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仪式感无处不在。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
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仪式感,比如最隆重和最有仪式感的春节,那真是比天还大的一件事儿。
如此浓墨重彩,既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底蕴,也表达了对仪式感的尊重。
01--老爸的生日
昨天,是老爸54岁的生日,因为是工作日,所以没能完全准备好。生日蛋糕是我们提前2天就预定好的,但吃饭我们没有预定到外面去,一是爸妈觉得家里温馨点,氛围适合;二是我们下班晚,去饭店的确也有些晚,爸妈和孩子有点赶,所以爸爸决定自己在家里简单置办。
快下班的时候,我快速浏览了各大海鲜APP,最后定了个大闸蟹礼盒和一些水果,拿过来也没验货,喜滋滋的回家了,原本以为老爸喜欢的大闸蟹20分钟能上桌,没想到老公翻来翻去就拿出来个预售卡,老公嗨起来笑我,老爸无奈的笑了,我也只能嘻嘻哈哈的逗他们开心啦。
由于生日蛋糕很符合我爸的气质,加上宝宝一直想吃,我们就先提前给老爸点燃了蜡烛,唱生日歌,喝酒庆祝。我想老爸是感动的,以前我们家都是买点菜,这样一年一个小生日是不买蛋糕和礼物的。
大约是在前几代的普通老百姓的内心里,爱是含蓄的,表达方式没有这么仪式感,这大概是年代原因,不去细究。
每年给每个家庭成员来一次这样的满满的仪式感,内心会有家庭幸福的美好感,更有被爱和被重视的感受。不在乎是有多好的礼物和蛋糕,在乎的是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链接与互动--直接的爱的表达。
02--夫妻间需要独处时间
相处或者结婚3年以上的夫妻,大约都会慢慢进入平淡期,尤其是孩子出生的头1-2年,各种没有经验的事情会纷至沓来,加上工作也慢慢进入上升期,也许某个时刻会崩溃,也许很多时刻会不知所措,若是有相互独处及双方独处的时间,也许会更能理性的对待婚姻和生活,有点仪式感会更增添几分魅力。
没进入恋爱或者婚姻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链接都不是特别的深入,而完全进入婚姻之后,链接不仅增多,也会潜移默化受对方的影响。有的是彼此双方太过紧密,给彼此没有留有独处的空间;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彼此双方过于疏远,没有有效的链接和沟通。
太过紧密的关系,我认为适当的给彼此留个独处的时间,这样相对独立的人格和行为习惯,会更好的磨合,更好的给婚姻以新的面貌和好奇感。比如,周末有一天是可以独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保持一点点的距离感和神秘感。其实独处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安排短途的旅行,可以和闺蜜逛街,可以自己去某个图书馆安静的待一天,看看书听听音乐,复盘下自己,更加可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我知道,这点在很多进入婚姻之后的夫妻来说,很难做到,尤其是有些习惯依赖的女生,独立起来更加困难。
越是简单的道理,越难完全做到,因为这种对自己的仪式感常常是被人疏忽的;尤其是女性,我觉得更加应该思考下,尝试下会不会让自己更加有人格的魅力和更多的吸引力。
太过疏远的关系,首先还是需要反省下这是夫妻双方相互默认的相处方式,还是感情浓度由浓变淡的,无论是哪种,我想还是需要双方或者一方意识到之后,找个适当的时间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每周或者每个月固定一个时间段,夫妻之间单独相处,可以静默,各做各的事情;可以相互倾诉,可以看电影,也可以单独去酒店喝个下午茶,这些都是情感链接的比较好的方式,可以踏踏实实的同伴侣安静下来,享受属于彼此的时光。
慢慢的在婚姻生活里形成固定的仪式感,人的习惯是有记忆的,相信这样的习惯会让疏远的关系慢慢紧密。
夫妻相处之道,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
我们不必去攀比网红的仪式感,但一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仪式感,合适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