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份开始,总共坐了12趟火车,或长或短。
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坐过火车了,一直都不大喜欢坐火车,总是那么长,而且都要想办法去打发时间。
也每次都能想起第一次坐火车的感受,那时是背起行囊北方求学,既有离家的不舍,也有往远方飞翔的自豪感。过程当然是很不舒服的,在满满一车厢的喧闹中坐了18个小时,面对一切未知,紧张又暗含期待。
而这三个月内,连着来来回回从南到北,越来越习惯这种出行方式。以前在火车上什么都不想吃,总是发愁要找什么事情做来打发时间,而且一旦坐上火车,日常的安排就会被打断,从出行前几天到结束后一两天内都笼罩着一股焦躁。
现在已经习惯这种旅途,说走就买票走,路上经过超市就买些泡面水果,带上书和充电宝,上了火车,该处理什么就处理什么,日常的事情也从不因此被耽误。
而更有一点,因为在火车上,总是能空出来很多时间,都拿来观察周围和思考事情了,在旅途中略过形形色色的人,反而会有更别样的感受。
如果要带孩子出行,就坐火车吧,在火车上刚好能教育孩子知晓天下之大,问题一般。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窗外的景色的从一马平川到重峦叠嶂,从五颜六色到只有一种颜色。
从城市中“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明净玻璃炫彩灯光”到乡村里“低矮楼房砖瓦红墙牲畜田野零星灯火”,口音也从单一变得混合。
但讨论的问题却都大差不差,紧握的手机也都一样的玩耍。
如果想给生活找些别的思路,就在火车上开口聊天吧,听一听旁边的人聊天,加入他们。
上一趟火车,下铺是一对夫妇,孩子因为在远方读书,毕业不选择回家,只好父母过去探望。
聊起当地的情况,远方的父母言语中都是不习惯和不喜欢,但耐不住孩子要选择,父母也只好表示支持。
隔壁铺的六十多岁的老爷爷也加入聊天,发现竟然也是同样的情况,但是这家孩子已经定居了,孩子的孩子都有了,父母也是去看看,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去。
言语中,是坦然,也是一种习惯,“年轻人嘛,还不是得依着TA们自己来选,再说孙子,我们去了也是只能看看,都不会让我们带的”,我们就问,您就没想着也跟过去定居吗。老人回答“我的家还是原来的家,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那才是根,每年也就这么几个来回,养老也不指望TA们,自己就行”。
面对这些,作为年轻人的一员,我也会想我的未来会是在哪里,父母又当如何。
最近坐火车跑来跑去,也是感觉天下之大, 不知归处。但始终有一个前提,需要一个归处,也越来越觉得,从小生长的家乡还是割舍不掉的地方, 尽管有一丝丝嫌弃,什么大嗓门啊没那么文明之类的,也有许多人情关系需要处理,但还是回到家才安心。
近段时间有很多观念发生了改变,没有以前有那么强烈的事业心,一定要出去闯荡了。
或许是发现骨子里可能没有那么那么大的闯劲儿,也或许是发现在价值观上自己更看重生活的舒适感和家庭的情感性连接,所以其实很希望能够在能力范围内,离家近一点。
毕竟,牵挂,就是生活的部分意义所在。
至于工作,从能做好的做起,能赋予意义感就给与它足够的意义,本着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那也都问题不大。
这次坐火车, 因为不是出行高峰,所以整个车厢里就寥寥几个人,自己坐拥6个上下铺,是包了一个5平米的小空间,刚好停下来码码字,休整一下,给最近几个月的折腾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增加一些幸福感。
希望所有旅途中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点。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oveYourself《3个月12趟火车,思考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