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比做一台机器,机器就有输入和输出,如果所有机器的工作过程一样,加工工艺没区别,那么好的原材料就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富裕的条件培养出更好的后代。
人的欲望是怎么来的,我想更多的是来源于后天形成吧。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想着造火箭帮人类移民太空吧。如果一个小孩没见过火箭,甚至火箭这个词都没听过怎么可能会有这个想法。
小时候童话故事让我感觉穷人都快乐,富人都恶毒,守财奴,有钱又怎样,还不是不懂得享受生活。长大后这个观念完全被颠覆,凭什么富人傻,老做傻子一样的事,有钱活的才精彩呢,穷人每一天都是重复着昨天的生活。
之前看过一刻的一个演讲,《品味向下不兼容》,演讲内容主题就是一个人享受过好的就不能忍受更差的,喝过好酒就不能忍受劣质酒,与有品位的人交往就不屑跟平庸的人交往。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到欲望的形成和这个品味兼容的道理就想到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不错的家庭,长大后家道中落形势转变,富家少爷变成穷人家了他能接受吗?
按照品味的理论肯定不能忍受,那怎么办,他肯定会想办法拼命去奋斗,去努力,想办法挣钱过上好日子。
那么这样的例子有没有呢?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案例就是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曹德旺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少年时富家少爷的曹德旺开始了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了谋生,他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知青连农技员,还倒过果树苗。奋斗到30岁,一切可能的生意都做过的曹德旺,成了谁也算计不过的“人精”。1975年的时候,他已为自己积累了5万余元的“巨资”(相当于1、2000万元) ,他那时感觉在经济上解放了自己。
他所想的只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就是把日子过好一点没有罪。“我所有的动力都来源于‘过好日子’的美好愿望。”活生生的案例啊,完美的诠释欲望的道理。
贫富差距,阶层分级最可怕的恐怕不是底层很难通过努力爬升,而是一开始努力的意识就被剥夺了。父母是底层,无法提供给孩子足够的视野和教育熏陶,孩子没有目标很难以结果为导向的奋斗。遭遇挫折容易气馁,抗压能力差。
写到这想说什么呢,人要抗压,要能承受事,才能成事,关键是如果你玻璃心很可能是经历有限,见识太少所致。但不要怕,因为这个缺陷随着年龄增大很容易弥补,你差的只是面对的勇气。
少年啊,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