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是好报的作业日,无需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想该写些什么。其实即使是作业日又如何?好歹还有三次犯规的机会,实在不想写也无需勉强。
我不喜欢勉强,连对孩子也是一样。大少爷在学校写作文,同一个题目,老师让写了一次又一次,改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我都不勉强他必须在上次作文的基础上修改。我以为,如果是自己真心想写的,那么下一次修改的时候就不会特别想换个主题。如果看着以前写的就头疼,那改也改不出好文章。
不知道最近他的语文老师怎么了,一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已经让写第三遍了。是孩子们写得真的不好吗?我觉得不见得。
第一次写这个题目是随堂考试。有个孩子不但写了数学老师,也写了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因为这些老师都是这娃娃心目中的好老师。可语文老师说:“不行!必须写特定的某一位老师才可以。”
还有的孩子写,“老师对我们好呀!为了我们的成长,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违规物品没收……犯错要抄写《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可是本子发回来,发现语文老师把这一段用红笔划掉了(。•́︿•̀。)
后来又布置写这个题目作为家庭作业。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学聪明些了,不再写那些老师认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事例了,而是说老师讲课清楚明白,工作认真负责,对我们如春天般温暖。虽然没了童趣,到也工整。可老师又说了,“不行!要主次分明。必须写一件且仅一件具体事例,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孩子们回来又改。
还好我家大少爷比较摸得清楚老师的脉门,第二次写的版本就基本通过了。可能感觉得到,他对这件事情是存在情绪的。但是我也没敢和儿子过多地探讨对这件事儿的看法,我怕我的评论对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之前我就已经因为作业问题表达过对老师教学上过于教条的不满。那是一次查字典的作业,“乘”的部首是什么?儿子写“禾”被打了大大的插。他拿着字典去理论,老师却说我的答案上是“丿”,请按答案来修改。
语文,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是自由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作文写老师罚抄课文也好,写a老师漂亮,b老师凶也罢,这都是孩子们的最真实想法,而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三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并不为了写得如何格式工整,如何行文得体,如何用词漂亮,而是要让他们锻炼把口语转变成文字,学会用纸笔表达自己。所谓我手写我心,写出了心里所想的就是好文章。
标准化的写作训练,标准化的答题方式,在扼杀孩子们纯真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个性,扼杀了他们表达的勇气与欲望,扼杀了他们思考的能力。如此教条的教育,怕是要让孩子渐渐地疏远甚至是开始讨厌语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