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箱子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代言人之一。不知道行为主义?这不重要。你只需记得他毕生的成就就是发明了一个箱子,就像巴普诺夫毕生在玩狗,薛定谔毕生在养猫一样。
他的箱子长这样:
围绕这个稀奇古怪的箱子,他做了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的对象有小白鼠,有鸽子,有猫,甚至传说还有他不到两岁的女儿)。在试验小白鼠的时候,他采用了与巴普诺夫相反的训练方式,巴普诺夫是研究狗的提前反射,即在每次听到铃声后给予食物,多次之后狗就会自动在铃声响起后分泌唾液;斯金纳则是诱使小白鼠踩压踏板,按下踏板后给予食物奖励。
刚开始是每次小白鼠压杆都给予奖励,随后调整奖励频次,两次一奖、四次一奖、几十次一奖,不难发现事后奖励可以以极高的效率训练出小白鼠的特定行为,斯金纳由此得出结论,生物体的行为都可以由奖励性训练习得,这也就是说,可能我们没有太多的自主意识,因为光靠奖励就能塑造人类行为。而且可以想象,以强烈的持续性的训练,动物或人类可以获得本不能自发学会的技能(于是斯金纳的鸽子学会了桌球,猫咪学会了弹琴,小猪甚至练会了吸尘器)。
接着斯金纳改换了思路,他考虑如果奖励频次不再固定,会发生什么呢?没想到这次的发现更大。原本在正常人的逻辑中,如果小白鼠压杆奖励不固定,一会几十次有食物奖励,一会又是几次有食物奖励,小白鼠应该很快会丧失兴趣。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小白鼠不仅兴致盎然,而且还对压杆上瘾了!它们开始疯狂的按压踏板,不论能不能按出食物!
为什么人类会做出蠢事依然执迷不悟?为什么姑娘会痴守爱慕男生的短信,只为对方偶尔心血来潮的问候?为什么人人都轻易地沉迷于网络与手机,反复点亮屏幕,对着好友动态一遍遍的刷新?“间歇性强化”,说的就是人类这种奇特的反射心理。越是不固定时间、次数得到奖赏的事情,越容易为人们所痴迷。
除此之外,“奖赏好过惩罚”也是斯金纳想要告诉我们的。虽然他并没有试验惩罚会怎样地影响行为,但那些小白鼠、小猫的实验结果反复提醒他:以奖励为基础的实验,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塑造出实验对象的特定行为。而相反的方面,我们自己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当小孩子背不出乘法口诀表或者写不对作业的时候,越是责骂、鞭打,越是难以让他/她把事情做对;当我们上台演讲战战兢兢的时候,如果台下嘘声一片,我们一定是羞愧地无地自容,更加无法进行下去。相反,若是听讲人都能给予掌声和鼓励,我们心情方能得到平复。总结来说就是,正向强化优于负面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