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的意思是:活着总比死了好,因为不管死得多痛快,都代表着一切的结束,永无回头之日。可是只要活着,不管活得多痛苦,但总是存在希望的。不管这个“希望”能不能实现,但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基于这种心理,在大限即将到来之前,很多人都希望寿命能够得到延长。从古人的仙丹和木乃伊,到今天的过度治疗,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那如何才能让自己可以活的更久一点呢?半个世纪前开始兴起的人体冷冻技术,似乎让人类看到了永生的希望。
世界上第一个冷冻人,约定50年后解冻
1962年,《永生不死的前景》一书在美国问世,全书阐述了一个大胆的观点:死亡是可以逆转的,方式就是人体冷冻技术。这个观点引起了当时身患肺癌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极大兴趣。
贝德福德教授一向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当他接到人体冷冻专家尼尔森的邀请,得知当时的设备和技术已经达到紧急冻结并储存人体的条件时,他觉得自己反正快要死了,倒不如冒一下险,于是欣然在志愿者意向书上签了字。
1966年,贝德福德教授预付了4200美元购买冷冻舱和液氮,并立下遗嘱,留下10万美元专款用于缴纳冷冻公司所需费用。
1967年1月12日,贝德福德教授突发心力衰竭,尼尔森的冷冻团队紧急赶到医院,但教授已经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尽管如此,众人还是开始了冷冻操作。
他们先给贝德福德教授洗了个冷水澡,让身体充分降温;接着注射肝素预防血液凝固;然后把血液全部抽干;最后从经颈动脉注入冷冻保护剂。
整个过程持续了3天,一切就绪之后,贝德福德教授的肉体被放进了临时低温罐,转移到亚利桑那州冷冻护理设施中心。贝德福德教授成为全球第一例冷冻人,他被放置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开始长眠。
冷冻容易解冻难,贝德福德教授如期复活了吗
按照计划,贝德福德教授本应在50年后,也就是2017年解冻,然而事情的发展让人很遗憾,现在贝德福德教授依旧处在冷冻的长眠状态下。
冷冻技术实施的第20年,贝德福德教授的儿子和家人解除了当初签署的合同,放弃继续向冷冻中心缴费。冷冻中心出于多方面考量,一直出资维护冷冻中的教授肉身至今。
那么,冷冻中心为什么没有在2017年对贝德福德教授实施复苏计划呢?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现在的医疗技术并不能根治肺癌,即便解冻成功教授还是难逃一死;二是凭借现在的技术,并不能保证解冻后的肉身依旧完好无损。所以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选择未来解冻贝德福德教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再说回人体冷冻专家尼尔森。对贝德福德教授成功实施冷冻后,尼尔森威名远扬,很多富豪找他咨询人体冷冻事宜,他最终为9个人进行了所谓的“人体冷冻”术。事实证明,尼尔森团队并没有在这项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缺失技术和设备支持是他的致命弱点。
在尼尔森经手的病例里,有的家庭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还有冷冻人因为设备的问题而死去。1979 年,尼尔森被起诉涉嫌欺诈,最终尼尔森败诉,赔偿40万美元,从那以后已经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了。
如今80岁高龄的尼尔森希望自己能够借助人体冷冻复活,在他看来,这只是时间问题。他说:如果有一天我醒过来了,我一定要问问我处在哪个时代,那么多年来,我一直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未来是怎么一回事了。
中国两位冷冻人,希望将来与亲人团聚
2015年,横扫各大科幻奖项《三体》的女评审、儿童文学作家杜虹不幸被确诊为胰腺癌。在人生弥留之际,61岁的杜虹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她选择像《三体》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将自己的头部冷冻起来,期待50年后“复生”。
杜虹平静地离开人世后,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人体冷冻。在进行了一系列复杂操作后,开始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替换过程比较漫长,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冰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杜虹成为了全国首例冷冻人。
2015年5月30日下午,杜虹的女儿张思遥发了一个朋友圈:“公元2015年5月30日,17点40分。妈妈,我们未来见。”
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叫展文莲,她在49岁时因为癌症去世。去世之前,展文莲从网上了解了冷冻技术,于是她和丈夫商量了之后,就决定将自己的遗体给冷冻起来,签署了加入冷冻人的计划。
展文莲的人体冷冻是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共同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展文莲的丈夫桂军民也签署了冷冻人协议,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跟爱人一起冻起来,并且在未来科技水平与医疗水平成熟之后,自己有朝一日能与妻子再续前缘。
结语:
现在人体冷冻技术刚刚起步,至于复活,那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如果你花大价钱实施了人体冷冻,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将来有一天你肯定会被唤醒,但可以保证的是,如果被火化或埋葬,你肯定会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
不知道大家对于冷冻技术是如何看待的?读完本文有什么感想?欢迎在下面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