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输还是赢,你都为此上瘾了。
今天,我想分享下我对于这款游戏的爱与憎。
大学最后一年,我有个哥们儿来宿舍找我,我问他平常都干嘛。
他说,没啥,下班很累了,有时候打打游戏。
“什么游戏?”
“王者荣耀。”
那大概是2017年夏天的时候,想起来也有一年半的时间。
最初,我只会用鲁班七号。
跟他单挑,从来没赢。
第二年的夏天,我用后羿跟他对干三局,他一局也没胜。
其实,我是个作家。这么说很讽刺,因为我还不是。我毕业大概一年多,现在当了记者。
过程中,经历了3次搬家,找到了1位女朋友,换了2家公司,在两家公司分别有1名跟我差不多的“90后”成了朋友。
巧的是,他们不玩“王者荣耀”,一个以编程见长,偶尔谈个音乐;另一个以读书见长,偶尔编个——
哦不,他不编程。
为什么要提及他们呢?因为身边的人、身边的环境,往往就能反映一个人的现状。
我总是觉得,我高人一等,我比身边人要强。而这意味着,我之所以尚处在身边的环境。是因为我是错的。
早在“农药”前,还有别的“药”供我饮——《梦想世界》,一款回合制游戏,玩了十年。
最后我总结,梦想世界,让你越玩越没梦想。
这是从2009年的夏天,我和我同学加入某个服务器,然后一路经过几次合区,终于玩不下去了。
这里的世界跟现实一样残酷:经济制度下的世界,一切都变得很艰难。
后来的高中、大学也都一直在玩。有时花上一整天——我一直不愿承认这些。因为我一边还心怀大志,看过很多的书,也确实这么做的。
但那他妈难道就是青春?一晃若干年都这样,穷得在北京毕业1年后挣不到一万,勉强糊口,交个房租吃点饭买点衣服就没了。
好吧,这是对于现实的感叹。我后来终于放下了那款游戏,花光了里面所有的“梦想币”,于是,《王者荣耀》找上门来了。
这里不用拼装备、拼人民币。你技巧厉害,哪怕用个无皮肤的鲁班也能拿MVP。各种英雄的技能,总有一款适合你。
中间我有段时间放下了。是后来寒假捡起来的。那时候找到周瑜,跟着大学宿舍好友,度过了一个寒假。
然后,来年春天我就卸了。也就是今年初。
我学巴尔扎克,八点睡去,十二点醒来。在北京的某个出租屋里孜孜不倦地敲打键盘,只为完成我那本写了5年都没写完的长篇小说,关于诗人的恋爱史,成长、家庭,从子宫到少年。这本书一出,必然让我走上作家之路。
从此,一心求道。只为心中所写。
四月的某一天,雪花飘飘,我加入了某创投圈媒体。然后一直到现在,我都在里面“混着”。
我没有用尽全力。2个月后,那本小说马马虎虎写完。可我知道,那是假的,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然后我采访过许多创业公司的老总,一个又一个地去问,如果认识编辑或跟出版相关的人,介绍给我。
就这样,经一老总介绍,我认识了已经出过书的某大哥。
我称呼他为大哥。都说文学要狂,但我称呼他为大哥。
他给我指了条路。然后让我去走。
我去走,改稿、选稿,写提纲、梗概。
但是,这整个过程,自今年6月份以来,就不缺少“农药”的相陪。
是的,那时我又安了。有时,我会极度想玩。
从小到大,游戏机、PC端、网游,再到现在的手游。
为啥呢?不知道。
我只知道,打完后,那种幻灭感非常真实。晚上睡觉时都会想游戏里的画面,可是,我心下想,这些旋转的画面没有意义。
工作累了,来一局。一旦失误,领导忽然找,女友忽然找,再延续之前的画面.
啊!
就是这种感觉。
怎么这样?
它是一把双刃剑。
她也是。
他也是。
负罪感猛增——这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多的皮肤、宣传动画——我不知道为啥直播的人、所谓的电竞高手总吐不清字。
我想象不到一个伟人在年轻时会触碰这样的精神鸦片——想像一下,如果马上就死了,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绝对不是玩“农药”。
我不是劝大家放弃,而是说,很多时候,你根本停不下来。
先写这样,女友打电话回家吃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