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过去不会阅读,现在热爱阅读,将来也仍然坚持阅读的人。至于坚持阅读这么多年,到底有没有用?这肯定有人想问。
有用,当然有用了,我反思了下,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我从以前每天能买起两桶泡面,吃一桶扔一桶的土豪,变成现在每月从淘宝买十几斤土生存的逗比。哭笑不得/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阅读的确让我受益匪浅,阅读工作指导文件,让我知道怎么准确效率的工作;阅读别人的简报,让我知道怎么更好的表达观点;阅读PPT,让我学会了写胶片;阅读照片,让我懂得摄影时如何构图;阅读朋友圈,让我知道了朋友的生活状态,关注范围,表达方式……这些都是阅读的好处。
我们经常奇怪,有些人不读书,却依然给人感觉很有学识,很厉害的样子。
这不是他们不读书,而是他们没有读你定义的"书"。
阅读没有那么狭隘,不是读文学才叫阅读,不是读名著才叫阅读,也不是读名家名作才叫阅读。工作中的文件报告,朋友圈的文章,看照片、新闻、笑话都叫阅读。
其实看到这里,你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已经已经很可观了,是不是已经有了一种:我读了不少书的优越感。
有这种感觉就好,接下来就是打脸时刻了,调皮/
在我遇到的大多人中,读过书的人,在不读书人面前,总有种优越感,先暂且称为读书优越感。
这种读书优越感,让很多不喜欢读书的人,总显得很困惑。读书吧,的确读不进去,心里觉得自己读也没多大用。可是不读书,看着周围有些人进步,总会有一些恐慌的危机感。毕竟知识是为未来服务的,不读书总担心自己在未来会失去核心竞争力。而且可能经常面临周围一些读书人的炫耀,他们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摸着你的头劝你:孩子,多读点书。
在以前我也有这种读书优越感,可是现在,我不仅没了这种优越感,反而有种强烈的羞愧感。
这种读书优越感,本质上是因为读书太少,知道越少的人,往往不懂得对知识的敬畏,总忍不住去卖弄。尤其在他们取得一些微小成就时,总喜欢劝你多读书,让你还无从反驳。
其实,读书更多时候像一个谎言,就像那个抽烟买宝马的故事,很多人兴许都听过:
你抽烟吗?
抽呀!
如果你把这么多年抽烟的钱省下来,就可以买辆宝马了!
你抽烟吗?
不抽啊!
那你的宝马呢!
这个故事放到阅读上也合适:
你读书吗?
不读!
如果你把平时玩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用来读书,现在都能改变命运了。
哦,那你读书吗?
读!
你命运改变了吗?
现在很多读书栏目的广告都这样写:每天阅读几分钟,几年后怎么怎么怎么样。
为中华之崛起,为改变命运,这种读书广告本身很有诱惑力,却给阅读背负上了沉重的枷锁,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让不少孩子在年少时,就对阅读失去热情。
其实,略微思索,这个世界上能每天坚持读书的人太多了,可是真正由于阅读改变命运的有多少?
就比我吧,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至少也有一万小时,完全满足一万小时成为天才的理论,可是结果呢,别说成为天才,连混口饭吃都难,哭/。
可是阅读真的没用吗?觉得读书没用,一个原因是缺少明确的目标,另一个原因是对阅读初始的期望过高。
人在没目标时,做什么都没把握,判断不出自己选择的对错。同样,阅读前没有目标时,可能会今天读点英语,明天读点文学,后天读点新闻,因为没有具体目标,这个时候,你完全无法判断自己读的东西在未来会起到什么作用。
那么,有着具体目标的阅读是什么样的呢?
记得读小学时,我数学挺好,一直是全班第二,考试基本没不会的题,大多是做的太快粗心丢分。但是有一类题,我一直不会做。我这人又没考第一的志向,平时作业碰到这种题,我就抄第一名的。
终于在一次期中考试时,出现了这种类型的题,而且是一道10分的附加题。
我不会做,但是我知道这个题的解题方法在我的作业本里。作业本就在课桌抽屉,触手可及。
这也太诱惑了,这时,我只要一伸手,稍微翻看几十秒,10分就到手了,抄吧!
手刚伸进抽屉,想到自己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学生,如果被抓住,那不丢人死了。而且最主要还会被打,我他妈最怕挨打了,还是不抄了,手又退了出来!
刚退出来,脑袋中又想起这道题在作业本的最后一页。而且,这一题还是老师早上刚讲过的,要做不出来,那也会被打啊,横竖都是打,那就抄吧!
