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京下了一场很大的雨,至于有多大,我没法儿用降雨量告诉你。毕竟数字这东西看来直观,实际上最为微妙。正如出售方在营销定价时经常要考虑购买方的消费心理,而商品价格常出现的以9、.01结尾的便是针对此一系列行为的体现。9为尾的售价,常让购买方产生未到额限的恍惚心理,引发冲动购物;而以0.1为尾的售价,则充分满足了购买方的虚荣心。另一个例子,刚过去的双11国庆节,当日下午3点多成交额已逾900亿,一友呼:今年超千亿洒洒水了不是?只剩100亿了啊。失笑,数字量化之后,其作为一种符号,恰恰失去了本来作为丈量工具的作用,只能在概念上以人多少的印象。我想,她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也忘记了100亿之后代表的具体数值了吧。
跑偏了,说回雨。不知道你们小时候玩没玩过一个游戏:下雨的时候,走在铺转的路上,把自己的行动轨迹当扫雷的鼠标,雷就是偶尔一踩一裤腿的泥水。总之,这次,我走在路上,没有偶然,从裤子到袜子再到鞋,一水儿的湿透透。风也大,伞骨都被吹变形了,平时满是情侣的各种小路上只剩下在角落瑟瑟发抖的猫。显而易见,这是个不宜出行的日子,我却在当日走了本学期最多的路。
仰仗体制的福音,得以窥得《逻辑学》冰山一角。其中,讲到推理是从已知条件(公理)得出结论的过程。日常推理太常见且悄无声息,常常演变为「显而易见」四个字。生活中根据经验,数学推导中根据定理公式;生活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数学则研究宇宙共有的数量关系。而「同理可得」在相同层面上即是一种推理形式的非具体表现,其后代表同类的不同具体推理具有的的共同结构。这是这两个词于逻辑学之上的解读。
从文学角度来看,「显而易见」是一个偏正式成语,出自王安石的《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暂可译为得与失过于细微而不明显,不如事物的天性本质那么容易看得清楚,而且可以引以为戒。此处是一碗劝诫普罗众生切莫在意眼前得失,而要着重总结事物规律经验教训的鸡汤。而在后世运用中,却常常被晕上了一丝情感色彩,细嗅,可瞥见说话人的傲。颇有洞察晓世、勘破尘理,俯瞰人间的优越和自信蕴含其中。「同理可得」则是对于先前出现相同情况的概括,是个不太文学的词汇,跟最近几年出现的「你懂的」用法相同。比起简单机械的重复,其中体现了一种归类的原理。而不是将思想作为一种简单的善恶从表面分割出去,善的作为处事法则,经世致用代代传承,演变成了一种不存在被质疑的真理。而恶的不过是从外部剪掉了射入到我们骨肉之中箭的羽枝,而箭的箭镞仍然残留在我们的血肉之中,仍然恶化着我们的躯体。
从生活角度来看,恰恰最好被理解。「显而易见」是一类传承,小如幼时父辈让你不要碰沸水,因为会被灼伤;大如人生决定上的关键意见。关切和爱存于此,生生不息。「同理可得」则是一类讲解,在此之前免不了一长串的类比论证,目的就是强行洗脑。
在我看来,这两个词的魅力在于,已知性。汉语词汇中很多都隐含这种特性,比如:昭然若揭、不言而喻、模棱两可、不由分说等等。这类词汇在使用上实则代表了一种亲昵的姿态,喻若恋爱关系的话,不用说彼此就能心知肚明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而在日常交际中,则是一种交际圈的划分,仅用寥寥几词就能迅速找到自己的群栖环境。「只有尼古拉、皮埃尔、娜塔莎和玛丽亚之间偶而交换一下眼色,相对苦笑一下,彼此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