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说道:
“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
许多人常常以为快乐在身外,而深度的快乐只有圣贤拥有。
自己早已被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有什么心情快乐起来呢?
但事实上,天底下的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能力,更有享受快乐的权利。
奈何是,越来越多的人,他们非但不相信,还麻木地认为自己就是不配拥有快乐,古人如是,今人更是如此。
于是,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如同一潭死水一样,搅动不起生命里该有的波澜。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快乐,而找回心灵的快乐也并不难。
只要你敢于认识自我,找回那个简单的自我。
1:快乐源自心灵感受
《论语》里有一段是孔子对高徒颜回的赞美: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真的是贤达之人,哪怕吃的是一碗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破烂的巷口里。
但即便如此,颜回依然过得非常快乐。
这种自得其乐、安贫乐道的精神,在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人做得到这样呢?
放在如今社会当中,人人以天天可以吃山珍海味为荣,以吃粗茶淡饭为耻;
以住在别墅、开豪车为荣,以买车买房为耻。
但是,天天能吃山珍海味的人,未必就过得快乐。
即便快乐了也稍纵即逝,他们需要寻觅更难吃得到的美食,才能填补内心里的缺憾。
同时,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未必就不快乐,因为哪天吃上一顿好的,心里面也很有可能是美滋滋的。
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吃过的美食,如今即便有足够的金钱去买,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也寻找不回小时候的那种快乐了。
我们如今的生活,肯定比小的时候好得多,但依然很难感受得到小时候那种快乐的滋味。
偏偏在小时候那种物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分分秒秒都能够享受到快乐的滋味。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你的内心里。
正如上面说到的颜回,他的快乐是打心眼里感受出来的,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
不管他当下做什么,都能够感受到莫大的愉悦感,快乐常伴左右。
而当今的世人,快乐却在外面,必须需要从外界不断地索取,不停地追逐。
然后,才能从得到的过程里,感受到那几秒、几个小时,几天的快乐和满足感。
你的心灵根本无法触及深度的愉悦感,自然物欲上所带来的快乐就更为短暂了。
2:快乐在于活得简单
《简单爱》里有段歌词是这么唱的:
“我想带你骑单车,我想和你看棒球。
想这样没担忧,唱着歌一直走。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
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伤害,
你靠着我的肩膀,你在我胸口睡着
像这样的生活,我爱你,你爱我。”
世间最美的旋律是简单的调,而人世间里最动人且温暖人心的感情莫过于简简单单的爱情。
简简单单,干干脆脆,直指人心。
试想,一段感情里,倘若彼此都在为了某些利益,或是为了一些得失而不断地吵闹、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如此复杂且功利的相处方式,又如何能得到快乐,拥有幸福的生活?
一个人满脑子的功名利禄,追名逐利,两个人也是如此的话,这样的生活岂不是过得更加心累?
克尔恺郭尔说过:
“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切地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
真正感到快乐的人,即便不用去追那些浮华势利的物欲,也能够感受到深度的快乐。
而这种快乐不但稳定,还能长久。
3:努力做个简单的人
既然人心如此复杂,社交关系如此复杂,社会如此复杂,那我又何必跟着复杂呢?
世人拼命地向往寻求快乐,有时候虽然得到了,但自己的内心却变得更为浮躁,也更为复杂了。
在这样的心态下,追到了快乐自然能够满足一时,但也难免气喘吁吁,累得半死。
可追不到的话,你不光要承受气喘吁吁,累得半死的结果,还要承受着莫大的心理煎熬。
而且,令人感到郁闷的是,你心心念念想要追求到手上的东西,真正得到了,却好像觉得不过如此。
因为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也不过如此,于是,隐隐约约觉得不服气,就越喜欢追求新的猎物。
久而久之,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我们就会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了主见,更没有了思考。
说到底,当你越要活得复杂,就越远离自己所想要得到的快乐。
经济学有个术语,叫“边际效用递减”。
这个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在同一个物品消费,并且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其后面所增的每一个物品所带来的效用,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就好比,当我们一开始喜欢上吃某一种美食时,第一天吃,你感觉特别上头。
第二天吃,你同样觉得不错,第三天吃,依然觉得很有味道,但效用已经明显减弱。
第四天,第二个月,乃至第二年,一直这样吃下去,总有一天,你非但会厌恶这种食物,就算勉强还能吃,估计也会选择放弃。
这样的道理,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出来吧?
当我们试图通过占有、消费更多的外在事物来满足于自己的内心,期盼来获取快乐。
其结果就是陷入了“边际效用递减”的陷阱中,拥有的外界事物越来越多,收获的快乐反而越来越少。
这种欲壑难填的活法,非但让你很难做回一个简单的人,更无法让你感受到长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