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朴实的话语,昭示着深刻的道理: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是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着千家万户,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百姓急难愁盼当成“家事”办,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真心实意当好百姓“家人”。心系百姓,要从“情”字上入手,与群众心手相牵、血脉相连。群众是党员干部始终念兹在兹的“家人”,为群众服务不是“冷冰冰”的工作任务,应带有“冒热气”的真心温度,办好群众“家事”,既是对初心的锤炼,也是对党性的检验。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是家事也是国事”的辩证论断,将“民之所盼”化为“心之所向”,在实践中,把群众当成家人、自家亲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贴近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坚守以人民至上的理念中找准定位、站住脚跟、站稳立场,不断展现为人民服务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为人民群众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步实印深摸清百姓“家情”。习总书记强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察民情、访民意是为群众做好事的第一步,调查研究得越深,对民情就了解得越细,制定的政策措施就越具体越实在,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放大镜”看群众的事,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就业、教育、医疗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着手找准诉求、跟进服务;要拿出一股“泥腿子”劲儿,在街头巷尾听群众聊民生疾苦,在田间地头听群众说所需所盼,摸清家家户户的实际情况,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为什么事发愁,找到服务群众的“短板”“瓶颈”和矛盾症结,靶向开方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真抓实干办好百姓“家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何办好老百姓的事,归根结底是要付出行动。上学、养老、看病等问题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日常,只有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办,把小事当大事办,才能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既要把事关群众利益的“当下事”解决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一线下实功、谋实招、求实效,积极呼应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也要把群众所思所盼的“长远事”计划好,瞄准民生工作中那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定下“任务书”“路线图”,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攻克一道道难题、补齐一个个短板,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