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261000字,17个章节。前言12页,如果你现在正为写作的事情一筹莫展,请不要着急,这本教程会教你如何跳出这种困境。
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从基础理论开始,理论的背后是我们期望达成的目标。
第一章 写作规律
内容涵盖了创作的基础理论。牢记这些理论可以让你远离创作中的种种陷阱。
创造力遵循的那些规律往往是非同寻常而且互相矛盾的。
客观规律
你会把一切都搞得一团糟。创作小说的时候容易脱离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你要么悬崖勒马把它收拢回来;要么信马由缰地跟着感觉走,看看它到底会把你带到什么地方。
乍一开始你肯定写不好。没有哪个作家凭借第一稿就能扬名立万,作家往往要写出许多稿才能把一篇小说最后敲定。作者再次申明,降低预期目标会让你写得更好一些。如果你不抱太大的期望,你就给自己留下从容不迫的余地,这种闲散、粗略的心境正是写作最需要的。因此,不要为此犹豫,把自己内心的批评家的嘴巴堵住,你要敢于写出很糟糕的东西来。
错误是发现之母。艺术源于错误。错误和不确定性往往能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组合,发掘出崭新的可能性。好事情和坏事情往往相伴而行,允许自己将事情做得很糟糕正是引领你更上一层楼的最佳途径。
修修补补
写不好没关系,写作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一切都可以反复修补。只要运用好写小说的技艺,就会让你快速抵达目的地。
举重若轻
作者说,你越是满不在乎,你写得就越好。这不难,你只要刻苦写,匆匆忙忙地赶完作品,忙于交差了事,你的最佳水平也就发挥出来了。
另外要牢记,要任由万事随机地发生。无论写作上会遇到什么难题,你要提醒自己,跟你一样的人多得是。然后,你要聚精会神地琢磨你打算掌握的技艺和技巧,最后你自然就走出恐惧的阴影了。
迎难而上
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写作跟其他的艺术比如绘画、体育、舞蹈等相似,那就是都需要训练和指导。写作需要坚持不懈。不要停下,不要放弃。无论你感觉写作多么寂寞难耐,你都要坚持写下去。每天都要坚持写作。
第二章 创作理论
简单扼要地探讨俩问题:“读者为什么要读?作家又为什么写?”
什么是故事,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故事是我们沟通联系的桥梁,是我们寻找意义和谅解的途径。
过程
故事不只是一个物,而且它还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把你我相互联系起来。一个好的故事就像坠入爱河的体验一样,你根本来不及思考,你的心被情感的洪流裹挟而走,思维也一时不受自己主宰。好故事也引发同样的心理过程,它是复杂的化学反应,直抵你的心灵深处,无论愿不愿意你都会有所响应。也就是说,你的思维完全顺着故事情节发展了。
故事创作是一门特殊的技艺,它是一种把现实生活捕捉到纸面上的特殊方法。虽然故事给人的感受是现实的,可是它毕竟还不能等同于现实生活。其中的原因在于虚构故事是浓缩了的、提高了的、强化了的现实,它是现实的精华。所以你要拥有,故事创造所需的一切素材,你还需要懂得如何妥善运用他们。
作为需求的故事
我们讲述故事绝非一时兴起,因为我们需要它们。故事的进程涉及我们不得不谈的种种个人体验,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种个人经验转告他人。
经验并非仅仅局限于我们个人,它还超越了我们自身的界限,把别人的经验也牵扯进来,通常这种经验我们不光是听人说说而已,而且要拼命的想要把这种经验转述给别人听。
故事是我们生活的方式,也是我们情感产生共鸣的方式,我们需要故事这个手段来联系彼此的感情,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故事是一种艺术再造的过程。
小说关注的就是这些,追求达到遥不可及的高潮,追求一个浓缩了的、强化了的现实。
故事就是我们(故事的关联性)
我们依靠故事生活,既有自己的故事也有别人的故事,既有真实的故事也有虚构的故事,我们通过故事产生情感共鸣、维持人际关系,这种情感达到了这个性化的层次,这种关系达到了最亲密的层次。
需求有多深?
