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财务会计有关,所读的书也多此类。有些书读后有做些笔记,下面这本书就属此列。现再转发于微信公众号与『简书』,以飨与这类专业有关的朋友。
书名:《财务报表分析技巧》
作者:陈信华
■财务报表分析意义:
1.帮助企业经营者总结过去的营业成果和财务状况,明确现在所处的竞争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规划未来;
2.帮助银行信贷人员、投资者、供应商以及同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并据此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和提供信贷的决策;
3.帮助政府的财税、外汇管理、证券管理和统计等职能部门,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利用,使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具有效率;
4.帮助社会上的审计和经济研究等专门机构更圆满地履行其特定的职责。
■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个集中描述企业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情况、企业成本费用和盈亏损益情况的指标体系,它包括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而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一种对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税金缴纳和抵免情况、各种物资财产变动情况等进行分析或总结的书面文字报告。一般情况下,它是不定期公布的,并且不采用报表的形式。
■会计报表分析的要旨,就是要揭示出一个会计数据与另一个或另几个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反映出各种会计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某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变化趋势和量值。
■根据分析的主体,将财务分析分成内部和外部分析两种:
1.外部分析: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资本或资金的的供给者,是在企业外部形成的一个利益集团,他们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直接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中获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而只能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报告来了解和掌握企业过去的经营成绩和目前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资金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潜在风险的判断,为最终作出的投资或信贷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外部分析有所偏重:银行信贷以及供应商(商业信贷)主要对企业单期的现金头寸和近期产生的现金收入感兴趣,对企业的要求权是短期性质的,而要想了解企业对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只需对会计报表进行流动性分析即可;对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的金融机构、公司债券持有者以及公司股东(优先股)对企业的资产和收益所拥有的要求是长期的,他们对企业在较长时期内支付利息和产生收入的能力以及提存偿债基金的情况感兴趣,他们对会计报表的分析主要围绕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期偿付能力展开;企业的所有者(含股份公司普通股股东)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对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及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感兴趣,因为公司股票市价的涨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目前实际的和未来预期的收益情况、红利的发放数量及其稳定性。政府税务部门,他们特别注意企业成本费用的开支情况、税前利润的水平以及应缴税款的数量等。
2.内部分析: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将分析的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或对企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控制和规划。
■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在静态基础上反映企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点(一般为月末、季末和年末)其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基本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排列顺序,将企业在某一日期的资产、负债及资本等帐户余额加以适当列示编制而成。它能使企业的经营者、社会上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的税收和证券管理等部门了解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长短期债务、投资者所持有的权益等情况,有助于人们分析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损益表:是一张在动态基础上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时段(一般为一个月、一季度、一年)生产成果和经营业绩的报表。它依照将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按一定的上下排列次序,根据企业各帐户的期末余额及试算表的结果编列而成。它的意义在于:通过列示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成本耗费以及各项费用开支等情况来全面反映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它是考察投入企业的资本是否保持完整以及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大小或者经营效益好坏的主要依据。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各有侧重点:前者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所持有(负有)资产、负债和资本的存量情况,而后者揭示的是企业在某一个时段里所形成收入和发生成本费用的流量情况。
■与利润分配表一并编制的利润分配表技术作为沟通这种流量和存量关系的渠道而发挥作用的。该表显示了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年初未分配利润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即在向政府税务部门按规定缴纳了公司所得税后,有多少金额用于向股东们支付股利,有多少留在企业进行再投资。利润分配表中的“本年净收益”或“利润总额”项目余额来自损益表,而末项“期末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则是资产负债表中属所有者权益类的一个项目。
■财务状况变动表:通过将营业过程中所发生的净损益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能补偿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在揭示会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主要理由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没有充分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如企业从哪些来源获得资金,资金又有那些用途,企业财务状况在本会计年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
■财务报表分析技巧的四类方式: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
