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长安区第十一中学 何永华
一、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颂歌,作者选择的都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以丰富的思想,敏锐的感悟,生动的情感,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欣赏这些诗歌,可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共鸣,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绘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整首词景中含情,议中寓情,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是毛泽东诗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品。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诵读技巧,能够初步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和情感内涵的丰富,也基本能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运用想象和联想,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在关键处予以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感悟诗中意境,更深切地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2.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壮丽美景。
3.通过合作探究,体会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四、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
2.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难点:
1.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2.理解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等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法指导上,重视引导学生的读,重视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同学们,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小学我们学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请一位同学深情地背诵一遍。(学生背诵)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在艰苦的革命时期伟人的乐观自信和非凡气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伟大词作—《沁园春 雪》。
【设计意图】复习旧有知识;感受伟人气魄;营造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中的雪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雪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2.从哪些内容可以感受到恢弘的气势?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激发学生想象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作者情感,衔接了解历史背景的兴趣。
(三)细读课文,内容探究
1.关于作者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大家都了解哪些内容?
( 同学补充,教师明确 一代伟人毛泽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伟人的了解;为下面理解伟人评价历史人物做铺垫。
2.关于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到达陕西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设计意图】了解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怀,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 .关于内容
(1)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祖国的壮丽山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的?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总分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壮丽美景。
(3)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几位历代帝王,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联系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为之竞相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对历代帝王的评价,为下面理解作者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做铺垫。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 望”字。
2 “ 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惜”字中包含哪些复杂的感情?
“惜”中有褒:中华历史英雄辈出,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全词以“望”“惜”作为上下两阕的两个领字,前者领起对景物的描写,后者领起对英雄人物的评价。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上下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五)探究写法,突破难点
讨论探究: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议论,由上阕之景而产生感情,由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帝王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着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和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名主题,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六)课堂小结
1.小结这首词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提升写作思路和写作能力。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词。
2.课后练习第三题。
3.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毛泽东诗词手抄报。
【设计意图】经典积累;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