
正如“温故而知新”说的那样,常读常新。
在我成长的过程,总是不断地被“打脸”。每看一本书时,总感觉里面的知识都是读过的,觉得“不过尔尔”。但再读一遍时,才发现好像并不是之前理解的那样,所以总是在被“打脸”。后来遇到一句话让我从这个状态中脱离了出来,那就是:没有读一遍就懂的道理。
经过了“打脸”,再来看这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就能让自己保持对作品的敬畏之心,而后耐心地读下去。于是,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总会和自己玩个脑力游戏,每当我“想当然”时,我就在心理默念“我以为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吗?”这个问题,就能让我立马清醒地告诉自己:“别自以为是,别想当然”。
于是乎,我就问下自己和你们:
你们真的读懂了这本经典吗?
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那我和大家一起去探讨下《富爸爸穷爸爸》:
1、我们不为钱工作,让钱为我们工作!
这句话是本书的核心思想。让钱为我们工作,也就是大家说的“钱生钱”的智慧。
富人与穷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富人会在花每一分钱时,想这些钱能否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钱。而穷人在花每一分钱时,就不会思考钱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价值的。
所以,穷人拿到钱后,会直接花掉,而富人则会考虑怎样才能让更多的钱流入资产,进而产生足够多的被动收入,让钱为他们工作。
对金钱观念的小小改变,足够让你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
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在花每一块钱的时候,都要想清楚,这一块钱是能够帮我们赚更多钱的,它真的值得在现在就被花掉吗?
2、富人思维与穷人思维
人穷志短,富人看得更远,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当我们不在为钱烦恼时,就可以做更长远的打算,看到那个不远的将来的自己。
在书中提到,罗伯特自己的亲生父亲——政府官员,与他的富爸爸——商人。当他们在面对一个自己想要,却又买卖不起的东西时,他亲生父亲会说:“我买不起!”,他的富爸爸禁止他们说这样的话,而是说:“我如何才能买得起?”
这两种回答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一个是穷人思维,我既然买不起,那我就是买不起,这样就直接导致一个心理问题:我做不到。另一个是富人思维,当我们在问自己“我如何才能买得起?”时,就是在不断地刺激大脑,做更多的思考,进而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也就能说明:穷人安于现状,富人不断进取的现象。
所以,当我们地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要多问自己“我能不能做到?”这也能让我们成为一个进取型的人。
3、先支付自己
先支付自己是本书教我们如何有限的薪资中留下更多的钱用于充实资产的有效方法。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并不支付自己。当他们拿到工资时,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还账单,如信用卡、花呗、借呗等等,因此大家都会有总感觉:“到手的工资还没捂热,怎么就没了”。
而先支付自己是这样的,当工资拿到手时,先划一部分到自己的存款中,这个比例可以是5%、10%、20%至于50%(只要你能做到);再用剩余的工资还各类账单;当账单都还完了,剩下我钱再用来生活。这样一来,你的存款就会慢慢增加。
那如果剩下的钱不够生活费怎么办?那你只能考虑节省,或者主动思考通过别的途径来增加的你的收入用于生活。
这就会触发主动思考:“我要怎样才能活下来呢?”这样,你的财商就会被调动出来,进而让你想到更多的点子,赚更多的钱。也就用生活倒逼自己不断寻找新的出路,进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总之,千万别以为你读懂了一本经典书籍,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那自然是有丰富的、有效的道理。当我们经过践行、反思,再读一遍时,就能理解得更深,学得更透。读第一遍“不过尔尔”,读第二遍“云里雾里”,读第三遍“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