■横向分析: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即将企业连续两年(或者多年)的会计数据并列在一起,并增设“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编制出比较的财务报表,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类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
将连续多年(至少两年)的财务报表并列在一起进行绝对金额或百分比的比较,比单单看一个会计年度的报表能了解更多的企业情况。另外,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横向分析可不局限于财务报表的数据,也可用本会计年度发生的实际数与预算数或目标数进行比较分析。
■纵向分析:横向分析是对不同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而纵向分析,是同一个会计年度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但其有个前提,就是采用“百分率”或者“可比性”形式编制资产负债率和损益表,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或权益总额,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等)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报表中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不仅如此,采用这种形式编制的会计报表还使得在两家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比较成为可能。因为把各个会计项目的余额都转化为百分数,在经营规模不同(即使是悬殊差异)的企业之间就形成了可比基础,这便是“可比性”的含义。当然,要在不同企业之间继续财务比较还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两家企业基本上属于同一行业,它们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必须大致相同。否则,即使是对两家企业以“可比性”形式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也不会得到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在以“可比性”形式编制的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绝对金额和百分率的增减变化不再列示,而是将同一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全部资产类项目的余额作为资产总额的百分数计列,将属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的各个项目的余额作为权益总额(它衡等于资产总额)计列,这样,人们一眼就能够了解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或者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在每一项资产上的配置情况。在年度损益表中,则是以销售总额作为分母计列所有收入、成本、费用、所得税税金及利润项目的百分率,这样,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以及各项费用率的情况便一目了然。由此可见,以“可比性”形式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纵向分析,能使同一张会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与某一关键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清晰的显示出来。
■趋势百分率分析:简称趋势分析或者指数分析。趋势分析看上去也是一种横向百分率分析,但它不同与横向分析中对增减情况百分率的揭示。区别就在于前者不采用环比的方式,而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如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税前和税后利润等)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作百分率比较。很显然,这种报表分析技巧对于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特别有用。
对会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具体涉及以下三个步骤:
1. 选定某一个会计年度为基年;
2. 设基年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或若干项目的余额为100%;
3. 将以后各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相同项目的数据按基年项目数的百分率来列示,即用非基年项目的余额去除基年相应项目的余额,然后再乘以100%。
趋势百分率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若干年以来,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项目相对于基年的增减情况和变动情况,而这些信息是横向和纵向分析中是不可能全面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趋势百分率分析只是从一个特定角度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和研究线索,它本身并不能取代别的财务分析方法,另,趋势分析法在具体运用时还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将各期项目表现为基期项目的百分数,只有在基期项目的余额是正值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假如基期的项目数为零或者负值,趋势分析就无从谈起。
■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从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财务比率分析比较有三个维度:
1.纵向比较:即将企业当年的财务比率同历年来的同一比率作比较,以便对这以比率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确定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好还是坏;
2.横向比较:即将本企业的财务比率与同一时期同行业其它企业的财务比率作比较,以便对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标准比率分析:标准即是指一般正常情况的典型。其标准有三种:一是历史标准,即以本企业历史上经济情况比较正常或者相似时期的财务比率数字作为标准,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竞争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情况下,历史标准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二是行业标准,即以该企业所属的行业在同一时期的平均比率作为标准,其理由是在同一时期内,同一行业的各家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是相似的,采用这个标准作为比较基础,符合客观性原则;三是预算标准,即以企业当期预算中的财务比率作为比较的标准。
财务比率分析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它使得各个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数据所传递的经济信息单位化或者标准化。正因为具备了这个特点,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及行业标准的比较成为可能。
财务比率分析就是一种分析相对关系的技巧,它可被用作评估和比较两家规模相差悬殊的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有效工具。
财务比率分析根据其考核的范围和分析的重点不同,可分为四个大类:1.流动性分析;2.财务结构分析(财务杠杆分析);3.资产利用及企业盈利性分析;4.与股利、股票市价等指标有关的股票投资收益状况分析;
■营运资金(营运资本)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净额。
■反映企业流动性状况或者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⑴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比率)
