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学时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一位中年女人把自己的情绪变化,在坐标系里用图像呈现出来。当别人问起为何要这样做的时候,她说把情绪记录下来便于自己反思总结,有时候对着这张表格更像是对着自己的一路走来。
我也会观察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但是却不能把它们呈现在图表上。一方面不知道该如何去量化情绪的数值;另一方面觉得,图表能够呈现的只是趋势,而对于情绪的走向趋势都难以预测。因而用图表来呈现是有限的。
也许还由于感性思维,所以我选择记录情绪的方式是文字。
虽然记录了,我却并不像那位中年女人时常会回头总结反思。我写下以后,往往像是完成了一项作业,翻过去,许久都不会再回头过来仔细斟酌。
02
大学时候,情绪浮躁,特别期望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可以达到一种平和。虽不敢奢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至少可以实现不那样忽冷忽热阴晴不定。
可是许多东西总是求之不得,不求之时却不期而至。
就像现在,我发现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一顿大餐,因为一件新衣,因为一天出游,因为一次优秀的表现而心中欢喜,喜形于色。而以前可以触动自己内心致使忧郁的事物,如今也变得绵软无力不能再左右情绪。从前我所厌恶的,如今成了内心惋惜的。原来渴慕的,成为现今不愿接受的沉重。
不像从前那样易于欢喜,就变得麻木多了一份,也不如从前容易满足。常常有人嗔怪别人说“你这个人真是笑点低!”有时候细想,这句话难道不是在羡慕这个人可以简单的快乐吗?
03
情绪的发生,往往也是事出有因的。但有时候会描述不出这个因到底是什么。幸而,人人大多对自己的情绪因日久天长而都有几分熟知,对于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情绪,均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这也许就是成熟了的人的自控能力。
今天听书的时候,故事里有一位优秀的绅士,女主角对绅士心生爱意。旁人在评价时说,这位绅士自是无可挑剔,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从来不喜形于色,他的情绪他的心情,从来都不会表露在脸上,甚至眼睛里都不曾体现。与之相处,该如何是从呢?
人因七情六欲而更为血肉丰富地成为一个真真切切的人。若是无欲无求,已然木头人了。
04
从前考试,总爱寻求标准答案。可是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可以供我循规蹈矩了,许多事物许多问题,答案自在人心且无伤大雅地因人而异。失去了参照,确实会茫然。
虽然标准答案不可执迷,但在生活和成长的道路上,参考答案却还是有迹可循的。
以前与人讨论时,有人说情绪好像是生活的调味剂喜怒哀乐对应甜苦酸辣,调节着生活的曲曲折折。第一次听觉得这个比喻很新鲜有趣,很不错的对应。
看书看到大家名家的文章作品时,会试着从字里行间揣测他们的情绪心态。昨天读到蔡澜的一篇文章,写他所了解的深夜食堂。文中他说,“凡是成功的饮食电影或电视剧,还是要靠人情味”。
且不说蔡澜在文中自己情绪的流露,单单这句话,便是支持情绪自然流淌真挚显现的。
也许,一边走着一边思索观察,我也会将标准答案渐渐遗忘。而在仅作参考的世界里,寻找到我自己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