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0 《活法》推荐序 读书分享:我们心中想的是好事,是善念,人生就将是美好的;总动坏脑筋,充满恶念,人生就不会顺畅。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读懂《活法》,明白人生的活法。
2019.4.17《活法》p30-31 读书分享:最近一周,在欧洲旅行,每天都有读书,但却静不下心写读书笔记。
我在自问:自己到底怎么了?难道休假就应该颓废吗?似乎不是,虽然是旅行,但从到巴黎的第一天,我就期待着回国,呆的时间越久,越想回去,不是回去休息,而是想尽快回到之前积极健康的作息,熟悉的环境,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时间宝贵,伙伴们都在努力,我却在此处荒废。
以马拉松的名义,出国旅行不是一两次了,但如此强烈的想回去却是第一次。看到这边的产品,包装,服务,总会想到我们自己,还有哪些改进空间;看到欧洲人的生活工作状态,我为自己生在了一个伟大国度,伟大时代而庆幸。在中国,我们是伟大时代的缔造者,在中国,所有的行业都值得被重做一遍,时代在呼唤,让我们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为伙伴尽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力。
2019.4.18《活法》p32-34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日日想,夜夜想,每时每刻都在想,当产品的制作过程细节及最终状态在脑海可以完美呈现,哪怕是产品颜色也可以脑海中具体化呈现时,我们离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稻盛先生在行动上有目共赌,与他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勤奋上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我们,恰恰相反:行动的巨人,思考的矮子,结果是漏洞百出,错误频发,困难重重。在成为行动巨人前,请先在脑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先克服大脑的惰性。
2019.4.20《活法》p38-40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绩,或想要达到目标,必须要有乐观的构想,悲观的计划,乐观的实行。以上都是基于缜密计划之下的。很多时候,事情做错导致失败只是必然的结果,而原因是我们懒于思考。这一点要引起足够重视,大事,都是由无数个小事组成的,在小事上养成缜密思路的习惯会大大降低我们犯错的概率。
2019.4.21《活法》p38-40 生病领悟真理。读这一段时,恰好因为倒时差睡眠不足生病了。声音沙哑,头疼嗓子疼。
“在我们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的生病,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细菌的脆弱的心。 ”“这这句话让我反思,是因为昨天自己担心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不足而生病么? 我们经常说:怕什么来什么。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想好事,做好事,来好事。想坏事,做坏事,坏事也会来到自己身上。“心相决定人生”原来如此~似乎又悟出点儿什么。
外面在下大雨,抓住好时机,读完书赶紧跑步去啦~哈哈哈,雨中奔跑是一件极其享受之事。
2019.4.22《活法》p44-46 心态决定命运。
稻盛先生所说这句,老生常谈之话,每个人从小都知道,但从却很少落实到实际行动。我们都在“小我”的私心私欲中徘徊,患得患失,从而才会出现“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因为在七情的存在,让我们的行动受阻,决策变形。
其实所谓心态调整,并不是仅仅说我们要让自己变得乐观,而是我们需要从眼前患得患失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目的和意义。是为更好的职业?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地位?还是我们要圆满度过一个幸福人生?什么是幸福?如何幸福?又是一个大问题,等着我们去思考,去拆解,去行动。
坚决不要做“行动的巨人,思想的矮子”,因为那样,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原地打转,只不过停留于低等动物状态。
“思想是画笔,人生是画布。”改变心态,人生会有无限可能。
2019.4.23《活法》p47-49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将困难和高不可攀的目标视为提高自己前所未有的良机,这种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今天的京瓷。
“认为已经无能为力了,已经黔驴技穷了,而这不过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时点,坚韧不拔,使出浑身解数绝对能成功。”读到这些语句时,我在想,稻盛先生内心的力量来自于哪儿呢?
是为了一己私欲还是为了大家共同的物心幸福?如果是前者,在达成某一目标时,人必然心中会沾沾自喜,会自满,会自傲,会自大,这是人性。如果是为他人,那么在达成某一目标后,会想到,我们还需要挑战更高的目标,我们需要让我们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因为如此,才能让更多人实现物心幸福。
两个出发点代表两种思维方式,前者有力,遇到困难会退缩,难持续。后者有力气且能持续。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用将来进行时衡量自己的能力。实现这一思维方式的前提是日日反思,日日精进。
2019.4.24《活法》p50-52 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
心在高处,事在小处。志存高远,每日精进,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这是企业成长的不二法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踏实的点滴积累才能成就持续的伟大。不急不躁,做好每一天。
2019.4.25《活法》p53-p54 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
“过于急功近利,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驻足不前。”稻盛先生这句话忽然让我想到我在学习上,产品开发上,行业判断上,伙伴成长上等是否因为自己过去的懒惰浪费太多时间,而导致当前急功近利呢?似乎都有。否则怎会今天三点醒来就再也睡不着,带着依然生病的身体,想着各种问题,不过是因为自己有急功近利之心。导致自己无法沉静,无法再次入眠。
每天都在对自己说,“知止而后有定”,自问:我的内心真的定下来了吗?如果定了,为何不静,为何失眠?
我们的“止”在哪里?反复拷问自己:实现全员物心幸福,让更多妈妈和孩子安心享受甜品带来的幸福。是我们的“止”吗?如果是,那么一些决定为何会让我感到不安?是决定错了?还是使命出问题了?答案:使命没错,决定错了。静下心,把时间用在为使命而拼命努力上。我真的需要学会每天每天做减法!
