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产品问题,质量问题,交付问题,设备问题等等,你问他们怎么解决,他们告诉你,公司有流程,然后一研究,流程没有问题,那么按照流程去做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是不久这样的问题又发生了,你问他为什么按照流程去操作仍然无法遏制问题的发生?他一片迷茫?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救火,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搞到精疲力尽,却得不到上司的肯定,客户的认可,同事的理解!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是你努力的方向发生了问题,你没有通过问题的现象去剖析本质!
举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比如你觉得现场5S管理不好,然后你做了其中一件事,就是地面绘制区域,产品、半成品、包装、料箱、人行道等等,看似很漂亮,画的规规矩矩,可是后来你发现员工并没有完全按照你想的样子去做,然后现场定期5S检查,不符合项开罚单警告员工,短期内感觉现场改善不错了,可是当你不检查一段时间,发现又回到过去,到底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吗?做好5S难道那么难吗?
其实你没完全发现问题的本质,所以做的所有努力都治标不治本!5S管理的本质,其实并不是靠管理人员去频繁检查就能改变。而是如何强化员工的5S自我管理的习惯。员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5S,做这些对他们有啥好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过程中如果没有达成一致,只是一方觉得很重要,另一方觉得非常麻烦,不易操作,那么最终你辛苦,他们也辛苦!
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当你舒服,他也舒服呢?其实我并不想说一贯的PDCA的管理方式,除了订立规则、培训、执行、检查、整改、持续推进等老生常谈的方法外!能不能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让员工养成一个习惯?一种简单易操作不费劲又能提升满足感,幸福感的方式? 比如将一个检查团队,改成一个激励团队,每天对做的好的员工,及时变现当场奖励,每天奖励改善到位的员工,连续奖励90天!你知道一般一个好的习惯养成需要90天,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些呢?是不是让整改变得有趣呢?比如来个找茬游戏比赛?又或者让员工自己定制个靠谱的可行性分析方案呢?当然这是我举的例子,好的对策应该还有更多。但5S管理前提,必须现场物流布局规划的好,清晰简单易操作,很多基础性的问题需要关注。
制造型企业发生最多的问题还是产品质量,一会设备坏了,一会材料出了问题,一会操作出了问题,好像这个产品做了一年多了,问题老是根治不了,然后质量工程师,四处向客户说明问题,然后内部整改,再向客户向领导汇报整改进度。可是没过多久又接到客户投诉,于是工程师又四处奔波, 欲哭无泪!到底质量何时才能休止?从成本角度一分析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一系列费用: 安抚客户的业务费、工程师差旅费、不良挑选费、不良返工费;不良品退货运输费、周转纸箱破损费、不良品暂放仓储费……仔细一核算,利润就被吃完了,如果销售额一跌,固定费用摊销变大,一核算,利润没了。整个公司几百号人比开一家快餐店利润还要低,我们究竟怎么办?
当然,发现一切问题的本质是关键,如果我们所有的对策都没放在根本,永远都是救火!你们这些管理者其实就是消防员,永远无法成长起来的累死鬼!那么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呢?需要抽丝剥茧 将表面的问题进行每个层级的梳理,关注前期的预防及管控流程,必须对问题前期风险点进行严格管控,将相关对策关键因素进行分解 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以团队作战,切勿自以为是想到什么方法就以为是根本性问题,永远要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能否追溯到生产流程;质量管控流程中的几个关键性的要素来进行分析呢?找到可以预防的可控性机制,通过自动化技术?通过数据实时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各种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当然还是需要关注到“人”,任何问题的本质仍然是人的问题,从人性的角度,从思维逻辑角度考虑等等去剖析问题的本质。只要你愿意去思考,而非莽撞的四处救火,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天简单先想到这些,后期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