手刚想动,又一想,做不出来题,是不是会被打的轻点,而抄袭,估计会被打死吧,算了,不抄了。
正在我确定放弃时,竟然又想起这道题,我是哪一步不会,而且我竟然记起这一步,写在本子的第几行。
最后,我还是没能忍住诱惑,提心吊胆的,把作业本从抽屉一点点抽出,一边看着监考老师,一边还得防备同桌发现。
那短短的几秒钟,简直就像圣经里的冰山地狱,是备受煎熬,有好几次都觉得被老师发现,吓得退回来,过后手又伸了进去。
当时我就像一个赌徒一样,一直心里告诉自己,就差一点,就差一点,就差一点就能抄到了。
终于,本子抽出来了,我赶紧低头一看,再一抬头,老师过来了,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这下完了,被老师发现了。
只是没想到老师只是路过,根本没有没有发现我,不过这也吓得我再也不敢抄了。
但是,当我再看那道题时,我发现我会做了,就刚刚看的那一眼,不到一秒钟,我竟然已经完全记住了这题的解法。
当时,我还以为自己过目不忘呢。现在想来,这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目标一步步的精细化,让阅读变得更为简单。
开始只是想着解题,后来精确到看作业本,再精确到看第几页,甚至精确到看第几行,第几个步骤,这让原本可能要翻遍书本的阅读,变成准确阅读。
更主要的是,我知道看了那一步,我一定能做出这道题,也就是说,我提前就知道这次阅读,是有效阅读。
最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就是遇到生僻字查字典。
尼采有句话这样讲:一个人一直拥有自己的目标时,就可以忍受任何痛苦。
阅读时也是这个理,阅读时一直拥有目标,也可以克服阅读的种种困难,而这个目标越精细,越容易得到收获。
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目标精细化,自身的投入更加具体,回报也比较及时,人获得反馈,才有继续投入的动力。
而这时,就有人问了,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目标是什么。
这样问的人,这本质是目标定的太远或者不具体,不敢讲出来。你让我讲,阅读是为了中华崛起,我也不敢,我怕装逼会被打死。
如改变命运这种目标,定的太远,反馈太晚,甚至无反馈。人看不见希望,才放弃一些本该坚持的东西,过后又往往后悔不已。
再如,变成更好的自己这种不具体的目标,没有衡量标准,也很难获得反馈。
定下这种目标,当初始阅读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收获时,内心下意识会想:阅读到底有没有用,如果它没用呢,那我的时间不是白浪费了?
人生一旦有了这种怀疑,就会迷茫,就会不知所措。阅读有了这种怀疑,读书就很难坚持下去,即使强行逼迫自己,获益也特别微小。
在开始阅读时,最好把目标放的简单点,具体点,即使和读书毫无关系都行。
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中华崛起,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我几年前没这样认为过,现在也从来没这种想法。
几年前我只看网络小说,目的是打发时间,当时也只能看懂浅显的东西,遇到稍微复杂点的文字,就没辙了。
直到后来,认为看网络小说太丢人,决定发愤图强,开始阅读严肃文学,阅读了半年,果然我后悔了,后悔阅读的太晚了。因为严肃文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治疗失眠的效果太好了。
对,你没看错,我就是用它来治疗失眠的,得意/。
以前睡觉,总在两三点,自从开始看书,每次睡觉前,只需要十分钟,立马就能进去睡眠状态。
我当时为自己的重大发现所震惊,并且一直坚定着执行着。就这样,过了一年,我连一本书的三分之一都没读到。不过这也让我很满意了,毕竟天天能睡个好觉。
这种目标达成的成就感,让我动力大增,继续保持每晚的十分钟阅读习惯。第二年,就有些奇怪了,竟然要看三十分钟才能睡着。
再后来,特么更奇怪,再看也睡不着了,还越来越精神。等到半年后,我才幡然醒悟,不禁泪流满面,睡不着的原因竟然是能看懂书中的部分内容了。捂脸/捂脸/尴尬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自己都是惊叹不已,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尤其在当时,影响就简直是毁天灭地的,它直接导致我的游戏水平直线上升,拿到一次游戏比赛的亚军。
……
先冷静几秒钟再接着看!
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起来很像是我在瞎扯。其实不然,在读书不能治疗睡眠以后,我已经想像不到它的作用了。经过彻底的反思,我痛定思痛,悬崖勒马,把手机上所有下载的书全删了,开始沉迷游戏。
并且,在过后的两年,我根本没读过一本书了,一门心思放在打游戏上了。
好吧,这其实是个反面教材,但是反面教材也有正面意义,正面意义有两个,一个就是开始阅读时,别把目标定的太远或者太大,当个安眠药也行;另一个就是想要坚持阅读,目标也要不停的更新。
就像我后来再次阅读,就是因为两年后,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次次找我聊天都聊书,他说的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我在聊天时,就有些相形见绌,捉襟见肘。
终于有天回家,我重新拿起书本。只是没过多久,朋友走了,也没人找我聊书,我再次放弃了阅读。
直到一个月前,因为工作,我又一次开始阅读,当然阅读的是诸如《新员工手册》、《新员工入职须知》之类,尴尬/
不过现在,我给了自己新的阅读目标,我知道新员工手册很快就会看完,工作也会渐渐熟悉,那时可能又会放弃阅读。
这次我的目标是,变成更好的自己,而这个好,我给了它具体的定义:乐观,谦逊,从容,敢于担当,拥抱变化……
在我们有明确目标时,阅读的目标要逐渐的精细、具体;当我们没有明确目标时,阅读的目标要从最简单到深入的升级。
如果真想阅读,那就不用给阅读背负沉重到改变命运的枷锁,阅读并不是值得吹捧和炫耀的东西,它的效果,对于你来讲,兴趣只是睡前的安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