让自己不再如此的唯一方式就是: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拼命过好今天,脚踏实地,持续精进。不荒废不浪费,动脑筋改进每个生活工作的每个细节,持之以恒。加油吧!
2019.4.26《活法》p55-p57 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音。工作现场有神灵这句话是被稻盛先生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要解决问题,想要有所突破,想要产品服务精益求精,必须在工作现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想到我们自己,很多时候的问题并不是被我发现的,而是在工作中出现后由客户或员工提出,因为自己经常不在现场不参与具体业务,所以有时候很难看透事物本质,这一点我需要反省。以为静下来深度思考就能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想法不可取。
2019.4.27《活法》p58-60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到时候先生在这个小节里,为我们指明了,事情做成的不二法门。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来自思考的强度深度,大小,程度,集中于要做的一件事情,抱着强烈的让愿望认真的思考。这种愿望,思考的强度,持续的长度,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贯彻的认真程度,决定了最终的成败。
最近一直在考虑产品重新分类的问题,困扰我许久没有合适的方案。昨天当我闭上眼睛仔细思考,所有产品像幻灯片一样从脑中快速掠过,灵光一闪,我脑中蹦出一个词,马上换了一个角度重新思考,豁然开朗,问题解决。过去的所有纠结一扫而空,
在我跑步的时,当我精疲力竭时,一旦我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脚掌和地面的接触,这时候,内心的那个疲劳感,似乎就消失不见,而且身体会帮我主动的调整最合适的跑姿以节省能量。
大部分人都知道应该有意注意,但总是忘记这一点,这种习惯需要我们平时多多刻意练习。
2019.4.28《活法》p61-62 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我们很多人,总是羞于说出自己的梦想。认为那样会让人觉得自己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恰恰相反,但凡成功之人,在他们成功之前,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向身边的人,诉说自己的梦想,并不断付诸实际行动。描绘梦想是个人行为的催化剂,在向他人诉说梦想的时候,自己热切的希望,自己的思想,一步一步也在发生转变,从而影响行为,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因为我们时时怀揣梦想,那么从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会将之与自己的梦想相关联,从而产生发现很多问题和创意。这一点,我体会越来越深刻。很多时候的问题,并不是在工作中发现的,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在外出的过程中发现的,我会马上记录入记事本,日积月累,量变必将引发质变。
2019.4.29《活法》p65-67 人生和今天,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我们一直认为,世间有很多事情是很复杂的,但是在道士先生看来,事物的本质,往往极为单纯。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种思考方式是我们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训练的。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一些耳熟能详的词,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诚实,不要撒谎,要正直,不要邪恶,要多为别人考虑不能只顾自己,待人要热情,不能冷漠等等。这些智慧,一直存在于我们脑海中,只是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遇到个人利益与这些智慧相冲突时,我们往往个人利益在前,将这些原则抛诸脑后。
我现在经常使用的的一个思考方式是:当我们内心纠结或有人不开心时,一定是哪里不对。这时候,将“作为人,何为正确”搬出来,事情往往迎刃而解。
2019.4.30《活法》 p68-70 迷茫时的航标-人生哲学。
这本书乍看起来,就像一本鸡汤文合辑。越读越发现,他是人生经营指导手册,是一本工具书。当我们需要做出决策而感到迷惘时,基本的原理原则就是: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放在首位。因为如此,才能与宇宙的意志相协调,才会得到他人的协助最后促使事情走向成功。这不就是老子所说的:退其身而身先,后其身而身存么?
2019.5.1《活法》p71-72 绝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这样做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常会认为是傻笨,不开窍。
但在稻盛先生看来。摆脱一己私利,选择那条本该走的路,即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勇敢的选择不圆滑,不得要领的生存方式,才是正确的路。
我想这可能就是智慧和聪明之间的区别吧,聪明的人往往选择短期有利的路,而智慧的人,看的是长期,看的是未来。
但要坚守原理原则,摒弃当前私利,着实不易,需要我们有深邃的思考,需要我们有看透事物本质的觉悟,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额头流汗,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对于这句话的体会也越来越深。
做个愚直而又幸福的人吧,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就是内心的安宁么?
2019.5.2《活法》p73-74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人是脆弱的,不刻意的警惕,自我戒备,不知不觉就会成为欲望和诱惑的俘虏。稻盛先生讲的公司董事专车的例子和自己妻子拒绝搭顺风车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我们所坚持的原理原则,必须在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予以贯彻和落实。
这让我反思,经常在教育孩子时把“积善行,思利他”放在嘴边,我自己又是否做到了呢?
经常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有落实了几分呢?
经常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的行为有多少来自人心,多少又来自道心呢?
经常想一定要实现全员物心幸福,我又为此努力有几分呢?
经常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的努力又有多少是为公,多少是为私呢?
人真的是很可怕的动物,知易行难,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私心私利的奴隶,需时时警惕,自省。
2019.5.3《活法》p75-77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
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思维方式,就像人生之树的根,如果根不正或更坏了,即使上面枝叶再繁茂,这棵树迟早要倒塌。而很多人我们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枝繁叶茂,而忘记养根,这是十分危险的。
回想过去十多年经历的人与事,很多能力和热情具备的朋友,因为思维方式出了问题,而误入歧途着实可惜。回到日常学习,过去学习培养的是能力,如今学习更多的是改变思维方式,这让我每天越来越踏实。内心踏实,这不就是幸福么?
