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的主编说:他要做纸媒的守墓人,后来他走了。
那么,现在就由我来做这个守墓人吧
2014年的上半年,快要高考的我仍旧不慌不忙在老师眼皮底下和各种杂志谈恋爱。
一个加肠的武大郎烧饼三块五,一杯现磨豆浆一块五。省下一顿早饭钱我就可以拥有一天乃至一周的精神食粮,也可以说我们班全部女生的精神食粮。
那个时候,我的人生终极梦想就是去魅丽文化公司当编辑,可以看到最新稿子,或流泪或笑得合不拢嘴;和喜欢的作者交流故事走向,无聊就疯狂敲键盘催稿子;举办线下粉丝见面会,从头到尾见证一本书的编辑策划出版,可以骄傲又有成就感地在翻开书的第一页印上自己的名字。
整个青春我有写不完的化学卷子,有看不完的夕阳西下至落日余晖扫进深夜,有加辣加麻多放蒜的街头串串香只需要5毛钱一串,
也有大家下课立马正大光明地把杂志铺到桌子上,几个人头攒在一起争分夺秒看某篇故事,一本杂志可以传遍每个桌兜。
那么,你呢?
by 北辰褐曦
@柴柴
《儿童文学》是我从08年开始,到16年终止的一本杂志,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儿童文学》吧,至少我小学到高中,所知道的就只有两个人看这本杂志。
我喜欢里面内容的天马行空,也喜欢它黑白的插图,每一幅都是有对应的内容,而且画功细致。
//
其实我没有什么青春故事发生在这杂志上
但是这杂志却承载了我整个青春
//
那些陪我们走过青春的杂志,并没有走丢,只是换了一个方式,种在我们心里。
那是我搬家拼死拼活都要从五楼搬下来,再搬上三楼的心甘情愿,直到现在,我仍然会偶尔翻看。
我还是一样支持纸质媒体,因为,那是一种实物记忆,
每一页都有晚上偷偷摸摸开灯的光晕。
而数字媒体,没有贬低的意思,但是当现在那些小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再缅怀青春,是不是只能数青春里的手机多少部,
还能记得,
当初喜欢的书叫什么名字吗?
by 唐呜
学生时代喜欢看意林,更喜欢看花火,魅丽文化系列。
虽然现在不是很想提那些非主流时期,但是这些青春期杂志让我学会了幻想,是我忘不掉纯粹而又天真的少年时光呀!
一本《意林》一个人看完了,就传给下一个人看,轮流买,轮流看,全班都传遍了。这不仅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更成了同学间友情的见证,这些杂志更给我的青春添上了不可缺少的元素,那是一段温馨美好的青葱岁月的见证。
不过现在这些花花绿绿的封面早已物是人非、面目模糊,和青春一起一去不回头。
我想说的是,
虽然青春里的杂志不再,
但杂志里的青春永存。
——小佘伞
by 炭烧钥匙
@北柠
青春期里常常占据我书架位置的杂志包括《意林》和《爱格》,后来慢慢的开始尝试《青年文摘》,但还是前两者居多。
现在看着书架上那那一排而过的杂志还有些许的成就感,原来我曾看过这么些书。
by 北柠
在《意林》里可以常看到那些励志的故事,激励自己;《爱格》更偏向于言情文学,可以在杂志中看到爱情的微妙,不同主人公不同的感情经历。
那些年买过的杂志,
都是我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
by 不吃不知
2013年可以说是纸媒近十年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那一年,所有杂志百花齐放,捧红了许多作者,也让青春期的滚白对于文学事业一片看好,幻想自己可以用文字大展拳脚,荣登写作新人榜单,实现财富与自由双丰收。但事实上今年我才开始写东西。
高中的我对网络消息还些许闭塞,完全不知道郭敬明抄袭事件。
一度将他的《最小说》认为是最有逼格和前途的刊物,除了它的风格以外,主要是它的价格早就甩其他杂志一条街了,尽管抠门的我从来没有买过,都是借朋友看的。
但17年它的身影就消失了。
by 君茉
我们一个小小的高中就养活了三个书店和一个报刊亭,每家书店至少都会用两米乘两米的版块平铺所有杂志,底下放着厚厚一沓。
去的晚了几天,还会懊恼已经卖掉了,这个时候老板就会笑呵呵地说想要什么明天去市里给你调货。
而现在,印着邮政样式的报刊亭消失了,三家紧挨着书店也只剩下一家,杂志稀稀拉拉铺在一小片的地方。
种类少就不说了,大部分都是前几期一起混着卖,可以看到三个月前的刊物,和店主一番交谈后才知道真的卖不动了,书店也在艰难地夹缝生存。
by 炭烧钥匙
我看到杂志《桃之夭夭》的主编在微博上写信,很庆幸疫情下他们挺过来了,但是挺地很艰难,希望每个夭夭路过书店的时候可以带一本回去。
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的感情,就像是当年听到诺基亚CEO说: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
我们就是输了。】
那种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这个社会依然鼓励大家多看书多去购买纸质书籍,也因为时代的变化尝试了电子刊物的制作,但就是失败了,就是面临停刊的困境,就是无路可走。
长大的我现在已经看不进这种杂志了,但我一直觉得青春期的你们总会看,总有人正值年少青春,这个市场永远在,怎么可能做不下去了呢?明明之前那么辉煌。
但是,
纸媒好像真的输了。
书店一家家成片倒闭,出版的书号越来越少,当年我喜欢的作者和编辑也消失在网络,刊物停刊,稿费降低,页面减少,为的就是可以多撑一会,但是真的只能撑一会。
我还是倔强地不想承认纸媒真的不行了,
大概是接受不了,
我的青春和我一样过得糟糕透顶。
END。
作者&编辑:滚白
首发公众号滚白,如需转载请联系
我曾经的的主编说:他要做纸媒的守墓人,后来他走了。
那么,现在就由我来做这个守墓人吧
前路崎岖,希望微末,但我会尽可能将他守得更长远、更长远一些。
——《桃之夭夭》主编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