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是毛主席思想的结晶,是教员从实践总结的成果。关于毛选的解读有很多的,在这里,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阅读毛选,挖掘毛选中蕴含的宝藏。我们准备采用的方法叫模型思维阅读法,通过总结书中内容涉及到的思维方式,总结出可以运用于更多场景的模型思维,读懂毛选,用好毛选。鉴于个人对教员思想的认知有限,文章仅为个人的一点思考和拙见。
未完待续~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核心问题(主要矛盾)思维:
无论是革命,还是完成某件事情,往往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与完成目标相关的核心问题。要知道核心问题,就要知道要完成任务的本质。对于革命,本质就是一批人推翻另一批人,一种主义推翻另一种主义。因此哪些人属于推翻者,或受益于推翻者,就是一个阵营;哪些属于被推翻者,或受益于被推翻者,就属于另一个阵营,因此对于要革命的我们来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就是首要问题。
2、要分清真正的敌友,所以需要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革命态度进行分析。
立场思维:
每个人由于身处位置不同,利益来源不同,所以立场不同,对于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知道了革命首要问题是确定敌友,那怎样确定敌友呢?教员给出的方法就是分析其所在的阶级。因为不同阶级,革命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有的阶级,革命会触及他们已有的利益,削弱他们的利益。而对于有的阶级,革命是为他们带来了正面的效应和积极的利益。由此造成不同立场,进而产生了支持革命和反对革命的不同阵营。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群体思维:
群体的力量是广大的,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尽可能团结利益相关的群体,以获取更大的力量。在革命上,和我们同立场的人很多,其中哪个群体最大呢?对于中国来说,是农民。农民是革命最中坚的力量,也是当时中国人数最多的群体。教员十分看重农民在革命当中的地位,并全身心投入到农民运动中。最后,正是农民这个中国大地上最广泛的群体,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无比重大的贡献。
2、对于农民运动,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都认为“糟得很”,农民和其他革命派则觉的“好得很”。
立场思维:
每个人由于身处位置不同,利益来源不同,所以立场不同,对于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对于中层以上人士,农民运动可能会损害他们都利益,因此他们抱有消极看法。而对于农民等而言,农民运动是为其争取更大的利益,因此更加积极活跃。
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彻底性思维:
无论做什么事情,决定做了,就需要彻底执行。犹豫不决会造成事情的反复以及自我的内耗。对于革命来说,目标就是推翻对立的阶级,那么一切不彻底的行为,都是在阻碍目标的执行,都是在消耗同一阵营伙伴的动力。同时只有彻底的革命,才能让对立阶级,让那些地主们,看到革命的必然性,放弃报复与反抗。
4、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等到情况,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都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到道理,完全相反。
实证思维:
对于任意一件事情,都需要讲求证据,需要实事求是,特别是那些受主观影响很大的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相信一件事情容易,彻底了解清楚一件事情很难,但只有真的了解的事情,才值得相信。整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教员共花了三十二天实地调查的成果。教员深入农民内部,收集第一手材料,分析整理,理清了农民运动的真实情况。而这些通过其他人,特别是那些乡绅阶级无法得到的。因为他们所说经过了他们都过滤和处理,并从他们的立场得到,与真实情况已相去甚远。
5、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实力思维:
权利往往来源于实力,拥有实力才拥有话语权。革命是一种斗争,想要战胜另一方就需要有足够大的实力,且这种实力是来源于自己,而不是他人给予。因此武装力量对于要进行革命的农民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保证革命相关行动的执行,才能保证自身权益不被地主阶级侵害。同时,拥有武装里面才能保证革命的持续,而不受为安抚民心暂时同意农民运动的军阀所控制。
6、夫权这种东西,自来在贫农中就较弱一些,因为经济上贫农妇女,不能不较富有阶级的女子多参加劳动,所以她们取得对家事的发言权以至决定权是比较多一些。
经济基础思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权力经常来自经济地位。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到现在都男女平等,无不受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的影响。经济基础是权力的重要来源和强力保障,想要具有争取权利的主动权,经济基础十分重要。
7、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
通俗化思维:
任何思想要传播就必须通俗化,容易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简单,鲜明,充满情绪,而越通俗化的语言越能具有以上特点。传播是信息的赋予,所以一定要简化信息获取难度,用最通俗点语言讲最重要的事。
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日期: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1、它发生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2、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起来过的地方,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3、小地方民众政权之能否长期存在,则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5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需要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错误。
1、因为有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使得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制约思维:
存在制约才有新的发展,一家独大会产生独裁和垄断。白色政权的相互制约给了红色政权以发展的机会,所以多强并存下,弱者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作为弱者,需要利用强者在某方面的制约关系,挖掘自身生存契机,寻找高速发展机会。
四、井冈山的斗争
日期: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蔽,除了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员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
民主思维:
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民主、公平,才能让人不去顾虑、猜忌和争抢,全身心的投入自己所做的事情中。
2、日常生活压迫,影响中间阶级反水。
立场思维:
利益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行为。当中间阶级认为革命影响了他们都利益时,他们就可能会站到对立面。
3、一哄而集的群众会,不能讨论问题,不能使群众得到政治训练,又最便于知识分子或投机分子的操纵。
从众思维:
大部分人都容易受到从众思维的影响,如何培养独立意识、自主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参与政治决策的人,更要有较好的政治训练和政治素养。
五、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日期: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1、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红军不是单纯打仗的,还要负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