2019.5.4《活法》p78-79 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每一天都极度认真。”这句话,忽然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30多年,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在游戏人生得过且过。经常会想,有人活着开心最重要;人活着何必那么累;人活着,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就够了~试问,真的够了么?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后我们又会在哪里?我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直到最近,这些与生命意义相关的问题才反复在脑海中出现。只有想清楚根本性问题,做事才有方向与动力。
活着,就是修行与修心,就是顺应自然之道,无我利他,让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好。
我们可以像动物那样去生活,一切以满足“我”的欲望为出发点,浑浑噩噩过一生。当然我们也可以以利他为出发点,专注于事,专注于认真过好每一天,专注的存天理去人欲的修炼,这是一条漫长艰难但结果一定光明的路。等到死哪一天,我可以平静的道出那四个字:死而无憾。
2019.5.5《活法》p80-81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每天读书不求量大,稻盛先生的只言片语都是过去熟知的道理,一次又一次读和反思,在脑中打下烙印。愈加感受到自己思想之浅薄,竟然曾还有过五十岁退休的想法,现在想想实在可笑。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搞清楚了,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所以,阳明先生在讲学时,反复提到立志。稻盛先生说企业经营时,反复说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工作现场有神灵,真正的方法技巧智慧都是在工作现场磨练出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9.5.6《活法》p82-84 拼搏在当下这一刻。我们的生命,人生本来就是有价值的,神圣的。把珍贵的人生过得碌碌无为,不仅是对生命的糟蹋,而且违背了宇宙的意志,天地自然让我们存在,乃是这个宇宙的必需,没有一人一物是偶然来到这世上,因此,世上并没有任何东西是多余的。即使是北极圈和沙漠里的动植物,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会为繁衍奋力拼搏,作为如此智慧的人类,又岂能落后。
但,恰恰相反,很多人的活在当下,就是享受吃喝玩乐的当下,目的是让躯体更快乐。这哪里是活在当下,简直是毁掉未来。人的肉体能量是有限的,吃喝玩乐只会加速生命的消耗且不创造价值,留给自己的只有空虚,留个世界的只有垃圾。这是高贵的人类该做的事吗? 我们具备的能力与智慧,远大于我们的想像,只要我们愿意,可以做好当下每件事,让社会让他人因为自己而更好。请时时自醒:我们是活在世界上,而不是活在自己的躯壳里。
2019.5.7《活法》“喜欢”燃起热情。物质有三种类型: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人也同样分为这三种。一个组织,往往最欢迎自燃型,培养可燃型,拒绝不燃型。原因简单,富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人,会引领整个组织正向发展。
成为自燃型人才是一个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但自燃型绝非天生,可后天培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靠自我激发,自我燃烧才能产生,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产生向新目标挑战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这种状态下,再努力也不觉得苦。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但我们大部分人的状态是将热情,热爱,全力以赴寄希望于明天。最经常说:“下定决心,明天开始。”却忽略了今天就是昨天的明天,明天又是今天的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知不觉,一月一年已经过去,人生依然如故。反省过去多年的焦虑感,不就是因为“决定明天开始”产生的么?
自燃,从全力以赴,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情开始。这才是“活着当下”的意义。
2019.5.8《活法》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曾几何时,我们往往将一个人的能力认为就是他做事的智商或做事的能力。但根据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能力*热情,可以看出,但从结果导向来看,正向积极的思维方式和热情其实都可以归纳到能力中。所以,可以抑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贪图享乐之心,专注工作,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也是一种影响最终结果的终于能力。
我们怎样才能具备克己心,全力投入工作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会有一个正向的循环等着你。为什么要读书?只有读书,才会知道这其中的奥妙,让我们有“开始做”的契机。
2019.5.9《活法》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稻盛先生说,解决问题时,把问题说清,回到“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本质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广中平佑先生说,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事物的投影。并以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的混乱为例,从另一个视角,第加入立体交叉,车辆即畅通无阻。
那什么是高层次的眼光,如何才能具备高层次眼光呢?
