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 . 第二十章》
众人似乎都绰绰有余,有用不尽的才智和能力,唯独我好像匮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啊!混混沌沌啊!世人都炫耀光彩,唯独我幽幽昧昧。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昏昏沉沉。辽阔啊,好像无边的大海。飘荡啊,好像无所栖息。众人好像都有所施展,皆有作为,唯独我顽固又封闭。实在是因为我所要的,就是与别人都不同,重视那养育万物的母体,一心以得道为贵啊!
在老子的言语叙事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正言若反”,即正面话好像从表面上看是反面的,真知好像与人们的一般常识是相悖的。如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又如第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等。
而在本章老子更是以情境描述和隐喻对比相结合,将其“正言若反”的辩证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即“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所有的人都尽其所能的发挥施展自己,唯独我啊,即顽固又闭塞,绝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绝不可抛弃我内心的信仰,绝不会任由欲望驱使而无所觉察和不能节制。
这既是老子对其辩证思想的理性诠释,又像是老子其人生价值的情感宣言。最后老子以一语“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给出了答案。原来我要究其一生不懈坚持的是要努力的做我自己,不受他人的视角干扰。要成为我自己的唯一标准,就是要重视那养育万物的母体,即“尊道而贵德”。
苏东坡在身居翰林学士,达到其仕途生涯最巅峰之时,写下了一首名为《行香子 . 抒怀》的小词,以表达其超越世俗之外的心志。“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夜色清新无尘,月光皎洁如银。也只有在此静谧的情境下,才可以安下心来,穿越喧嚣,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归属。既然人生短暂,若白驹过隙,如击石迸火,似梦境之身,又何必为那“浮名浮利”而劳苦伤神呢?
人生的真正快乐,不正是于那闲适的时光里,在“抚一张琴,酌一壶酒,念一溪云”之间,而乐享生命的本真,悟得自然之道,回归于你我本来的样子吗?而这本来自在的样子,岂不就是遵循了“道”且持守着“德”,不为名利所累,自然而然的活出率真的自己吗?
由此而感,在家庭教育中,人们对于外部追求的关注,似乎是多了一些。在沉淀于孩童内心的禀赋及生命意义的探索上,好像是少了一些。老子说我和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能“我顽且鄙”的“独异于人”,“尊道而贵德”坚定的做我自己,或许这恰恰是在时代快节奏下,家庭教育的秘钥所在吧。
在陪伴孩童生长的旅途中,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童,在其发出“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生命宣言时,我们是否可以摒弃世俗标准,坚定且温暖地站在孩童身旁,“众人皆有以,而我顽且鄙”,做家庭教育中“尊道而贵德”的父母呢?我想此刻,在您的心中的欢喜间已然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