流动比率(倍)=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加上能在一年内或者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任何资产,如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存货、预付货款、一年来到期的长期投资、其他应收款;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二必须偿付的各种短期债务,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其它应付款,各种与日俱增的应计利息费用、应计工资、未交税金、还有已作宣布但尚未派发的应付股利。
指标说明:该指标最能反映企业的短期支付能力,是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流转越快,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强。但该指标过高,表明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也不利。如果企业的行业生产周期较长,其流动比率也会相应提高。
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比率是200%左右,我国较好的比率是150%。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为2倍是相当不错的,而公用事业单位的流动比率则要低的多,这是因为水电、煤气、电话等帐单通常都是以月份为基础进行结算的,换句话说,公用事业单位应收帐款的周转速度要比典型的工业企业快得多。
它是衡量企业净营运资本头寸或短期债务状况的重要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在目前及今后的营业周期内提供现金、偿付短期债务、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能力。
比率为200%(2倍),意味着企业有近2倍的流动资产,承担流动负债的支付。
⑵速动比率(酸性试验比率)
速动比率(倍)=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和预付费用后的余额。速动比率将存货排除在外的理由是:存货在销售中常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如果不适销对路或者遇上经济萧条时期还可能成为滞销货。所以存货能否在其价值不受损失的条件下迅速转化为现金以支付到期的债务,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将预付费用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则是因为它是企业已经支出、但应有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预付费用虽属流动资产,但其流动性实际上却是很低的。
指标说明:速度比率也是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是在分子中剔除了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后,计算企业实际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较为准确。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保持在100%的水平比较好,表明企业既有好的债务偿还能力,又有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
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说,速动比率为1:1,就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能较容易地筹措到资金应付营业需要。反之,假如企业的流动负债大于速动资产,速动比率太低,那就说明企业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不合理,有缺陷,随时会面临流动资产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而被迫中断生产经营的危机。
对速动比率分析还暗含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企业的应收帐款一般能在正常的回收期内变成现金,因坏帐引起的现金耗损很小。可以通过编制应收帐款帐龄表来对速动比率进行适当调整。帐龄分析表应包括:帐龄(未到期、逾期1-30天、预期31-60天、预期60天以上)、应收帐款余额、各帐龄应收帐款额占总额的百分比。
对短期有价证券的质量问题,考虑到经常会因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蒙受一些损失,也可作适当调整。
⑶速动资产够用天数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速动资产∕预计每天营业所需的现金开支数。
这是一个以营业开支水平而不是以流动负债为计算基础的、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补充性指标。如果企业的速动资产较少,而每天营业所需的现金开支较高,速动资产的够用天数就短,这样企业为偿付到期的债务就不得不动用其它资产,或者举借新债还旧债。反之,假如企业的速动资产较多,营业开支水平较低,则速动资产的够用天数就较长。
■反映企业权益结构及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通常又称为财务杠杆比率。任何企业,每当其通过那些成本或者费用是固定的融资手段(如借款、租赁、发行优先股股票等)来对所拥有的资产进行资金融通时,该企业就被认为在使用财务杠杆。而财务杠杆比率则是衡量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或者在多大范围内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重要指标。
由于财务杠杆比率能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在对长期债务还本付息方面所存在的风险程度,因此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潜在的投资者对这类比率特别感兴趣,因为投资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受财务杠杆作用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者也比较关注财务杠杆比率的变化情况,因为企业债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息等财务费用开支的多少,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分析企业权益结构及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资料来源。但资产负债表数据偏重于对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财务杠杆状况的静态衡量,而损益表数据则为财务杠杆作用的动态性质的衡量提供了资料,它有助于人们将企业在当年必须偿还的各种债务的本息总额,同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⑴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指标说明:资产负债率是表示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它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该指标不论对企业投资人还是企业债权人都十分重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既能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又能表明企业经营安全和稳健,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
比较保守的经营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国际上一般公认为60%比较好。不同行业其资产负债率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交通、运输、电力等基础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平均为50%左右,加工业为65%左右,商贸业为80%左右。
负债比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如比率为58%,这意味着企业全部资产中有58%是由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来融通的。