透过表现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又是什么?如何具备这种能力呢?我竟一时找不到好的例子。
以我们甜品蛋糕为例,在推出一个新品时,如果是为了更好的销量,我们会努力在包装做得漂亮一些,活动做得多一些,价格做得低一些,味道做得好一些,如果依然销量不好,就下市,开发另一个新品。包装,味道,价格,营销的目的,都是服务于销售额,而非服务于顾客,也就是出于纯粹的利己心。
如果换一个思路,1,现从顾客的角度想想,我们开发这个产品的目的是什么,2,顾客会在怎样的场景下食用该产品?3,顾客第一眼看到这个产品会是怎样的感受?4,该产品热量能否尽量降低?5,该产品味道适合孩子或者准妈妈吗?6,该产品做出来我们自己是否爱吃,是否愿意第一时间拿出来和家人朋友分享?7,我们自己愿意花钱购买该产品么?8,自己打分,味道,价格,外观,包装,我们分别能给这个产品打多少分。如果我是顾客,顾客会打多少分? 也许还有9,10,11等更多问题,但此时看问题的角度变了,我们回到利他的角度来思考产品。
出于人的本性,遇事首先考虑自己,这种思维方式会延伸至生活,工作,为人处事每个方面,如果我们能通过每日学习反思践行,将思维方式从利己变为利他,那么就实现了与宇宙的意志相协调,也就最接近“道”的状态。所以,才会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家都来帮你,你想不成功都难。
再回到今天主题: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一辈子的修行,个人总结就是四个字:明道修德。只有如此,人生遇事即不再纠结,可以实现圆融无碍,死而无憾,度过此生。
2019.5.10《活法》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
稻盛先生认为,从作为人的原理原则出发,日本应该就二战期间的慰安妇问题及南京大屠杀问题向中国谢罪。即使是国家利益和体面,也应该遵循基本常识和道理。
这让我们认识到,从心出发,小到个人私利,大到国家体面,这些名利,都应该让位于基本的原理原则,也就是我们心中的正义感,常识,道德。这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大前提,只有如此,才能不被复杂的现象所迷惑,不为狭隘的心理所束缚,洞察真理,抓住事物本质。
稻盛先生所想的,“世界联邦政府构想”,也是基于该原理原则。我们不妨从内心的良善深入思考一下:人类该有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对,这就是稻盛老师所构想的世界。
回到工作与生活,我们该如何呢,从“心”出发,世界将越来越光明。
2019.5.11《活法》与外国交涉,正当性重于常识,在人生的各种场合都要依靠原理原则进行思考,采取行动。不同国家的文化造就了其行为方式。但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由当事人对照自己的良知和原则,来判断正当与否,决定行为是很多欧美国家的做法。稻盛先生正是基于此才种思维方式行事,才打开了美国的市场。做人做事必须根植于正确做人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正确的能力,道德没有国界,做人的原理原则超越了国家差别和时代的新旧,适用于全人类。
以今晚发生的事为例:餐已做好送出,之后客户申请退款。客户的内心当然知道这种情况申请退款不对,但执意如此,且态度坚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我们按照原理原则,是应该教育顾客要有契约精神,与其死磕到底并投诉呢?还是应该满足顾客的无理要求自己承担餐损与派送成本呢?
从我们使命出发:实习全员物心幸福,让更多准妈妈安心享受甜品带来的幸福。这就是原理原则,全员物心幸福的前提,是保护组织不受伤害。不和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顺其意并非纵容恶,而是自我保护,避免正常经营受到影响。还有那么多爱着我们的,善良的顾客等着我们去服务,放下暂时的得失心,做好自己。忍辱才能负重,厚德方能载物。
2019.5.12《活法》为什么日本丢失了美好的心灵?
稻盛先生认为任何能力和才能都是天授的,且并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既然是上天借来之物,那么创造出的成果,当然不归我独有。自己的才能,为公是第一义,为私是第二义,这就是谦虚的本质。因为把才能和才能所得之物据为己有,才会有越来越多自私自利,道德沦丧之人。
当我们能真正理解,所拥有的才能和机遇都是上天所赐,并愿意将所得之物回馈给众生时,我们做事必然不会偏离,人生也必将回归根本。我们,作为天地万物一尘埃,来自天地间,最终也将回到天地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努力,做好上天赋予的使命。
做个好老师,做个好警察,做个好医生,做个好厨师,做个好孩子,做个好父母,做个好儿女~“好”的定义是什么,你我的良知都知道。
2019.5.14《活法》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稻盛先生所讲的这些,都是我们儿时都懂的道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环境+私心私欲的影响,让我们把作为人,何为正确,抛诸脑后。做事首先从私心私欲出发,然后才考虑,这事是否恰当。本末倒置,所以才会经常出现纠结,走弯路,绕了一大圈才发现,事情的根源竟然是自己的利己心太重。
我每天反省磨砺灵魂,其根本目的是,让我们在遇事的时,首先,使用做人基本道德,用作为人何为正确,来作为行事的判断基准,至于有此带来利益,只是一个结果。这个道理已经老生常谈了,但是在每一次写,每次说的过程中,自己又一遍又一遍的在强化,从而约束自己每天的言行。
2019.5.15《活法》磨砺心智的“六项精进”。自几个月前,开始读六项精进后,脑中每天都在反复自问这六条是否有做到。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要谦虚,不要骄傲。3,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这六条是可落到实处的实证实修。同时,我们需时刻关注自己的“念头和想法”,佛家说,不怕念起,就怕觉持。做决策时,会自问,这样是否是积善行,思利他?与人交流沟通时,会自我提醒我是否有傲行傲心?懒惰时,自问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遇到挫折时,会自问这是否是感性的烦恼~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觉持后,有六项精进作为原理原则护体,私欲必会越来越少。
