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一些介绍自己的框框里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啥的时候,我总是会搁笔思索。
好像,我没有什么爱好。
就像高中的时候,还没文理分科时,理化生政史地,六科都没有特别的失衡,像杠杆一样稳稳当当地横在我的大一学习中,以至于大一末分班的时候,原班主任还特地拉我谈话好几次,希望我一直跟着他学习,后来综合家人的建议等我还是选择了理科。
作为理科生,却喜欢文墨,喜欢书香,喜欢小说,喜欢风花雪月。
偶尔的时候,还翻翻书页,闻闻淡淡的墨香,看一点文字,想一点心思。然后,提笔,写写想想。
有的时候,也喜欢拿笔画画。大三时,还兴冲冲去市场上买了画板和一大把各种铅笔回来,每个周在宿舍涂抹素描一幅。
所以,常常留在那个空格里的爱好是看书、写字、画画。
最简单也是最通俗的,其实算不得爱好,从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从来不精益求精。
看书这件事...
高中的时候,偶尔会看看书,小作文,短篇小说都是饭后阅资。后来坚持喜欢一种杂志,是呼和浩特出版的《经典美文》,里面的文章深深浅浅,品味各异,囊括得方方面面。一个月出一刊,那时是刊刊必买。喜欢它是因为自己喜欢的男孩也是经常买来看,有时候还在上面做一些批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来看,便以此为契机,悄悄地喜欢着。他买的,我借来看,也做批注,后来我买的,借给他看,两个人都做一些批注,这种默默的交流,感觉很奇妙,也特别美好。
后来,旁边的同学也因为这事起哄,把我新买的书借过去看,在上面临摹他的笔迹写他的名字。再后来,我们毕业了,他和班上另一位女生在一起了。那些杂志全被我搬回来搁在自己的书桌上,我再也没买过,也再也没看过。大一快结束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在校园餐厅前面的卖书大爷那居然再次看见这种书刊,匆匆跑回宿舍拿来零钱买了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
后来,再也没见过。
看书做批注这件曾让我欢喜的事,却渐渐淡出我的记忆了。
写字这件事...
从小便喜欢看古装电视剧,里面常常有写毛笔字的镜头,那种潇洒自在又沉浸其中,写出来的字,无论是情书还是家书还是什么的,都特别好看,那种感觉特别美妙。在看《步步惊心》的时候,到最后时,若曦在十四爷府一直写四爷写给她的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遍一遍地写,一遍一遍地模仿....写字渗着感情,这一笔一划勾勒的字体,连起来的故事是至情至深的。
我练来练去,学会了一个字,就是“之”。高中的时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也偷偷模仿他的字,到大二的时候,才写回自己的字体。不过,记得大一的时候,还用毛笔写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几个字,让高中的班长帮我转交给他,他没收,可能那几个字的最终归宿是一个陌生的垃圾桶吧。
画画...
我喜欢很美很美的素描画,水彩山水画。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却从来不动笔不学教程,买过书,临过摩,不是十分的相似也便作罢。
大三的时候,一个周末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去了彤的学校找她,她周六时去学校的画室跟一位老师学素描,我也跟了去。画室在顶楼,灰尘很多,像是废物存放的地方,我们推开一扇门,里面有位男生,站在窗户口的画架旁边,带着耳机,裸着上身。见我们两个女生进来,慌了神,赶紧放下耳机,穿了上衣。说了几句话,继续未完成的画。认真的模样,让我看得出了神。
回来后,自己也买了铅笔在周末无人的宿舍里画着,常常是一下午的时光。那种沉浸在里面的滋味,很自由很轻松很欢畅。最后因为忙着看书写论文,便收起了画板,歇了笔。
还有好多好多因为一时冲动而形成的所谓的爱好,却没有一样存活长久。
想起来时,还会愧疚,每每对自己说坚持21天就好了,人人都说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可是这么多年来,我却一样都没养成。
然而,我还会带着故事偶尔去接触一下这些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