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朝 选 在 君 王 侧
从 此 再 无 生 人 乐
文:筠心 图:网络(胤禛十二美人图)
❖ 可叹西风压东风
明英宗的发妻钱氏为人谦逊低调,虽贵为皇后,却拒绝为娘家人加封,这使得英宗对其敬爱无比。尽管妃嫔已产子,英宗却不急着立太子,只等着钱皇后生下嫡子。
钱氏的幸福生活结束于“土木堡之变”。年轻气盛,急于建功立业的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撺掇下,仓促间御驾亲征瓦剌。结果五十万大军溃败,天子沦为俘虏。消息传来,钱皇后担心丈夫安危,日夜伏地啼哭,久而久之,落下残疾,堂堂皇后又瘸又瞎。
虽然钱皇后倾囊赎君,但与瓦剌的谈判并不顺利。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于谦等人的推举下,英宗的弟弟郕王登上皇位。至此,英宗成了一颗无用的棋子,钱皇后的处境可想而知。好在一年后,英宗被放回,夫妻终获团圆。软禁南宫的日子,清苦愁闷,钱氏常常陪着笑脸,劝慰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的丈夫。最戏曲的是,七年后英宗“南宫复辟”,梅开二度,重获帝位。
对于患难与共的结发妻,英宗自然厚待。可才七年,年仅三十八岁的英宗就驾崩了。临死,他担心无儿无女的钱皇后,将来被新皇帝母子欺负,特意下遗诏,钱氏将来与他合葬裕陵。果然,母凭子贵的周贵妃醋劲十足,先是不肯晋升钱氏为太后。四年后,钱皇后去世,她又百般阻扰帝后合葬。众大臣跪地苦求,才勉强同意,但做了手脚。裕陵地宫,英宗与钱皇后离得远不说,中间还被阻隔,魂魄难以相依。
❖ 榜样的力量无穷
自朱棣造反抢建文帝的皇位,开创了不按牌理出牌的新风尚,儿子朱高煦也是蠢蠢欲动。先是对高居太子位的亲哥哥朱高炽,咋看咋不服气,几次欲取而代之。等到侄儿继位,朱高煦干脆有样学样,步老爸朱棣的后尘谋反,可惜时也,命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朱棣效应”实在深远,一百多年后,正德时的宁王叛乱,多多少少带着朱棣的影子。
女人的世界亦是如此。自武则天始,唐朝开启“红妆时代”,韦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一代女政治家纷纷出炉。即便晚清风雨飘摇时,慈禧之后,隆裕太后、溥仪生母瓜尔佳氏、晋升为端康太妃的瑾妃,一个个也欲对政事指手划脚。连慈禧本人也意识到了,垂帘几十年的她居然临终遗言,太后不许干政!
明英宗的周贵妃打压欺凌钱皇后,也是学婆婆孙太后。当年孙贵妃仗着生下英宗,迫使无子嗣的胡皇后递交“辞呈”,后冠落到自己头上。贤惠厚道的胡皇后,从坤宁宫搬至景仁宫,后抑郁而亡。上行下效,风气之坏,由一人始,所以,怎能不警戒?
❖ 当宠妃横行天下
明宪宗终生专宠比自己大十七岁,宫女出身,一直照顾他的万贵妃。这段非比寻常的情缘,或许与宪宗幼年,父亲英宗被瓦剌俘虏,自个沦为废太子有关。人情冷暖之际,宫女万氏对其不离不弃,童年印象刻骨铭心。
宪宗十八岁继位,年轻貌美的吴皇后看着“老女人”独宠专房,实在气不打一处来。因此,逮着机会,借中宫之威,杖责万贵妃。结果,皇后宝座才坐月余,她就被废,打入冷宫,宪宗给出八字理由——言动轻浮,礼度粗率。
继任的是王皇后,据《罪惟录》记,她一生侍寝宪宗不到十次。可她却对形势有正确的判断,知道万贵妃在宪宗心中的地位,蚍蜉何以撼树?自己不如大方成全。量大,果然福大。王皇后履历如下:三年妃,二十四年皇后,十八年太后,十三年太皇太后,太太平平,安安稳稳地活到古稀之年。当然,无数个孤枕难眠的深宵,如何打发,唯有她自知!
当年,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在被咸丰短暂宠爱后,晾置一边的岁月里,也曾学画画解闷。作为君王的女人,多少得有几样耐得住寂寞的本领。
❖ 生哀死荣王恭妃
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出身卑微,她原是神宗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身边的宫女。一次偶然宠幸,生下皇长子。李太后作主,麻雀变凤凰,晋升为王恭妃。福兮祸所伏,当时万历正宠爱郑贵妃,恃宠而骄的她岂能容人?不久,王恭妃被打入景阳冷宫,整整十年,母子不得相见。
郑贵妃生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万历爱屋及乌,想立福王为太子。但大臣们不干,一封接一封地上疏,要求“立嫡立长”,坚持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为国本。万历优柔寡断,拖拉多年,最后拗不过大臣,朱常洛年已二十,才被册立为储君。
王恭妃临终前,朱常洛被允许探望母亲。三十岁的他带着十岁儿子朱由校,终于打开了景阳宫深闭的大门。而此时,王恭妃已双目失明,她摩挲着儿子,感叹道:“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熹宗继位后,将祖母王恭妃追封为皇后,与万历同葬定陵。一生不招老公待见的王恭妃,用这种方式打败了迫害她的郑贵妃。
❖ 如果“无能”也是错
顺治废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部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的亲侄女。她是清兵入关后,第一位坐着凤舆,延中轴线嫁入紫禁城的皇后。《清史稿·后妃传》记,“后丽而慧”。
顺治十四岁大婚,帝后年龄相近,小两口关系不甚和谐。婚后三年,顺治以“无能”为由废后,大臣再三为皇后请命,可他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孝庄不得已同意,博尔济吉特氏降为妃,打入冷宫,即永寿宫。
清末还有一位“平庸无能”的皇后,她就是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即溥仪时的隆裕太后。从现存的照片来看,她长得瘦削驼背,一脸苦相,离“好看”两字甚远。似乎除了是慈禧亲侄女,别无长物。但慈禧侄女数个,怎么偏偏选中了她?