既然故事是一种需求,那么,我们可否准确的说出这个需求到底有多么深刻呢?我们需要做到何种程度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呢?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手段来测量它的深度?
为什么我们需要故事呢?因为我们需要用故事来维持自己的个性身份,来表现我们到底是谁,这就是原因所在。故事要怎么讲,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这就是讲故事这门技艺的全部内容。
个人认为其实就跟大家所说的YY、意淫有点类似。如果一个故事想要倾诉的欲望特别强烈,并且,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满足了你内心深处的各种需求,并且,这种需求能跟读者产生共鸣,那么也许你的故事就是成功的。
手法
手法是中性的。人们可以使用手法和技巧创造任何类型的故事,同样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有的小说门类都可能是纯文学作品,无论属于何种门类,小说的故事情节必须是完整的。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总要有一个剧终或者结局,否则它就无法引起我们的共鸣,不能给予我们想要并且真正需要的东西。
完整的故事
我们先看看当一篇小说起到效果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它对我们有什么用?
比如说你看一个恐怖影片,你想一下,如果是你的话,你和剧中人物遇到什么事才能会觉得这部电影可怕?
大大的”我“
沉迷在小说中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状况,它能让你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这需要和剧中人物产生共鸣,或者说你需要与人物产生关联或者共鸣,这种情感共鸣就是那一种让小说变得栩栩如生的秘密。这种共鸣又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小说就像恋爱一样,而爱情是一种情感,爱情这种事情就是这样,它让一对恋人在情感方面形成共鸣和关联。
我们体验到的情感到底是谁的挺情感呢?故事越好,我们越是一心扑在人物身上,会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这种读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人物的现象,被人们称为身份认同。它是关键因素,身份认同,解释了读者为什么要读故事,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写故事的两大问题。
最大的回报
我们需要达到情感的极致,我们始终需要升华到那个极端层次。
为什么你会对小说、电影或者电视剧欲罢不能呢?你观看的故事情节也是从未发生过的纯属虚构的事情。它跟现实什么关系嘛?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平凡,所以你期望自己,在虚构的世界里,能够逆袭成功。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无奈,所以你期望自己,能够获得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
当我们体验虚构人物的种种情感的时候,其实是在体验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们的情感,就让我们跟自己产生了某种联系,拓展了自我,而单凭自己一个人,我们确实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我们对人物的感觉的体会使得我们自身的感受也越加丰富,在我们成为人物化身的过程中,我们的自我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因与果
现在已经理解故事有什么作用了?即你刻画人物内心的需求,与读者的需求要达到一种共鸣。探讨了故事的效果,即身份认同既是故事要实现的目标,又是故事要收到的效果,又是故事引发的内容。
如何写?这是故事有可能收到效果的原因。要了解因果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且始终要把两者区别开。
第三章 麻辣故事
讲述创作的具体手法和实用技巧,解决“怎么写?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在哪写?”的问题。
我们怎么样创作故事呢?我们要把故事装配起来,让故事打动读者,并且帮助读者形象生动地感受到人物的种种经验,从而产生身份认同感。
作者用一个小故事向你展示其中的道理:
因为作者故意把其中的生活气息全都掏空,榨干了,所以它不够吸引人。初学写作的时候,往往难以避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经常犯错误,第一稿往往错误尤其多,你的期望值过高的话,你的写作肯定会卡壳的。
永远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从错误中学到东西要比从成功中学到的更多,不单错误本身能让人学到东西,纠正错误也能让人学到东西。
添点故事味儿
要让这个死板的故事变得有点儿活力、有点儿戏剧性。我们还需要增加点儿什么东西呢?
