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朋友家玩,三点半两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妹妹十岁,弟弟六岁,休息了一会儿弟弟要去打羽毛球,朋友把妹妹和我留在家里。
我问妹妹有作业吗?有点,哦,好吧,那你现在准备做什么?妹妹说:我写英文,好的,你写作业,阿姨看手机里的资料,我们不再说话,妹妹写得又好又快,大约二十分钟一篇英文作文一气呵成,字很漂亮,我夸赞她,妹妹嘴角上扬笑了,伸了一个懒腰,我问她,接下来想做什么?她说还有一项作业,可是有点累了(朋友嘱咐不能玩电脑),哦,那我们休息一下,小睡一会儿(其实我也有些困),阿姨跟你一起,只需要十几分钟,就相当于休息了好久,你要试一下吗?她笑着点头,我们坐到沙发上,她以为是躺下,我说坐着就好,怎么舒服怎么坐,听着手机里的引导就好,我们彼此都不说话了,我们做渐进式催眠,大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家里电话响了,我俩谁也没有接,感觉得出孩子很安静,过了一会儿,电话又响了,孩子说:阿姨,应该是我妈妈,好,去接吧,结果是她妈妈来接她去上课(原本就有的课孩子开始不愿意去,老师也没联系上,现在老师联系上了,可以过去上),她迅速穿衣服,跟妈妈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陪伴孩子,我们彼此都很安静,语言不多,而彼此却是接纳,我相信孩子也是这样的感受。
弟弟的翻墙事件
送走妹妹不一会儿,听到外面车库卷帘门有人敲门,我知道是弟弟回来了,我赶快去开卷帘门,傻眼了!不知道开关在哪里?又不敢乱动,小心翼翼地按了一个开关---是灯,又按了一个开关,也不对,正想再找找,又听见大门的敲门声以及弟弟一直叫着妈妈,我赶快跑过去,打开小锁、打开门--/居然打不开,门的上门还有一个金属锁,这咋开呀,一边喊着:别急,阿姨在家,可听见孩子跑远了,门还是没打开,突然听到花园的门在响,跑过去打开门,孩子看到我的一霎那哭了,我抱起他,安慰他:不怕,阿姨在,对不起,阿姨不会开门。哭声慢慢平静下来,我再问他:你是生气了还是害怕了?弟弟说:是害怕了,哦,害怕家里没人对吗?嗯!那是有点恐怖哈!刚才阿姨听到你敲门了,可是阿姨不会开门,你可以教我吗?弟弟带着我去开车库的门,其实就在我按的开关上面一个大大的白色透明方盒(惯性思维,透明的应该是夜灯,其实就是开关);那个金属锁往外一拉就可以了。
我又问他你是怎么进到花园的?他说是翻墙进来的,我当时的反应是好勇敢,我说:你好棒呀!真勇敢。但后来朋友回来,听到孩子是翻墙进来的,担心极了,要摔了怎么办?弟弟说:不会摔的,我慢慢下来的。弟弟一向胆小,但这次的行为着实让家人及担心又高兴,一晚上我们都在夸他勇敢!姐姐还说让弟弟再演示一下,弟弟说:好呀。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多活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对于孩子积极主动的行为,无论怎样的行为都应给予肯定,同时帮他一起分析还有没其他的方式,孩子就会从这些事件中去经验和成长。
一起做面点
晚饭后,我们一起做叶儿耙、花卷、包包子。孩子们都还开心,叶儿耙又叫猪儿耙,是四川小吃,孩子们一起上手,妹妹说我要做小猪猪,好呀,教她怎么把肉馅放到面里裹起来,试了两次就成功了,自己再用面做猪嘴、猪耳朵,特别开心,弟弟也做,皮太小包不住陷,我们就合作,他先把球形的皮捏成圆片,再由我继续加工再包馅进去,他负责帮我把圆白菜用剪刀剪成长方形,用来打底,一个个的叶儿耙做好了,孩子们好有成就感。
蒸上叶儿耙,我们开始做花卷,孩子对卷花卷有兴趣,一学就会,满屋的欢声笑语、厨房弥漫着浓浓的香味,整个晚上孩子们一会儿在地上打滚、一会儿认真的学习、一会儿又热情高涨的参与其中。
在整个过程中,我觉察到自己始终平静,安住当下,用鼓励、欣赏和孩子们互动,及时看见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