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晚上的10点46分,今天的更新又迟到啦!
我现在是回到家遛弯狗就全线没电,直接晕死到床上,睡了两个小时,抹了一把流出来的口水,拖着两条狗继续出去转,捡狗大便,然后回来写更新的小川叔。
人都说,春困秋乏,看来是没错,感觉入秋之后,自己身上的疲倦感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疲倦呢?
呵呵,因为我又作死了呗。
川叔最近又签了一个专栏,目前是WPS旗下出品的职场早点的专栏作者。
此外,本周我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头马演讲稿,下周二开始要为了今年秋天的头马演讲比赛做准备了。6分钟啊!!只有六分钟,你知道对我这种话痨来说,多痛苦么?
当然……不仅仅这些。
我还作死接下了明年香港大学发现独角兽大赛的秘书长的职务。
呃,这是第三届以创投创新创业为主的比赛,而且今年这一届是联合了北京清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两岸三地共同发起的一次大赛。
我自从今年在游轮上主持完第二届大赛之后,就被主办方的邀请,但是因为我自己并没想创业,所以就一直在犹豫,现在接了。
接完了之后压力大到半夜三点就行了,然后画了一堆的任务图标和流程……
可能你看到这儿,会鼓掌叫好说,川叔好赞!川叔真的了不起,我也很想像你一样~~
其实大家都是肉做的,每个人都一样懒病上身,我并没有活得多努力,我只是害怕浑浑噩噩而已。
如果你和我一样,最近一直感觉职场困顿,总有一种无力感。
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但是成就感却减缓,每天虽然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但好像又总觉得是在混日子。
看着身边的人都在努力改变,每天连刷个朋友圈都能刷到焦虑。
想做点什么,却又好像无从下手。
内心的场景就像一开始的那张图一样,总觉得会一脚踏空。
那么,川叔推荐你一个我最近在实验的方法,也许对你有用。
这个方法是来自于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做《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
这本书貌似只有台湾版,而且是竖着排版的,读起来其实挺别扭的。
川叔简单按照【于我用得上】的原则做一个小总结给你:
简单来说,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想为自己的浑浑噩噩找一些突破口,最好的方法是【记录】【提醒】和【复盘】
作者给的方法,其实概括起来就是【文字微博】,当然作为豆瓣党的川叔更习惯叫它【纸面上的豆瓣广播】
文字微博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找个时间坐下来,找个固定的本子,什么本子都行,写上一段话,就可以了。
当然,文字的内容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小的格式要求。
给你看一下川叔自己的示范:
20180907 7:14分为止
●吃了早饭(包子和小米粥)肉包子很好吃,写了独角兽会议的流程安排,和七月聊了一会儿天。
@ 家里 书桌前
★今天半夜3:00就醒了,之后睡不着,狗有点吵
这个示范格式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时间是纯数字组合的,截止到几点几分之前,记录一下你在做什么。黑点的部分写的就是你做的内容。@符号里的是你写这个的地点,五星符号是你此刻的心情。
可能你会觉得,就这么简单么?嗯,就这么简单。
当然,我是说开始的时候。
所有的东西建立,最开始的原则都要是简单,越复杂的东西越难坚持。
还记得川叔上面说的么?【记录】【提醒】【复盘】
很多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都离不开这三步。
当你不满足现状希望做出改变的时候,不论你使用什么方法,其实最后的理论逻辑都是这三步。
记录,就是第一步,而且方式是越简单越好。
一般来说,记录了一周之后,你就需要做一个【复盘】,也就是作者说的【重读】
你的记录,是了重读而写的,所以写的时候,你要想着,周末的时候我回顾这一天,我希望那时候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日期是为了做标记还有日后检索方便,你可以一天记很多条,也可以一两个小时就记一次,这个和计划日程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个记录的是【你完成的】而计划则在告诉你,你要去做什么,未必都是完成的。
【复盘】是所有成长里最关键的一步。
没有复盘,甚至复盘做不好的,成长的速度和提升都是慢的。
复盘的办法就是把你的记录翻出来,然后回味,并且提问。
请记住:只要你去记了,你会发现,其实有的时候你做的东西,会比你以为的碌碌无为要多很多东西。
就好像记账一样,你真的落到表格里去了之后,你才发现,你以为的小钱,积累了一个月之后就是一个大窟窿。
所以,大部分记录之后的结果,都足够你去反思的。
反思什么呢?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哪些地方还可以有提升。