学会向我发问,并把六项精进放在心的正中间,这是关键。
2019.5.16《活法》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6项精进的第4条,活着就要感谢。儿时的稻盛先生,因为隐蔽念佛,“感谢”的意识,融入血肉,这对其后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思考,明白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感谢之心顿起,是在理解《道德经》的“天之道”后。幸福每天存在,因此开始学会反省,戒骄戒躁,为他人考虑更多,感性的烦恼更少。感谢,是自我修炼的基础,只有感谢之心生起,才能让我们心怀大爱,善待身边每个人,自己的灵魂也会因此得到净化。做事,也会朝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前进。多从事上磨练,这是一辈子的事。
2019.5.17《活法》随时准备说“谢谢”。稻盛先生说:遇到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随时心存感谢,养成这种心态,才能坚守正道。
自己也越发感受自己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性。遇上交通事故,庆幸还好不严重,谢谢对方;遇上公司意外事件,还好没有大的损失,谢谢破坏者;一边跑步,脚后跟还是有些疼,还好不严重,自己也学习过康复训练方法,谢谢老师;今天五点就醒来,头脑清晰,谢谢家人;
生活工作中所有事,坏事庆幸没有更坏,好事谢谢身边的人或环境的促成。写这一段时,我的嘴角一直是微微上扬的,我知道这就是感谢之心的力量,这种正向的思维方式,正引导我走向幸福和卓越,并让我将正念传递给更多人。
感谢稻盛先生的大爱。
2019.5.18《活法》喜悦要直率表露。读到这句话的事,我马上反省自己,过去一直认为喜怒不形于色,才是最高境界。今天读到这段,才发现,表露自己的喜悦可以成为一种自己和他人的动力,激励我们做得更好。
同时稻盛先生也说到,每天给自己一个独自认真反省的机会。这件事,我做了有几个月,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前几天还在考虑,反省的过程是要向他人说出来,还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我的感受是,告诫自己的话语,自我提醒即可。反省自戒能够更加彻底,如果对他人说,那么我们可能会有所顾虑,或者为了避免给他人造成困扰,而有所保留。
感谢稻盛先生,感谢《活法》。
2019.5.19《活法》托尔斯泰的感叹。释迦用一个故事,描绘人如何沉溺于欲望的情景。这让我想到佛家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这八苦存在,为修炼我们的人性提供了好的基础。所以,因为我们纠缠其中,轮回中才会有地狱道,饿鬼道与畜生道。
其中,“求不得”是日常困扰我们最常见的苦~即欲望。所以,有句成语叫欲壑难填。欲望,如同山谷永远都填不满,所以我们才会不知足,因为不知足,就会疲于奔命,作孽养祸。反思我们每天的时间,有多少都是围绕自身欲望在行事呢? 求不得,心必乱,乱而养祸,人生部分痛苦的根源即在次。
所以,佛家八苦将“求不得”列为重要一苦。人生修炼的目的之一,就是去掉多余私心私欲,只有如此,遇事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人生才能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2019.5.20《活法》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贪嗔痴,是人类私心私欲中最难去除的三毒。在主动意识到这三毒前,我们多凭借本能行事,虽然说也是自以为理性之人,但遇事只要是站在为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者,多离不了这三毒,而这三毒只是人生众多苦的一小部分。个人认为,想要人生更加幸福圆满,先从主动感知自己的私心私欲开始。
2019.5.21《活法》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一正一邪代表两种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一个为公,一个为私,宇宙的意志即可是无我利他,即是利他。“正剑”代表着与宇宙的意志相协调,“邪剑”代表满足私欲卑劣的愿望。说法不同,终归要回到根本,回归道心。
2019.5.22《活法》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稻盛先生的这句话,像闪电一样击中我的内心。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是休闲娱乐带来的快乐吗?是父母安康孩子孝顺还是家庭和睦带来的快乐么?亦或是工作上取得巨大成就带来的快乐么?
事实上,上面的这些快乐,它只是一个结果,源于我们当下所做的事。稻盛先生所说的最大喜悦,不是大小,而是它持续时间的长短。只有努力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性磨练,自己的灵魂,才能带给我们这种长时间的喜悦和内心的踏实感,而这也就是幸福。
2019.5.23《活法》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这里的六波罗蜜分别是:第一布施;第二持戒;第三精进;第四忍辱;第五禅定;第六智慧。
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便是:1,存善念,行好事。2,抑制过多欲望。3,全力以赴,努力努力再努力。4,保持正向思维方式,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将之视作磨练自己的机会,而非困苦。5,每天留出一些时间,一个人静心思考。6,笃行上述五项,一步步接近真理与智慧。
学习稻盛哲学这半年来,我的心态因为践行以上六点,发生的转变,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并不为过。在与智者对话的过程中,物质上并未使我变得更为富足,但在面对当下问题及为来不确定性上,内心却多了一份坦然,每天内心的幸福感与脸上的微笑更多了,这不就是人生最好礼物么?
