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安东尼·比格兰,美国预防研究学会的主席,行为学家和心理学家,致力于利用预防科学在全球建设滋养型的家庭、学校和社区,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核心内容
减少家庭、学校和更广阔社会环境里的强迫关系,并代之以更多的关怀。这对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至关重要。
一、关于结果选择
本书最颠覆认知的是名叫“结果选择”的行为理论。它重新排列了人类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选择指的就是,人类的行为顺序总是:先评估结果如何,再反过去组织行动。而不是相反。
孩子的好行为或者坏行为多半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特定环境产生的功能。想培养出亲社会的宝宝,先要塑造出滋养亲社会行为的温暖环境,其中包括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关注、赞扬、欣赏和公开褒奖;也包括在学校里和社会范围内大力宣扬优秀事迹、树立楷模,以及肯定亲社会行为的价值观等等。
二、关于强迫
“后果选择”论可以解释我们偏爱强制手段的原因。早期人类发现,用令人反感的方式制止对方的侵害行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类基因便将强制偏好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种下意识行为。被强制的痛苦体验会给孩子种下反社会行为的萌芽。大量的强迫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成长问题。例如逆反心理、强迫他人、反社会人格等等。
三、“儿童成功学”是有害的
家长过早像孩子灌输成年人的“成功”理念,并将孩子引向激烈的竞争,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过于强调竞争的环境会让孩子产生抑郁和愤怒的情绪,并因自尊心受伤而学习动力不足。
家长也不必担心没有了成功欲望的驱动和竞争的热情,孩子会失去学习动力。引导儿童发现必需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强化促进孩子自觉努力的情境,让他觉得好好学习是一件很酷的事。
四、发现孩子做的“不对”时别急着纠正,要先顺着他的想法再加以正面的引导
成年人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忽略了儿童的视角,从而过高估计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他认为:“教育的第一要诀是顺应孩子的需求。虽然有时命令也能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行为,但是强迫的压力会让更多孩子选择不合作,实际效果远不如先保持关注再加以正面引导的做法。”
五、立规矩不是越多越好,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要善于使用良好行为游戏和正面鼓励的方法
“良好行为游戏”+“技巧核”两组实用的良好行为管理游戏,都是依靠影响人的心理来强化正面行为,比絮叨、批评和责骂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金句:
1.人类所有行为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缺乏一个让儿童自觉自愿拥抱健康生活的后天培养环境。
2.教育的第一要诀是顺应孩子的需求。虽然有时命令也能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行为,但是强迫的压力会让更多孩子选择不合作,实际效果远不如先保持关注再加以正面引导的做法。
3.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多样性的价值,尊重他们的独特的技能、兴趣、价值观和潜能,那些用标准化考试无法反映出来的特质,对我们的社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