这样下周,或者下个月就会有一个潜意识告诉你,这个地方你要这样,你不要再和上个月一样了。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我们获得肯定的机会并不多。
所谓的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往往是你从未回望过自己的所作,缺乏总结,你就根本没有跨越的支点。
所以在这个时候,给自己先打一个基础,找一个支点。
记录,就是你面前擦亮的镜子。
你看看自己到底什么样子,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然后就会一点一点的提醒自己,可以适当改变了。
复盘要结合提醒,让自己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提醒自己下一步的调整方向,继续看到自己的行动和改变,这样就会变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川叔最近忽然想起来这个方法。
其实我是因为最近觉得自我的幸福感指数下降,感觉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工作和写作,我都没觉得我做了什么好玩的事儿,或者是有意义的事儿,忽然觉得很厌倦。
可是真的去记录了一周我才发现,不是我没做,而是我去做了之后,我很快忘记了。
是真的,很快就忘记。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年纪大了造成的,或者是职场太久造成的。
我会很容易记住任务,一旦这个东西完成了,就会立刻忘记,大脑或许会产生习惯性动作,它会把我列出的一些甜蜜时刻,一些家庭日做的事情,也都当做一个一个的任务指令,一旦完成,就会立刻忘记,清零,然后给我补充一大堆的待办事项。
记录,对我来说,更像是让我找回生活意义的绳索。
我的好友夏柒月,噗,我记得貌似这个笔名还是我给她起的,我们认识十几年了,我能想得起我们最初认识的那几年,我们在哪里见过,吃过什么,甚至说过什么话。
但最近几年的事情却只记得一个轮廓或者是任务符号,当时的心情、感受、全都忘光光……
这种感性的、从朋友和生活那边来的,原本属于滋养的东西,在我理性全开的职场生活里,越来越缩小,甚至惯性的思维让我逐渐丢弃掉了。
所以我会觉得生活没意思,赚多少钱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我怎么觉得我不快乐呢?是不是我没有价值了?我要不要继续多接几个工作,证明我的价值啊?
越是这样,越是恶性循环。
最后我的人生可能只剩下一堆永远做不完的待办清单,而做完的事情,就好像电子清单里的完成列项一样,它们变成了灰色,不被提起,好像变得毫无意义一样。
想到这儿,我忽然想明白。
我接WPS的专栏,不是因为稿费,也没什么要出名的想法,仅仅是因为现在合作的这个编辑,之前我们合作的时候很顺畅。
我觉得她懂我,她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去鞭策我,要求我的文章内容言之有物,更有逻辑。
我是因为过去有了这个美好的回忆,所以才决定答应她的邀请。
我去香港大学接手这个任务,不是因为我要证明自己有多牛。
而是我毕业之后一直想和学校保持一个链接,我甚至还打算再去读一个关于教练领导力的专业课程。
我怀念的是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讨论一件事的那种团队感,我喜欢这种群策群力的感觉,那会让我更积极和兴奋。
你看,如果不去记录,我不会想到原来我曾经还有这么多的感动和心情。我不会注意到原来不知不觉家庭日的主题已经僵化成只是看电影吃饭,甚至连餐厅和菜品都要开始固定,哪怕是换一家餐馆,去很远的地方吃一顿饭,发现一个餐馆,买一个小的纪念品,这样的东西我都越来越少做。
因为我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割裂了。
我不记得上次一起吃饭是在哪里,我不记得上次纪念日买了什么,我不记得去年的假期一起去过了哪里,所以我自然也不会觉得这次在这里吃饭,买这个东西,或者去这里玩有什么。
对生活的乏味感,往往是这么滋生的。
记录下何时何地,那时候你是什么样子,然后照见自己之后要变成什么样子,这个就是成长的缩影和轨迹。
如果你渐渐掌握了这个方法,并且应用之后,你会催生自己的办法,当然,书里也逐渐提出了一些标准,比如,除了记录之外,你要写清楚,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的,做到什么程度。
它会要求你逐渐找到【自己】的那个部分,然后把那时候的自己做一个梳理和还原,你在后期重读复盘的时候,也不妨给那时候的自己一些小的评价和提示。
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它不要求你一定要写成反思日记,也不要求你一定要写太多的心情,就是在你有空的时候,写下日期和时间,然后记录一下你能记得的,你做过的什么事。哪怕这两个小时什么都没做,也可以写上看看。
这样重读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那时候发呆都在干嘛?下次还这么发呆,要怎么调整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奥野宣之,是个日本人。
川叔之前说过,日本人写的书比较细碎和墨迹,这本书大陆应该没有引进,如果你之前没读过他的书,我找到了另外一本,看了目录,应该是部分章节有囊括我刚刚说的内容部分。你也可以找来一看。
好了,已经零点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