2019.5.24《活法》每天劳动磨砺心志。多数时候,我们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单调重复的过程,时常也面临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私心私欲,以便于自己更加舒适。而尽心尽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面对自己的工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磨练自己人格的修行。
要想达到名人高手的境地,缺乏每天精进是不可能的,只有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贯注投入工作,通过这条路,我们就会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磨练心智,提升人格,领悟人生的真谛。
2019.5.25《活法》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从小我们受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劳动多是为了生存。
这种价值观让很多非常有价值,非常崇高的工作,变得功利化。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生活食粮的物质手段,是完全错误的。在寺庙,我们也能看到,会把劳动当做净化心灵,提升智慧的一种磨练方式。
那作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理解工作劳动与提升心性,丰富心灵的关系呢?同时如何更好的向下一代阐述劳动的价值呢?需要我们反思。
2019.5.26《活法》从父母孩子爱人,到亲朋好友到社会上的陌生人,我们希望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希望亲戚朋友及身边的陌生人都能过得更好,这种与生俱来的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就是利他之心。
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在为着目标努力奋斗着。
而人内心充满纯净极致的幸福感,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的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候。
2019.5.27《活法》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很多毕业生或初入职场的人,都想进入大企业,理由很简单,制度完善,福利待遇健全,更加稳定。然而这样的企业对于入职员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大企业制度完善人数众多,所以新入职员工要想在公司获得成长并脱颖而出,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小企业,因为制度不健全福利待遇不高,且倒闭风险更大,如果想要活下去并发展壮大,必须全员齐心协力,哪怕有一个人持有负面思维方式,都可能对团队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无论处于什么组织当中,个人希望获得成长成功,都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努力,因为我们就是组织,组织就是我们。当我们秉持这种想法去工作时,利他之心会自然生起,并且愿意担当更多,愿意为身边的人尽力。
当组织中人人具备这种思维方式时,这样的企业无论大小,都是天堂。因为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温暖与爱。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2019.5.28《活法》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资本主义起源于基督教社会,特别是伦理严格的新教社会,新教徒贯彻基督教的“爱周围的人”。也会把通过产业活动获得的利润用于社会发展。所以为世人为社会的利他人生,成为资本主义初期的伦理规范。
到后来的中国“无尖不商”,也是说明商人多站在他人立场从事经营活动。我们现在所说的“利他”他只不过是回到了经营的原点。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商有商道,归根结底回到原点,都不过是利他精神的各种体现。
2019.5.29《活法》利他拓展视野。人活于世,利己则生,利他则存。但由于“生”的欲望和惯性导致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从利己的角度思考和做事。
但只要是企业经营,就会雇佣员工,雇佣员工意味着承担义务,也就是照顾这位员工的生活,就构成了“为人”的行为。
同样,结婚成家,就要为伴侣,为孩子负责,此个人行为,无意中就包含了“利他”的要素。所以人活于世,如同花草树木,天地万物般,保证自己存活同时“为人”也就是“利他”才是其价值所在。
但由于我们思想的局限,本来“利他”的行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利己”。例如我仅仅是为“我的家庭,我的公司,我的这个地区”做贡献,站在更大范围内,本来的利他又变成了利己。
所以,只有放下了“我”,才是真无私。我们经常说的“格局,境界”等词汇,也经常表达类似含义。修行,就像画螺旋圆圈,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圈越扩越大,那些螺旋线,就是自己追寻幸福之路留下的轨迹。
2019.5.30《活法》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稻盛先生在挑战日本通信巨头ntt,建立kddi前,反复自问:参与通信事业的目的是否夹杂个人私心私欲。最后得出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才着手设立ddi。
我们自己在做任何决策前,都要扪心自问这一决策的目的是为私还是为公。如果得出结果是为私,最好多问一句,值得么?
2019.5.31《活法》稻盛先生在ddI创业之初,将股份让渡出去,自己不持有一份股份,却是全力以赴,全心投入,原因在与心中的那份“私”~降低国民通信费用,为国做贡献。
在于其他公司,因为市场区域划分有利益冲突时,稻盛先生主动提出己方接受不利条件,开展新事业。
这让我想到了习主席的一句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只有无私,才是最有力量的“私”。
2019.6.1《活法》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社会。稻盛先生的大爱令人感动,其行为和思考方式,都是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从最早带领员工一起拿出部分奖金和利润捐给穷人,到后来个人出资设立京都奖,以及创立让无数经营者和企业受益的盛和塾,正是有一颗大爱之心做起这些事才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只因为它符合天道的万物一体之仁。取之于社会,回馈给社会。
这让我想到最近学习的《物演通论》,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工商业文明是人类私欲与智慧共同作用的产物。那么,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个人欲望也可以在利他的指引下,演化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发展而努力的大爱。工商业文明,可以利己更能利益亿万人类,站在更宏观视野下,将全体人类视作一家,在这种利他哲学的引领下,人类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果人人为己,每个国家都仅仅考虑本国利益,那么气候问题,核武问题,病毒问题等威胁下,人类离灭绝也就不远了。
2019.6.2《活法》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德为根本,以利他之心为他人考虑。在与对方相处时,无论对方的诉求和目的是什么,先做好自己,同时对其中的收获报以感恩之心。
同样,对于这样的组织团体和个人,对方也会给予更多善意,这对自身也是一种保护。