细节可以弄很多,可是故事依然还像眼下这样无聊透顶。对话也可以弄很多,可是你会觉得比以前的故事更无聊透顶。这个故事是有情感色彩的,你还能增加多少幸福的因素呢?就剩下冲突了,我们没必要把一个全然愉快的晚宴变成批斗大会。
十分钟练习题
花十分钟的时间把它改一下,要么你可以按照要求把这个故事彻底改写一遍,要么,你可以用笼统的概括的语言谈谈应该怎样改写这个故事,你只需写一个故事提高,不必字一句全部写出来。现在你已经完成改写任务,作者要讲讲经他改写后的故事。
在新版故事里作者写道,拉瑞在赴宴的时候带着流感的症状。我感觉有点不好受,不过,我还是抖擞精神,和拉瑞一起共进晚餐。
流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我们在讨论故事,在故事里每个细节都是要收到效果的,为了敷衍读者而随随便便地把无关痛痒的东西写进来是无益的。
拉瑞到家里来了,我们喝了几杯酒,他和我老婆都抽烟。在我们进餐之前他们把烟抽完了。于是,我就说:“我出去买点儿烟回来。”我想出去一趟,以摆脱这烟雾缭绕的环境,净化一下我的肺。于是,我到街边的商店给他们买烟去了。
我给他们买了烟,然后折回家来。不过,这回我并不打算从房屋正前方的车道走进家来,我决定沿着花园的小路走捷径回来。
无论是写流感,还是写花园小路这都是故事情节,也是讲述故事的成功秘诀。
于是,我沿着小路走了进来,心情放松,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院子里的风景。我们家的厨房是房子后面突出来的一块地方,厨房侧面全是玻璃窗。我可以看到拉瑞和我老婆在厨房里面待着。当我穿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交谈。我的老婆说话特别兴奋,好几个月以来,我都没有看见她那么兴奋了。
我们希望看到举着隐秘的内心情感,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你想体验一下真正的惊险刺激,于是在故事里,我的老婆变成了一个,不忠贞的妇女。虽然现实并非如此。
麻辣的配料
我可以顺着读者们的期待,让我留在那儿,呆若木鸡地站着,眼睁睁的看着我老婆跟拉瑞谈话。
接下来,这还不够,故事还要超出大家的预期才行。我老婆说了些什么。拉瑞笑了,他张开了双臂。他们拥抱起来,来了一个深深的法式舌吻。
到这儿就结束了吗?你的直觉告诉你这并没有结束,我们必须再发生些什么事情才能把这个故事变得完整无缺,不妨看看下面的这个结尾:
我得出结论,真是该死,我何必如此在乎呢!看看,克林顿总统不也未能免俗吗?于是,我走了进去,我们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晚餐,抽抽雪茄,恢复了我们往日的友谊,最终,像从前一样,我们还是好朋友。
这个结局令人满意吗?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拥有一个活跃的因素,想让这个故事引人入胜,我必须争锋吃醋才行,我必须感受到遭遇妻子背叛的尴尬,然而,我还要进去,搅起点儿波澜才行。故事接下来可能是这样的:
关键区别(每个故事、作者的生命线)
故事可能沿着很多不同的方向发展,每个作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续写这个故事,可能性是无穷尽的,不过。不管故事情节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演化,它必须满足故事的基本要求,否则故事就会失败。
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作者认为不在于对话情感,也不在于细节,而在于别的东西。第一个故事除了幸福还是幸福,没有什么情趣,后面这个版本,虽然包含了诸多麻烦,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引起我们的兴趣。
虚伪文化是肮脏的游戏(没有冲突=没有故事)
第一个版本是死气沉沉的,它和后面这个版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冲突。冲突的具体内容本身相对于冲突的效果而言并不算太重要,冲突能推动故事情节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才是关键之所在。
冲突的作用就是在于迫使人物行动起来,强迫人物利用自身条件,以一种揭示他们自身性格特征的方式采取某种行动。人物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的麻烦是最能够彰显人物性格的东西。
行动就是性格。无论人物是否愿意,他们对于冲突的反应都道出了他们的真实情况。这也能使得故事情节能够把我们牢牢抓住,这就是讲故事的核心机密。
你要掌握一个管用的模型,这样你就可以把任何一个构思塑造成一个故事。形式最为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
比如:罗密欧爱上了朱丽叶,可是两个人的家庭是世仇(冲突)。他们偷偷的结了婚,然后就得想办法团聚在一起(行动)。又因为两个人都以为对方已经死去,因而分别自杀了(结局)。
冲突+行动+结局=故事
