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雨来艺考”
之前发过一期公众号,讲的就是编导学习该看什么书,其中我也推荐了几本参考书目,但是现在我后悔了,原因是我发现,百分之80的学生掉入了“逢书便看,逢看便看完,看完没长进,还耽误时间”的怪圈,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啊,读书和会读书,是两码事情,如果你真的是买了我推送的那些书,并且都认真的看完的话,我会觉得我是害了你们。
区别一个编导生和一个文考生最大的不同点是,编导生要对编导整体的知识框架和专业知识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些专业知识,就是你头上的“标签”,是可以从任何一本成熟的辅导丛书,任何一家辅导机构,任何一个编导专业正常毕业的老师教授给你的,学编导考编导,首先在脑子里搭建起来一套这样的知识体系,熟用这些专业名词很重要,这是一种专业的体现。
比如说,面试考官问你什么是隐喻蒙太奇,什么是平行剪辑,什么是视听语言,什么是第五代导演,什么是《阳关三叠》,如果这些你都不知道的话,我们还怎么愉快的交谈下去?当你只有把这些知识点都在自己脑子里整理一遍,形成一个基础的知识框架,随便老师出任何问题,你都能够快速的找到相应的板块,并且从容的去应对,当你的认知已经能够和面试老师谈笑风生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基本上已经超过70%的竞争者了。
我的公众号粉丝虽然不多,但是经常会收到留言咨询该看些什么书,我谢谢大家的信任,但是请原谅我无法直接给出书单,理由有三点。
第一点,阅读专业书,并不能直接代替写作实践的作用,看了N本编导辅导丛书仍然写不出影评的比比皆是,就像是你看了几遍007电影,难道就真的可以做到犹如邦德一样的身手吗?如果你只是想入门,尤其是现在对于大多数编导考生而言,专业训练才刚刚开始,那么类似于张福起还有中传出版社那些辅导丛书,即便不那么完美,即便冗长无聊又漏洞百出,但也足够满足你基础知识框架的搭建了,对于一个高三学生而言,校考和统考怎么可能拿你们当十分专业的在校学生去对待,无非是想通过考试,刷掉一批企图裸考过关,甚至完全不具备艺术修养的学生罢了,老师也是人,没有必要现在就拿对待特种兵一样的残酷方式去对待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把你们都逼得考不过,学校以可以关门放假了。
第二点,必须要承认,你们毕竟已经18岁了,前20年的经历对你们已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比如之前我还在纠结要不要强迫一个学生去修改他的字体,现在我已经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了,半年的时间,让一个人改变他书写的习惯,无异于痴人说梦,与其让他写的工整点,不如多去背几道文常题来的实在,然而改变一个人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也是如此,要知道,文字这个东西,是有魔力的,是藏不住的。
第三点,学生与学生之间,除了分数的差异,还有灵性悟性和语言习惯等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水平不同,所需要的东西也不同,你需要读什么书,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给你真正的答案,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你所处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怂恿你们放弃读书,相反,我鼓励你们多读书,甚至于多读一些编导专业知识以外的书,但具体的书目,需要你们自己去找,在这里我只是建议,不用去读什么《30天教你学会编导专业》、《15天编导知识通关》、《编导必读书目50本》、《编导艺考必看电影200部》等这种书,这种靠标题唬人的玩意,与骗子无异。
最后,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考官来说,只要听你开口说几句话,或者看上你的文章几句话,就已经可以判断出你是否具有一个合格编导生的“敏感”,这种敏感是文字的敏感,是对艺术的敏感,是对镜头和脚本的敏感等等,现在已经是八月份,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人能够像武侠小说一样,拍拍你的背就能替你打通任督二脉,靠的还是自己的学习理解和感知,等你真正的把这些专业概念都能串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不论什么样的题目,你都能自信从容的回答出来,写出来,编出来。
手边常备一本文常书,平常遇到新闻评论认真的听一听、想一想,针对一个话题就把它当做面试来对待,在脑力里自觉的思考该如何回答,把这些琐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只要你的天资不算太差,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那种“800字?简直是侮辱我,我脑子里的东西,8000字也不够我表达,等我开口动笔写,分分钟折服你们”的自信。
老规矩,欢迎留言,欢迎转发,欢迎介绍给更多编导考生,不谢~
微信公众号“雨来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