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昨天房间大扫除,就是不只将桌面、地面打扫干净,还要把抽屉和橱子里的东西掏出来彻底清理,没用的东西扔掉,有用的重新分类归纳。扫除是巨大的工程,单是把东西都掏出来这一项工作就把我累得够呛,以致于一天没有完成,周六地上全是从橱子里清理出的一堆一堆的杂物,没有可以下脚的地方。
通过整理,发现自己的囤物癖挺严重的。文具是大头,初中阶段买回家的本子到现在还没用完,高中时一个系列几个颜色的记录本全买下打算当做日记本,到现在还剩下很多没有打开,而我现在日记用活页,更没机会了。黑色水性笔、彩色水笔、各式各样的文具更是不用多说,每次想要开始学习就采购一批新的文具,没有两天对学习失去兴致,文具积攒下来。买书如山倒,无法抵制满200减100的诱惑,买回家后码在书橱里没再动过,光是电子书和在图书馆借来的书都读不完,哪还有时间读买回来的书呢。再就是辅导资料,每次决心要学习或者参加某个资格考试,先在网上把辅导书买回家,把电子资料打印装订成册,可是过几天就失去学习意志,把学习资料搁置再也没碰过。这些囤起来动西占了大部分收纳空间。每次整理都会扼腕叹息一阵又舍不得扔掉,只好再次收到橱子里。
有些没用的东西我也喜欢囤积,喜欢各种各样的盒子,精致的饼干盒礼品盒,买东西的包装盒,严重的时候连快递盒子我都会留着。越攒越多,也找不到什么可以使用的地方,于是屋里越来越乱。这次收拾时发现连2013年买kindle的包装盒我居然还留着,保留了三年毫无用处没有扔掉。
像一只即将越冬缺乏安全感的松鼠,只有把过冬粮食都满满的囤积起来才能感到安心。每次购物总认为一个不够,买套装才有满足感,这都是强迫表现。囤物有时候意味着集中采购,像洗化用品、卫生用品我总是会一次买一箱回家。电商搞活动买洗化用品比在超市买能节省三分之一的价格,集中采购还可以省精力,不用在用完之后专门花时间去超市购买,去超市对我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当然也有坏处,占地儿数第一个。第二是浪费,有时买回来的东西过段时间就不想用了,要么换新牌子新配方了,之前的就被抛弃,造成浪费。
囤物癖还有一个更大的坏处是让人产生“囤物就是行动力”的错觉。这是可怕的错觉,常常让我们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囤”这个阶段,而忽视了真正去“做”。
初步对一项运动感兴趣,决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从买装备开始。像是跑步,我认识很多人在真正跑步之前不停地在各大论坛上搜评论帖子、海淘攻略,还未开始运动已经成为运动装备百科全书,对每个品牌的优劣特点了如指掌。下一步就是大量购买,“实力不到装备凑”是很多跑步者的的心理。平时只是在马路上跑上2公里,但要把越野跑的装备也置办齐全,严重的连野营装备都要买好。当所有的东西都买好,热情也消减的差不多了,穿巨资跑鞋跑的公里数却很少。
报名资格考试,或者决定开始一项理论学习的时候,我们总会在各个学习论坛下载网盘资料,从易到难每一个阶段的资料都储备齐全,看着硬盘里几个G的学习材料,无比的满足感。但是找资料已经耗尽了自己大部分的力气,然后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的从资料里抽出一小部分开始学习,并不能持续很久,学习计划便搁置了,硬盘里的资料再也没被打开过。
想要开始阅读,从网络大牛那里搜索书单,按单下载电子书购买纸质书,等这一切都做完之后,一个月也没看几页,热情也随之耗尽。
这几种情形是不是很熟悉呢,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足,给自己一种正在努力的假象。把囤物癖当成行动力,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如何改善呢,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做”!
不冲动购物。看好即付款,不要为了省邮费凑单凑单,买回家很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克服选择困难,不要两个拿不定主意就都买下来,如果拿不定主意就先不买,肯定不会错的。新鲜劲过去了,发现自己根本就没那么的需要。
不追求完美。记住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不要总是等待最佳的时刻,不要总是感到自己没准备好,并不是万事俱备了才能开始这件事情的。
保证输出。"马上就做"会有阻力产生,克服阻力保持效率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有输出。不断总结、反思自我,用输出来引导输入,在行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准备哪些,才能在有更好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