从企业债券的持有人或者长期债权人的角度讲,由于负债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所提供的资金或者发放的贷款的安全程度,所以他们一般都希望企业有较低的负债比率,这样,在企业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被迫宣布破产而受到清算时,他们的权益就能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保护。当企业的负债比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其通过各种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能力就受到限制,即使在企业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为人们意识到,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或者不景气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可能还不够满足其利息费用的开销。所以很少有人会向该企业提供贷款或者购买企业在社会上发行的债券。
⑵权益比率
权益比率(%)=业主或股东权益∕资产总额×100%
指标说明:从债权人角度看,该比率越高越好,它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依靠股东投资的比重较大,靠举债融资的比重小,偿债能力不成问题,若因企业亏损破产,债权人的权益能得到较大保障。
计算业主或者股东权益时,必须包括普通股本、优先股本、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从企业投资者的角度看,权益比率太高不一定可取,它意味着企业没能积极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在举债能创造出比平均资本成本更高的利润时,权益比率越低越好,当在企业的利润率下降到平均资本成本以下的情况下,权益比率太低(即负债率高)会使企业被沉重的利息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特别在经济衰退或者萧条时,企业的资产容易发生贬值,再加上企业的收益不抵借入的资金成本,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情况就会发生。这会导致股东丧生对公司的控制权,甚至被迫进行破产清理。
⑶已获利息倍数
又称利息保付率,已获利息倍数=ebitda(EBIT)∕利息支出
EBIT:指企业的息税折摊前收益,具体是净利润和所得税、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之和。
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是指企业当年偿付利息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具体是指现金流量表中所列的内容。
指标说明: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当期企业所创造的税前利润和留在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摊销费在偿付利息前是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从偿债资金来源角度考察企业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或者是说明企业的当期收益或者利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开支的需要。
国际上公认的已获利息倍数为3。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如大于1,表明企业负债经营能赚取比资金成本更高的利润,但这仅表明企业能够维持经营,还远不够;如小于1,则表明企业无力赚取大于资金成本的利润,企业债务风险较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债务偿还越有保障,相反,表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偿还债务利息。
⑷固定财务费用保付率
与利息保付率(已获利息倍数)相比,固定财务费用保付率是一个更严格的衡量企业偿付能力的指标。固定财务费用保付率=EBIT+已支付的租金∕利息+租金+税前优先股股息+税前偿债基金
指标说明:这是用来衡量企业的税前经营利润在多大倍数上足以支付企业全部固定财务费用(含支付的利息、派发的优先股股息、提存的偿债基金以及在租赁合同项下应缴付的租金等)的比率。
优先股股息:实际上也是一笔固定的财务费用,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应从其税后收益中支付优先股股息,所以在计算固定财务费用保付率时也必须对优先股股息进行税收调整。
企业的各项租金:一般是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开支,即在计得EBIT之前已作扣除,所以它必须加回到分子的利息及所得税前收益(EBIT)之中,而分母所反映的企业开支的所以固定财务费用则应将租金包括在内。
税前偿债基金:公司在发行债券时,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在债券到期以前(即在债券存续期间),按期提存一定数额用以偿还利息和部分本金的专用款项,交由银行或者信托公司加以保管运用,以确保发行公司的偿还能力,保障债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即是偿债基金。由于偿债基金在计算公司所得税时不属于扣除项目,它是从税后收益中支付的,因此,在计算该比率时,为了使偿债基金能与EBIT作对比,必须对在税后基础上提存的偿债基金作出调整,使之建立在税前的基础上。调整的方法是:1-t∕税后提存的偿债基金数额,t-代表企业的边际税率。
■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确定和实现企业经济资源在各项资产中的最佳配置。人们通常称有关资产利用情况的比率为经营性比率或活动比率。
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财务比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平均回收天数、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周转次数、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企业盈利性的比率有毛利率、经营利润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
要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关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的销售收入(获销货成本)与各项资产的相对关系上是不够的,因为有关资产周转的比率虽然能衡量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情况,但它未能反映资产利用的结果,即企业依赖于这些资产所实现的利润状况,所以,反映企业资产利用情况的经营性比率必须和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情况的盈利性比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
⑴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
赊销净额=产品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货折扣、销货退回和折让
平均应收帐款净额=(期初应收帐款净额+期末应收帐款净额)∕2
应收帐款净额=应收帐款总额-坏帐备抵
应收帐款周转率为6.41次,即为应收帐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为6.41次。
指标说明: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帐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是评估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比率之一,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商业汇票性质的应收票据也可以包括在应收帐款内一并计算其周转比率。
⑵应收帐款平均回收天数
应收帐款平均回收天数=365天∕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回收天数如何考核是一个因人、因地制宜的问题,它与所售产品的种类、当地商业往来的习惯以及竞争环境等因素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评价的标准,因为企业在赊销条件中一般都明确规定了帐款的付款期限,此外,行业的平均帐龄也可用作比较的标准。
在信贷政策宽松的条件下,企业的应收帐款回收期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现行水平的赊销费用开支是必要的和合算的。假如企业一味追求标准比率,其结果是必然将潜在的客户推向自己的竞争对手。
⑶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次)=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销货成本即销售成本,是企业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假如企业销售的增长是平稳的或具有持续性质的,则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假如企业的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者销售量经常发生剧烈变动,那最好是将全年每个月底的存货余额加总,再除以12。