2019.6.2《活法》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欧美文化崇尚霸道,中东亚文化崇尚王道。王道需要我们有极好的德行和极高的修为,所以,即使是在东亚,很多国家一不小心也会受到私心私欲的影响,进入霸道日本二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样在企业家庭和社会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做人呢,是应该利用自己的强权,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让他人听命于自己,还是用德行去感化对方?稻盛先生早已给出了答案。
2019.6.4《活法》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稻盛先生说,当今日本社会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导致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但与自由对应的义务,却几乎不教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参与社会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规则,都被严重忽略了。这哪里是日本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今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
有人说道德沦丧的根源在于宗教的缺失。这一点,在中国,我们将之叫做信仰。所以,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标语: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里的信仰,就是中华文化中的“以德为本”
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职业观,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实现稳步发展。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好的企业,是一所学校的原因,教育是企业的基本使命。
2019.6.5《活法》日本社会也好,中国社会好,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企业在发展阶段,都是以gdp或业绩优先的。
这带来的问题就是“求利无道”会为长期持续发展埋下很多隐患。所以才会有国家和企业的兴衰周期。
想要国长治久安,企业百年老店,需要找到那个不变的要素,很多人在读书学习过程中一直在寻找那个确定性,但它是什么?稻盛哲学早已告诉我们:敬天爱人。
2019.6.6《活法》 从自然界学习“知足”。关于人类欲望无止境的问题,在不止一本哲学书中读到,稻盛先生再次说到人类应该向大自然学习,这一点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即顺应天地万物运行之道,不为自己谋求生存以外的东西。但是,人类之所以发展,也是源于人类的欲望。如何平衡发展与欲望,就需要引入利他哲学。
2019.6.7《活法》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利他之心,人本具足,因为人类身为天地万物一员,同天地万物一样,必拥有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是客观事实,只要通过提高心性来坚信这一点,那么
从内心,到家庭,再到所在组织乃至整个社会,我们都会去奉献与积极影响。
《菩提偈》放在此处再合适不过: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2019.6.8《活法》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人生有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一只叫命运,一只叫因果。
当我相信命运时,我学会了敬畏,我开始去观察自己的喜怒哀乐与私心私欲,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命运推动着我向前奔跑,每个人都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找到它,并为之努力,至于结果,不重要,因为有因果法则。
当我第一次听到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时,豁然开朗。过去多年的纠结与困扰,顷刻消失一大半,原来我们都是在结果上努力,却很少问:为什么?也就是在原因上下功夫。
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式,让多少人苦苦追寻一辈子,事后只留下扼腕叹息。
命运也好,因果也罢,真正主宰我们未来的是现在的每一天,因为现在是因,未来是果。至于命运中的未来将如何?不重要,因为因果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理解底层逻辑,便于指导日常点滴。谁说这是鸡汤?明明就是生活小贴士嘛~哈哈哈
2019.6.9《活法》懂得因果报应法则就能改变命运。关于因果报应,读书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越是相信这一点。儿时常听老人讲因果报应,那时并不当回事。
老人的思想在时间的洗礼下,经历的事情多了,他能从大尺度时间段中追溯事情的前因和后果,从而得出因果法则,而很多智者古籍也早早为我们说明了这一点。而年轻的我们,在世时间不长,经历事情不多,往往根据过往经验或本能做判断,很难从大时间尺度看问题,做事只顾眼前,因此而误入歧途的不在少数。
年轻人之所以不相信,因为只看到了一天,一周,一年,且是很直接的方式。真正的因果有显性的,大部分是隐形或长期的。
例如,一个人食量很大,运动很少,那么这是因,果就是体脂率上升,而且长期会因为肥胖导致各种疾病。年轻人只会看吃与胖之间的因果,却不关注20年后肥胖与疾病之间的因果。
再例如,一个朋友经常在你面前吐槽其他朋友,并且分享他们的隐私,这就是因,至于因后的因是什么我们自己体会。那么果是什么?年纪稍大的人能看到,此人人品不好,日后必做损人利己之事。而年轻人可能只会觉得不适,作为朋友并无不妥。直到有一天,自己利益或名誉因之而受损,方才醒悟。原来这位朋友的德行是因,自己利益受损是果。所以老人经常说,要远离那些品行不好的人。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因果报应法则理解了,我们关于人生命运的法则,其实就不难理解了。也可以说,因果报应法则是因,命运是果。如果不理解因果法则,只知道命运之手,那么命运是因,也是果。
2019.6.10《活法》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当我们真正理解因果法则之后,就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以及未来的结果会怎样。
现在自己每日读书学习,孩子在自己的影响下未来必然把学习当成终身习惯;
把每位同事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姐妹,短期内也许并无改变,但从长期来看,首先自己会改变与他们相处的方式,以及为他们考虑更多,同事也定能感受到,从而影响他们的言行;
现在不考虑回报的积善行思利他,未来这些善与利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返回到自己或家人朋友及身边的人身上;
现在我爱护环境,一定能影响身边的人也开始爱护环境,人影响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有越来越多人具有环保意识,地球环境也许会因此越来越好,哪怕这个因果需要百年。
善因结善果,恶因得恶果,理解因果,人生圆融无碍。
2019.6.11《活法》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稻盛先生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宇宙的因果和向善法则。人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只要秉承与宇宙的意志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作就会顺利人生,就一定能幸福。
2019.6.12《活法》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相信宇宙中有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稻盛先生称之为“伟大之物”。这种力量遍布在无限的空间,是一切生命力的源泉,主宰万物的诞生,成长,消亡,它是一切事物一些现象的母体也是动力,在《道德经》里称之为“道”。只要相信这个道不存在才能让狭隘自私傲慢的我们,远离傲慢,更加谦卑和善良。这是成就圆满人生的基础,也是和宇宙的意志向协调。
2019.6.13《活法》我为什么皈依佛门?