之所以当你要给一个故事收尾的时候会遇到难题,正是因为你没有制造出一个真正的开端,一个真正的冲突。结尾的秘诀在于:结尾就埋伏在开局之中。假如故事的开局是正确的,人物就会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直到故事收尾为止。
作者认为,在故事里我们基本上不能给幸福生活留下多少空间,当幸福刚刚露头的时候,请你不要耽搁时间,马上打住。
为了制造那种用来推进情节发展的冲突,你必须拥有两个故事要素:一个是渴望,一个是障碍。
比如:罗密欧和朱丽叶希望结合,可他们两家却是世仇(障碍)。渴望和障碍双方必须要求来个绝一死战。假如罗密欧虽然清楚的知道朱丽叶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妙龄少女,不过他觉得冒着生命的危险追求她并不划算,那么,故事就没有渴望,没有冲突,也没有故事了。
渴望+障碍=冲突。你必须同时拥有两者,而且两者都必须具有异常强大的力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故事情节必须由人物自身的能量和决心来驱动,而不能仅凭作者去驱使。
这套手法还包括另外两个基本要素:
情感:情感不一定非得说出来才行,不过我们必须明白,人物的情感每时每刻分别处于什么状态。情感是故事中最复杂的元素。
展示:抽象的概括是不可以的,必须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加以表达。
故事讲述包括下面五个关键的元素: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和展示。其中,前面三个元素共同勾勒出了完整故事的外部轮廓。情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展示是你的基本技法,有了展示能力,你才能把故事写得栩栩如生。
一味铺陈讲述而不加展示是没感觉的,你只是知道了有这个事,但是触碰不了你的心灵。书面的故事是一种可视的媒介。好的故事就像电影一样,可以看在眼里的东西,故事体验的是事物的具象。只要你必须给予读者足够的信息,经过优选的寥寥数笔细节描摹,就足以创造出一幅完美的画面。这就是讲述与展示的区别。
举一个事例:
改进:
人物形象是通过行为方式、语言等侧面描写展现出来的,不要把读者当成笨蛋,什么都直接告诉,看破不说破就行。
作者建议大家,想要精通此道,需要反复练习,写作切忌好高骛远,让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冒出的念头,都流溢在纸面上,你写下的只是原始的创作素材,这种素材需要经过反复浮雕之后才能演绎出一段真实可信的故事。
作者希望大家抽出30分钟的时间用来练习。
练习
写作非一朝一夕,需持之以恒。希望每个有梦想的人都能成功!
第四章 精益求精
更加精准地提炼出了构成故事的各项要素,这些要素可以让你更容易把自己的故事变得生趣盎然。
当你不停地写作,而且热爱写作的时候,你不用考虑,只管写就是了;但是,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你就要马上回归到规划上来(渴望、障碍、行动)。身陷困境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关键在于你怎样才能快速从中脱身。
认同感
认同感,不仅是每个故事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的目标。它是人类最为深刻的社会需要,也是一切有意义的社会互动交往的核心机密所在。是让生命产生价值的东西。
假如你希望自己的人物和你的故事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那么作为写作者的你同样必须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有机会就要尽力把笔下的人物推向极致,达到极致的办法之一就是对每件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反复追问:“为什么?”
人物塑造是一个新的阶段,它是通向身份认同的一个铺垫。无论在什么时候,揭示人物的性格永远是你永无止境的远大目标。
身份认同和塑造人物是一个成功故事的全部效果。它们就是故事要达成的效果内容。故事何以取效的方法才是故事得以存在的根本动因。
人物性格只有通过他的行动才能得以揭示。行动就是性格。
冲突、行动和结局
冲突是第一位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强迫人物采取行动,人物因此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来展现自身。揭示人物性格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身份认同才能出现。
首要部分及相关思考
冲突是第一位的、令人难以下手的。原因:1、社会层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想生存下来,必须避免冲突。2、弄不清楚冲突与非冲突的区别。所有的冲突都是麻烦事,但并非所有的麻烦事都是冲突。
所以我们在创造小说的时候尽情的虐待主人公吧!