政治思维:
军事只能占领一个国家,政治才能统一一个国家。
2、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带到党内,就成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思想,这种思想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是根本不相融的。
统一性思维:
统一思想可以把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提高行动的执行力,极端化的民主只会增加内耗,将精力放在细枝末节上。
3、平均主义不但在资本主义没有消灭时期,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就是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公平思维:
公平不是平均,是每个人都有获得所需和应得资源的平等权力,一味的平均是对不同付出和需求的人的不平等,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4、红军在党内的个人主义倾向有如下各种表现:报复主义,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离队思想。
共赢思维:
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的,只有将自己的利益和集体的共同利益统一在一起,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极端的个人主义,会侵犯他人的利益,也使自己的利益不能长久。
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日期:一九三〇年一月五日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然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很快的。
发展思维:
我们们必须从发展的思维看待所遇到的事情,不单看到事物的表象,更应看到事物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结果。
七、反对本本主义
一九三〇年五月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证思维:
发表自己的观点是最容易,拿出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才是难的。当没有进行调查时,一切发言的基础都是人为的假设,这种假设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和主观臆想的影响,并不能真正探究问题的所在。因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特别是当你发言具有一定影响力时,一定需要事实求是,从事实出发。
2、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实操思维:
问题的解决在于了解问题的所在并提出实际的应对策略,要真正了解问题就需要进行调查考证,而不是坐而论道,主观臆想。只有调查,才能知道问题的根源,才能知道目前最急需做到应对事项,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3、反对本本主义
质疑思维:
并非书本的、伟人的、上级的思想就是对的,不能盲目听从和执行他们所说的内容。而是要保持质疑的精神,真正清楚,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依据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情况下是不是还适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思考,勇于质疑,真正从实际出发去运用它们。
4、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适用思维:
所有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离开了范围谈理论都是耍流氓。所以针对具体的情景,具体的领域,具体的环境,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中国的革命,必须以中国的社会环境,实际处境为依据,在充分了解中国社会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革命斗争方式。
中间部分暂时略过
八、实践论
时间:一九三七年七月
1、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都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
实践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是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只有实践中的认识是真实可靠的,无论什么思想和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考验。
2、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都脑子里生起来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产生了概念。概念是抓住了思维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训练思维:
孰能生巧,只有当有了充足的实践,并不断从实践中学习总结,我们才能够具有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
3、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到达逐渐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达到论理的认识。
理性思维:
在实践的基础上还需要理性的思考,挖掘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的联系,真正把握事物的规律。
4、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实践思维:
实践才有真实完整的认知,我们的认知来自我们接触的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真正的去实践,具体到相关的问题中去。
5、间接经验在古人在外人处也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的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知识思维: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任何事物都获得直接经验,知识就是直接经验保存和传播的方法。而只有直接经验及其科学推理的知识才是值得信任的知识。
6、理性的东西所以靠着住,正是因为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想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唯物思维:
物质上第一性的,所有理性认知都是对物质的直接感性认知总结而得到。理性认知是真理的有序化而非真理的来源。
7、感官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的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不是完整的,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要想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迁到理性知识。
理性思维:
感性认识是片面的、表面的、碎片化的,需要理性的认知将其系统化、有序化。
8、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行动思维:
规律的作用在于指导行动,意思层面的东西不会直接对世界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将其变成行动和实践,才能影响、改造现实世界。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多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发展思维:
现实是发展的变化的,认识是当下的有限的,当我们将认识运用于实践之后难免会出现与所要目标不符的结果,此时就要纠正思想上的错误,重新审视发展中的现实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改进行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认知和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