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篇》是整本名著中篇幅最大的一篇,值得我们好好研究通透。对于《经济篇》,作者不止保留了“自由”一种想法,在许多名不见经传之处,也蕴含了许多真理,它是在经济社会的环境下,人们盲目追求“进步”、“完美”利益的对比下,从自然中领悟而出。
梭罗,写下了这两段话 : “我找评价课税官谈过话,惊诧的发现他们竟然不能够一口气背出12个拥有农场,而又自由、清白的市民来”以及“然而关于商人,其中有一位曾经恰当地指出,他们的失败大都不是由于亏本,而只是由于不方便而没有遵守诺言”,这是存在于当时社会上的一个非常严重的人格问题,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必要的信任,伤人的信誉也同时遭到了毁损 ; 农民一辈子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农场,刻苦工作几十年,完成的心愿,却总是会陷入失去自由、贪污或是做了偷盗之事之中。“我们的文明的一大部分就从那里纵跃上升,翻了跟斗的,而野蛮人却站在饥馑这条没有弹性的木板上”像这样的跳跃和用非法手段获得利益的人总是站不稳的, 在他们的心中总会留下人性的锁链,就如猎人用熟练的技巧布置的一个陷阱,想捕捉到安逸与自由,反而把他自己的一只脚踩进陷阱里了。一个伪君子,一个犯罪份子,一个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的人,在内心上,在意义上还没有野蛮人十分之一的安逸——他们行得正,坐的直,愉快地过每一天,这就是梭罗想要追求的“正”吧!
梭罗也认为最快的旅行是步行,他与一个人做过竞赛,事实证明,步行比坐车在性价比上更划算,速度更快。对于家具,他写了一句真理 : “这东西越多,你越穷”狐狸、壁虎尚且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断尾,麝鼠为了逃命,可以咬断自己的腿。而人就是被“家具”束缚了灵活性,应该多去“辞旧迎新”。“农夫们把自己生产的一大部分谷物喂了牛和猪,另外花了很大的代价到铺子里去买了未必更有利健康的面粉回来”实际上最好的粮食,应是农夫们自己收获的食物,但农夫不懂得加以利用,反而为给牲畜,花大价钱从铺子里买面粉,重新想起来,不是很可笑吗?
实际上,小小的一个《经济篇》,就可以包含如此多的想法和理论,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而出,而是经过千般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