不讨老公喜欢的她,只能灰暗地待在体顺堂,看着燕喜堂的珍妃被光绪宠上天。隆裕一生中,有两个载入史册的重大日子,但同时又让她痛彻心扉。1889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日,坤宁宫东暖阁大婚洞房,光绪哭道:“我一直把你当姐姐!”1912年阳历2月12日,养心殿东暖阁,她搂着六岁的溥仪,含泪签署了退位诏书。
❖ 你不稀罕我稀罕
晚年的康熙最烦恼之事就是,儿子太多,皇位却只有一个。康熙去世那天,在畅春园清溪书屋病榻前,共召见七子,其中见皇四子胤禛三次,但都没提及继位事宜。可之后,步兵统领隆科多却传遗旨,说让胤禛继位。于是,雍正在一片质疑声中胜出。
别人说三道四也罢了,就连亲妈德妃都没有一句祝贺,这实在让雍正有点伤心。德妃拒绝搬离永和宫,也拒绝上太后的徽号。亲生儿子当了皇帝,换作别人,梦里也会笑出声来。可德妃却郁郁寡欢,过了半年多,就跟着康熙的脚步仙逝。坊间传言,雍正不肯让胞弟胤祯见母,德妃气急触柱而亡。
德妃没看在眼里的“太后”,可恭亲王奕䜣的生母,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却梦寐以求。自道光的孝全皇后去世,博氏一直代摄中宫之职,兢兢业业;且她还是咸丰养母,劳苦功高。咸丰继位后,博氏原指望其念及抚育之恩,破格尊她太后,谁知落空。博氏临死,奕䜣将其太后情结告知咸丰。利用对方两声不置可否的“哦,哦”,奕䜣趁机拟旨帮母亲完成心愿。博氏谥号最终为:孝静皇后,然而咸丰与恭亲王的嫌隙与矛盾却大大加深。
❖ 将老未老的年龄
乾隆生前有过两位皇后,孝贤皇后薨于乾隆十三年东巡回途,德州的船上;继任的乌喇那拉氏,则于乾隆三十年南巡至杭州时,惹恼乾隆,说是“疯了”,被提前护送返京。两个月后,乾隆将她一撸到底,打入冷宫。一年后,四十九岁的那拉氏孤独死去。乾隆没有为她单独建陵,简陋的杉木棺被塞进其他妃子的地宫。
宽泛地说,两次出巡折损两位皇后,可乾隆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对于孝贤,他悲痛不已;至于那拉氏,他憎恨无比。让人奇怪,她到底犯下何种滔天罪孽?令他恨之入骨,甚至迁怒皇后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终生未获封爵。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自爆内幕:“自行断发,国俗所最忌,而彼悍然。”皇后剪发,相当于诅咒太后、皇帝早死,难怪乾隆怒不可遏!可是,何以至此?乾隆却三缄其口。坊间传言有二说,一乾隆想晋封嘉庆生母,魏佳氏为皇贵妃,皇后不依;二乾隆江南猎艳,皇后哭谏。这些都是猜测,真正的谜底只有帝后自知。不过,巧的是,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的嘉庆母也薨于四十九岁。将老未老的年龄,作为丈夫的乾隆,本该多体贴些!
❖ 随大行皇帝去吧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清末自大清门抬入的两位皇后,无论出身背景,还是个人素质,同治皇后阿鲁特氏都甩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好几条大街。然而,她的最终结局却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阿鲁特氏的祖父是大学士赛尚阿,父亲则是有清一代,唯一的蒙古状元崇绮。自小由父亲教导,阿鲁特氏能一目十行阅读,是京城有名的才女。照理说,儿媳妇有此门第与才学,婆婆应该相当满意,然而,慈禧偏偏不喜欢她。
原因有二,阿鲁特氏是慈安相中的皇后人选,不是慈禧的菜;再有她是慈禧憎恶的,八大臣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可是,亲生儿子同治站到慈安这边。慈禧的性格属于“你让我一时不爽,我让你一生煎熬”。婚后,阿鲁特氏的日子可想而知,有一次慈禧甚至要廷杖皇后。
同治十九岁驾崩,皇后悲痛欲绝,不思饮食。崇绮探视后,向慈禧汇报,谁知她竟一句“随大行皇帝去吧!”同治死后七十四天,皇后吞金而亡。庚子国变,阿鲁特氏的母亲率一子四孙,全家活埋殉难;父亲崇绮在保定莲池书院自经,至此一门绝户。刚烈正直的家风,才配得起性格不凡的嘉顺皇后。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同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