戏剧性的渴望和一个戏剧性的障碍,才能制造出戏剧性的冲突。
渴望:这个渴望是唯一的选择。有其他选择的都是冒牌儿的渴望。
障碍:这个障碍必须有同样强大的决心,同样强劲的动力
,它拼死也要抵挡或者打消这种渴望
障碍是第一位的:障碍通常要率先出现,否则人物不会爆发。
行动:活动不等于行动,不是戏剧性的行为。要么针对难题展开直接进攻,要么针对难题展开积极防御。
思想活动:思考问题也可以等于行动。
渴望、障碍、行动(你的第一道防线,屡试不爽的工具,故事的三驾马车)
假如你把这三个要素都做到位了,而且运转如常,我们的故事就拥有了戏剧性的活力以推进它直抵一个强大的结尾
。
当你重新创造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场景的时候,你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什么人渴望什么东西?障碍是什么?人们要做什么行动来克服障碍?在这三要素上多下功夫才是头等大事,因为它们决定了故事里其他的一切。
结局:收尾。结尾就埋伏在开局之中。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所以结尾也不必拘于一格,千篇一律。
幸福的运用
在小说中,幸福,只是作者故意放水,埋下伏笔的骗局。假如从开局以后情况越来越好,那么,到了终场情况就不能依旧一片大好。
每况愈下
(情况越来越糟,故事越来越好)
好的故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直到出现转机为止。在故事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章节结束的时候,情势必须雪上加霜才行。这意味着戏剧性因素正在逐渐累积。每前进一步都有更多的麻烦、更多的威胁
,直到剧终。
对峙总是需要的,要么是挑战性的、威胁性的、大吵大闹或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手段来实现目标。
在故事里,没有什么全然中立的人物或事件,每件事情、每个人物都必须推动故事超着一个方向或者相反方向发展
,都必须服务于人物塑造这个目的。
另外,每一个场景,每一章节的尾声都要有人物的内心活动。我们需要知道人物的内心世界已经被推动到了什么样的深度,这样读者才能产生共鸣。
你的基本功就是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和展示。
首先要问自己:“什么人渴望什么?”
然后问自己:“障碍是什么?”
下一个问题是:“行动是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是:“问题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情感:问几个问题,他担心什么?他害怕什么?他希望什么?
展示:把经验捕捉到纸面上来的基本方法,几乎包括场景和对话。
检查你的作品,事先定下尺度,并经过深思熟虑,然后辨别出你的故事是否已经具备这些要素。
简单提醒:你可以把事情都缕清楚,然后才开始动笔;也可以什么都不考虑,投入即兴创作。
练习
第五章 自我修订
讲解自我修订的问题,教你如何不离正轨,防范陷阱,以及看清前面的拦路虎,而且教你如何妥善应对。
第六章 动人以情
讲把喜怒哀乐统统捕捉到纸面上来,在人物和读者身上唤起同样的情感。
第七章 呈现展示
讲解一种基本功,教你如何把真实的生活体验在纸面上铺展开来。
第八章 再创作
继而讲述经过扩展延伸的写作技巧,即反复修改和再创作的技巧。让你明晰当你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作品时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第九章 偏方小议
告诉你如何找寻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路径以便让自己的故事具有不一样的倾向和效果。
第十章 原创性与普遍性
主要讲原创性,还要探讨普遍的情节结构的问题。
第十一章 视角种种
介绍视角的问题。
第十二章 见缝插针
告诉你怎样每天抽出短短的几分钟从而做到照写不误。
第十三章 重负可释
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辨析。
第十四章 从短到长
探究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之间的区别,告诉你怎样可以把短篇小说改成长篇小说。
第十五章 阻塞与解塞
告诉你思路受到严重的阻塞时怎么办。
第十六章 舞台与银幕
告诉你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改编成一个影视剧本或者舞台剧本。
第十七章 市场营销
讲述必要的营销知识。你要怎样投稿?投稿给什么刊物?找什么样的出版社?
作者在前言部分回顾以往的历程,总结到:成功地创作小说的能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跟天分没有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