现在似乎能体会到稻盛先生所说的:提升心性,拓展经营。提升心性是原因,也是目标。而拓展经营,人生幸福与圆融,身边的人因你更美好,这些都是提升心性之后自然呈现的一个结果。
稻盛先生在65岁的时候,为了重新理解人生的意义,皈依佛门。这让我思考,如果我每天这种方式学习和探索真理,我是否会在多年后,也会皈依佛门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佛家的智慧,是人世间的终极智慧。
2019.6.14《活法》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关于这一篇,读来感受颇多:
1,“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这也是最近,自己经常会冒出来的想法。人生是整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期待,有希望,不蹉跎,持续精进,那我们的每天一天就有其意义和价值。
2,“过去从未见过的新世界,而有的观念,比如人生必须努力,从过去没有变化,但出家后更确认了这一点”。
想想我们的学习,都是在不断确认自己方式方法以及目标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的确认,让我笃信,直到笃行。
3,“进入佛门后,依然在俗世的风尘劳作奔波,但我感觉到,在我的内心深处确实发生了某些变化。”
反观自己,学习稻盛哲学这七个月的变化,也许外表看不出来,但我的内心,用“天翻地覆”也不为过。当然,我知道这种变化是好的,现在该怎样,未来会如何,在每日学习中思索中,未来就像一幅画卷,在我脑海中正徐徐展开。现在,我刚刚看到这幅画的一个角。
4,“修行让我醒悟到,在我内心还潜藏着马虎随意,令人厌恶的东西。”
即使65多岁以后稻盛先生,依然能发现自己内心所潜藏的不好的东西,反观自己,多少时候,我们都在自以为是中自我感觉良好。所谓无知,不是不知外部世界,而是不能客观认清自己。
5,“普通人要达到开悟的境界,归根到底是不可能的。”
“想要达到开悟的境界”,本身这一点就是有所求,更何况是我等资质平庸之辈。即使稻盛先生也认为自己不可能,但你提升心智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行的过程才是真正可贵的。
2019.6.15《活法》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所有的修行,都是为“真我”的更强大,但我们大部分人生存多依据本能。本书所探讨的,就是为何要追求“真我”以及如何让“真我”更强大。
2019.6.16《活法》 灾难消“业”该庆贺。
稻盛先生认为我们生活工作中那些我们看起来不幸的事情,就是附着在灵魂上的污垢,称之为“业”。如果发生灾难或令我们感到不快的事,更应该庆贺,因为这是恶的累积,其背后的原因导致的结果迟早会发生。所以六项精进才说,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2019.6.17《活法》 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智。
是的,很多修行的人,追求的终极境界就是开悟,然而“追求开悟”,是不是佛家所说的有所求呢?如果抱着这种思想去修行,我想很难达到开悟的境界。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最终的结果只是过程因的终结果。人生的意义在于有意义的过好这一生,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如果一辈子都是无止境的,追求欲望的满足,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一辈子都是磨练心智,那么无论结果,最终我们在立刻时,也会感到心安。善终,不就是最好的结果么?
2019.6.18《活法》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存在,这是一个哲学话题。但当我们反复思考这一话题是就会产生如下的疑问:我们为什么是以人的方式存在?我们为什么不是一棵树,一朵花,一只猪,一匹马?你的回答可能是这个我也不能决定,我生下来就是人。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人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生而为人应该怎么度过这一生?
宗教里,哲学家或思想家,很多人都说一个人生下来就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这个我们无法考证,暂且不提。但他引发我们去思考:我们为什么存在宇宙中?存在其中,生而为人,应该和其他的动物或植物有什么样的区别?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
刨根问底,问得不好是杠精,问得好了,就是思想家。
2019.6.19《活法》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
作为地球万物之一,也是这个星球上最智慧且最富有灵性的生物,从我们的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使命。稻盛先生认为,一生的努力去磨练灵魂,为了让灵魂比降生时更加美好,这是我们人生活着的意义所在。
如果想使自己的灵魂变得更加的崇高和伟大,我们需要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活?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2019.6.20《活法》后记。
这本书,讲的虽然是人生的活法,让更多引发我反复思考三个本质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儿去?
也只有每天反复自问这三个问题,才能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活法,同时找到人生的目标并用正确的方式朝着它前进。某些看起来鸡汤的文字反复读来,其实就是适用面最广的行动指南。这是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无用只用,方为大用。
2019.6.21《活法》 读书心得: 抱着读鸡汤文,洗涤心灵心态开始这本书。因为读得慢,每天两三页,让我有了更多时间思考与本书相关及不相关的事。书名是《活法》,其实里面已经包含了心法和干法,看起来鸡汤,其实是指导日常的生活工作说明书。
所有事情,只要找到了根,找到了为什么,结局如何,只是时间和努力程度的问题。时间不可控,努力程度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能力,欲望等等~有此困扰,说到底,还是未找到人生的意义。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从今天反复读的这几句《心经》,就能找到答案。挂碍,恐怖,都是患得患失,都是对我们所有的,想要的有各种执念和欲望,所以才会无力,才会焦虑,才会颠倒梦想。这些东西去除了,自然可以远离颠倒梦想,找到人生活法。
读圣贤书,发现一个问题:越读越懒,引用过多。自己表达几百上千字,不如圣贤三五字。既然如此,少论证,多故事,不防找找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看有何启示? 禁止熬夜,暂时不写,以后读书笔记时,去有意注意。明天开始下一本书《活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