指标说明:存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从取得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收回(包括现金销售和赊销)等各环节管理情况的综合性指标,用于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的合理与否。它是衡量企业销货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量的重要指标,是分析企业流动资产运转效率的又一依据,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指标。
通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的速度快,说明企业的销售效率高,库存积压少,营运资本中被存货占用的比重相对较小,则无疑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存货周转率低,是企业管理不善、经营欠佳的一种迹象。造成存货周转速度慢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二种:一是存货的质量有问题,,或是货物受损、残次品较多、或是产品已过时淘汰,冷背滞销,由于这些存货不适应市场需求,其变现的流动性大为减少;二是企业急于扩大销售规模,存货过量,偏离了最佳存货水平,导致资金积压,成本增大。
凡事都要有个度。假如存货周转率过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冒因产成品存货告馨而脱销的风险,而这一局面出现,许多销售机会就会被竞争对手夺取,所以存货应维持在一个最佳水平上。
⑷存货平均周转天数
存货平均周转天数=365天∕存货周转率
平均周转天数为115天,意味着企业的存货从入库登帐之日起到发运售出之日止平均为115天。
⑸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销售净额∕固定资产净额
指标说明:这是一个衡量企业利用现存的厂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来形成销售程度的指标。它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每一元的投资在该年度形成的元的销售净额。
该比率一般只适用于本公司不同年份的纵向比较,而很少在不同企业间作横向比较。
⑹总资产(全部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指标说明:它表明企业每一元的资产在一年内可形成或产生元的销售净额,从总体上反映了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该指标又称投资周转率,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投资所发挥的效率就越大,其结果必然是利润率上升,反之说明企业资产利用程度低,投资效益也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比率在资本密集程度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光用此项比率跨行业进行比较没有实际意义。
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转速度,反映了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通过对该指标的对比分析,不但能反映出企业本年度及以前年度总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其变化,而且能发现企业与同行在资产利用上存在的差距,促进企业挖掘潜力、积极创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⑺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销售净额=(销售净额-销货成本)∕销售净额
毛利:为净销售收入与销货成本之间的差额。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期间进货-期末存货
毛利率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也可用销货成本率表示。销货成本率=1-毛利率,反过来说,毛利率=1-销货成本率
销货成本率=销货成本∕销售净额
毛利率或者销货成本率是企业商品(产品)售价与生产成本各种组合关系的反映,而售价和成本又受销售数量的影响。
假如企业毛利率或者销货成本率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可从上述三个变量进行分析:是原材料、中间产品的成本增加,还是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增加了?是能源及其它公用使用费用提高?是薄利的商品卖多了还是由于竞争激烈企业被迫减价出售商品?是生产技术、营销手段过时还新近开发投产的新产品成本过高?是会计制度或者准则中有关存货和折旧等处理方法变更引起企业当期利润减少?等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销货成本率提高和毛利率的下降。
⑻经营利润率
经营利润率=经营利润∕销售净额
上述公式中,经营利润有多种表现方式:
企业的净收益或者税后利润(EAT):即企业净收入减去一切生产成本、税金(含流转税、所得税)、各项费用(含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是企业利润作了各项扣除后能直接分配给股东的盈余。意即税后净利润。
税前收益或者税前利润(EBT):为已扣除利息费用,但尚未缴纳所得税的税前收益或者税前利润。
利息和所得税前收益(EBIT):它包括企业正常的营业利润,同时将营业外收入净额和投资净收益计算在内。
附加:销售(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主营业务利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利润。
销售(营业)利润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没有足够大的销售(营业)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者商品定价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⑼投资报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
投资报酬率(%)=税后净收益(EAT)∕资产总额
指标说明:资产周转率虽然能衡量企业利用资产的情况,但它未能反映企业利用资产所实现的盈利状况,而经营利润率则反之,它虽然揭示了企业每一单位的销售收入所实现的利润情况,但却忽略了用以形成销售从而产生利润所需的资产数额大小的情况。这二个比率都存在缺陷。而投资报酬率则克服了这个缺陷,它把资产周转率和经营利润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能较准确、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状况。比如说,无论是资金周转缺乏效率,还是经营利润幅度偏低,它们都会使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下降。
⑽股本收益率
又叫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金收益率=税后净收益(EAT)∕股东权益,也可表示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指标说明:它衡量的是企业所有者(股份公司是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投入资本的收益率状况。它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和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该指标通用性强,使用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在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列居首位。
一般认为,在资产负债率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净资产报酬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就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2010年03月02日首发于新浪博客
2018年08月26日再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
2018年11月12日发布于『简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