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买衣服吗?
我曾经很喜欢。
大学毕业工作第一年,只要有休息日我一定在逛街买衣服。几乎变成固定的安排,除非工资花完了。我个子不高,不胖不瘦,衣服试上去都不错,穿上新衣服,自我感觉很好!其实现在想来也正常,以前大学穿的偏学生气,工作了更职业了,所以买点属满足正当需求。但是一有空就逛街,买了许多衣服,穿也来不及,有的店里试穿好看,回家穿时质疑到底当时谁要买的?当然是我要买的,提醒自己下次别买了,但下次还是买买买。我妈跟我说了一句,你想过没有等你生了小孩容易长胖,到时就都穿不上了?我不以为然。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不得不承认,生完孩子真的变胖了。
于是这些衣服都放在压缩袋里弃之厨柜。2年后我基本恢复到以前,继续买衣服,从来没想过要再把以前的衣服找出来穿穿看,一放就是10年,由于放不下了,我看了《整理的艺术3》、《整理的艺术4》改变了认知,再加小区门口正好有捐衣服的箱子,我决定彻底清理一下!衣服都还好,拿出来时有的都能想起当时在哪里买的?别人说好还是不好?但这会都该扔掉,只挑了2件妈妈给我织的毛衣留下来珍藏,因为那是妈妈一针一针打的,用一个夜晚又一个夜晚编织成的,满满的都是温暖!
整理旧衣服是回忆过去,作别过去的生活,在去与留之间梳理自己,小结三点买衣服的经验教训:
1.正当需求。
真的需要成为买衣的首要原则。不是满足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不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改变平时的风格。买之前先看衣橱自己已有哪些衣服,总结自己适合什么,把苏格拉底的“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落实到买衣服上。买时问下,“我真的需要这件衣服吗?”
实行这条有助于大大减少逛街时间,可以用来看书等做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情;养心莫善于寡欲,减少物质需求,精神追求更多了,乱买衣服背后是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
2.实用百搭。
有些衣服很漂亮,但是不适合我的职业,平时利用率会很低,这样的再漂亮也不买。有的衣服很修身,但穿着时刻要屏息收腹,以前我毫不犹豫买,现在我绝对不要,因为太累了,根本不愿穿。衣服买回,难得穿一次的直接扔掉好了,占空间,还有内疚感。导购说很漂亮,我也觉漂亮,我不需要还是坚持“不”。我愿把它留给更适合的人。
反思平时穿衣表现,爱好如下:简洁大方,面料舒服,容易打理,亮色醒目。夏天丝绸棉麻,冬天羊绒衫羊绒大衣。夏天其实我只爱真丝,化纤的不用买,因不透气。很难搭配的衣服不是我的菜,是不是名牌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衣服适合我最重要。曾经我也非名牌不买,只是后来发现名牌由设计师决定,设计师的品味未必与我契合。
3.少即是多。
颜色上,少即是多。一身衣服不超过三种颜色,多了杂乱。衣橱里由浅到深挂衣服,看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数量上不要多。多了增加选择困难的机率;买时就已经确定何时何地可以穿。
质量上精益求精。不贪便宜,不盲目跟风,面料上档次,手感舒服,穿时舒适。绝不为求美牺牲舒适性。
平时留心时尚杂志、小红书上的搭配经验,看得多了会有想法。
我现在已经基本不逛街乱买衣服,有固定的几家店,想买时看看老板上传新款照片,省时有力省心。
我对买衣服行为的改变很符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改变我的认知后可在外界诱发事件面前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改变。
所以,我深切地知道阅读对我是有用的,因为阅读可能改变认知,认知会影响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