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的读书会给了我不小的惊喜,主持人激情澎湃,四位“被点名”的老师,讲出了水平,头脑风暴讨论热烈,汇报交流阶段,呈现了激烈的“生生互动”的场面。特邀嘉宾屈老师,以88岁高龄激情投入,他的批判精神、深厚学养、乐于表达、敏捷思维,给工作室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愧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工作室第一次读书分享,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你们太有才了,相信未来的深圳名师将在你们中涌现!
(二)
家梁的分享中,提到了“精算的本质是数的运算,估算的本质是数量的运算”,这个说法之前没有关注过。利用讨论的间隙,认真读了史教授关于估算的论述,感觉很有道理。在小组的讨论中,我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个台湾妈妈曾经带着未入学的女儿和上小学的儿子去餐厅,遇到了一个买披萨的问题,儿子让妈妈给纸笔才能算,女儿用心算的方式给出了结果,两年后,女儿也上学了,一次去餐厅又遇到了算账的问题,这次女儿也提出了需要纸笔才能计算的要求。无独有偶,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李静就提出了一个学生的质疑,“学习了计算为什么还要估算呢?”是啊,如果学生没有明白估算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他们就会由不适应到没兴趣,再到难掌握,再加之当估算以一种不合适的应试方式出现时,老师和学生一样感觉很困惑。“估算的本质是数量的运算”,我理解是说估算一定要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只有针对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才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练习册中经常会考这样的估算题目,“2450×27≈?”,结合实际问题,如果只需要估到几千的结果,那就可以把2450看成2000,27看成30,估算的结果是60000,如果要估到几百的结果,那就需要把2450看成2500,27看成30,估算的结果就是7500,当然也可以估得离实际计算结果再近一点,但对于估算结果来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对应需求才有最合适的,因此这样的估算题目价值不大。估算很难通过纸笔测试进行评价,因此考试中涉及不多,因此在现行教材中虽出现频率很高,但老师们的重视程度不高,但是深入研究估算的意义和价值,估算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
今天屈老先生的加入,让读书会增加了不少色彩。屈老师以88岁高龄出现在我们中间时,大家都不敢相信他的年龄,尤其是后面老先生积极的发言、大胆的质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屈老师有许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以此高龄还在不断思考数学以及数学教育的本质问题,足以看出老先生对数学的热爱。其次,老先生初拿史宁中教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很快就对书中的某个观点发出了质疑,而且还很专业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自己相比,在面对大师和专业书籍的时候更多的是接受和调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质疑一方面需要有大胆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深厚的学养做支撑的。再次,老先生只是作为一个特邀嘉宾来参加我们的读书会的,但他参与思考的热情却超过了我们中的每一个人,由于他的参与,激发了工作室老师们的热情,很多老师也开始积极参与表达,最热烈的时候竟然出现了抢话筒的场面。屈老师真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数学教育人的榜样,教数学,就应该这样专业和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