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爱情片都是为了情怀,为了心底一直追寻的那份美好。但其实,好的爱情传达绝不仅仅只有甜蜜,应该还能让我们找到最初的自己。
就像《北京遇上西雅图2:不二情书》,你很可能是被第一部里那些浪漫而又接地气的台词缠绕,有了更多的期待。实际上,却是两个独立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已归零,重新开始。
缘起于一本书,与未曾相识的人结缘,并互相通信,在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都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而在现在这个无法慢下来的年代,好像不仅奢侈,而且会有人觉得可笑。短信、微信不能得到秒回,尚且觉得漫长,何况是一封信?能够耐着性子寄几张明信片,已经算很文艺、很小资、很愿意慢下来期待点什么了吧?
就算是一份不见面的情愫,似乎……也该有更美好些的开场,才配得上这浪漫的情节设定,怎得一开始却是针锋相对的局面,大有现实中“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意味?可见,如今这样的世道,即便是互诉衷肠也早已改变了原先的客气含蓄,变得如时代般简单直接,甚至偶有情绪发泄。
也许因为预告片,我们早早地就知道了通信最后究竟促成了什么,当然是……一点一点发酵的爱情。然而,如果只是静静地没有杂念的看,即便如《查令街84号》的主人公一样,从未相见,纵然会有遗憾,也不妨碍他们在偶然迷失自己的时候、通过这样的交流看清自己的心,找回真实的自己吧。
有人说:我们在亲近的人面前往往不会过分在意自己的形象,在大部分人面前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在陌生人面前又回归了不注意形象。而那个看似“赤裸”的你,却是没有粉饰过的。同样地,在吐露心声方面,有时候或许和陌生人之间,反而不会顾虑太多,能够说出更多的真实想法吧?反正,人家也无法对号入座……这可能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无来由地逐渐信任上网友的原因吧。
剧中所谓信里的“骂战”只是形式,在现实中遇到种种状况无人诉说的时候、信中往往会有影射,渐渐地写信人会去判断自己的过去未来,会做出看似违背曾经认为是规则的东西。比如:赌徒不在愿意欠钱,房屋中介多了些真诚和人情味,女人还是会相信爱却不会沉迷于随便什么人的爱,男人不会像过去那样在感情中过分疏离转而愿意投入热情……
你们可能会说他们因为书结缘,最终在书的指引下于数次擦肩后终于相遇,没有过分亲昵,却早已走进心里。而我却觉得,缘分当然是不可少的,但他们遇见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接近真实自己的时候,与其说他们是去找寻一直通信的彼此,不如说他们是去寻觅另一个自己。或许会有失落,但假如成功,便是一种惊喜。
相信即使不是通信,也会有人愿意等,等一个点醒你的人,也许不是爱情,却真的能让你遇见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