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阳明先生传习录---《答南元善》。
这封书信作于嘉靖五年(1526),阳明先生时年五十五岁,当时南大吉入京觐见,与朝中敌视阳明学的嘉靖帝及旧学官僚意见不合,受到罢黜,南大吉给先生写信,唯以道德学问为事,无一语及于自身的得失荣辱,先生在回信中对南大吉这种超然脱俗的情操大加赞赏,谈及良知的太虚境界。先生指出,要真正做到“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快然终身,无入而不自得”的超然,需要洞见到良知的“圆融洞彻,廓然与太虚而同体”的本体觉悟。
先生在这篇书信里,提到面对人生的挫折,有三种人,一种是高抗通脱之士,他们能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但他们多数还没有入道;第二种是避世之徒,他们或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或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或奋发于意气,感激于愤然,牵溺于嗜好,但后来就慢慢疲倦懈怠,忧愁悲苦;第三种就是有道之士,他们能够超脱物质之外,不受各种外界的干扰和功名利禄、富贵贫穷的影响,从而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到不“慕富贵”,不“忧贫贱”的境界。如此看来,我距离得道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呀,还是得多在事上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