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11月下旬了,北京才不急不慢得飘来第一场雪。很多人欢呼雀跃,朋友圈里满是关于北京第一场雪的照片,配字不乏喜悦之情。我也发了一条,不是赞叹雪花,而是夸赞我的羽绒服。
在我的家乡黑龙江,十月下旬就开始下雪。北京的这场雪与家乡相比,迟了整整一个月,我的母亲也整整等了一个月。
今年家里第一次下雪的时候,母亲打来电话说“丫头,下大雪了,太冷了,该穿棉裤了。”我听到之后差点笑出来,怕惹母亲不开心,便忍住了。我告诉母亲,北京不冷,穿个牛仔裤就行了。这下母亲急了,我似乎能感觉到她在电话那头跳了起来:“你只穿一条单裤吗?那肯定不行,赶紧给我套上棉裤去!”。挂了电话我想起来,现在都说“你妈喊你穿秋裤了”,到我这儿,直接升级为棉裤。
没想到几天之后,全北京人民开始讨论要不要提前供暖,我也跟着凑了热闹。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居然还不供暖,我这个东北妞都快受不了了。”当我正在朋友圈和好友们讨论到底谁家更冷的时候,母亲打来了电话,“丫头,你那儿还没有暖气?”。我心想不好,我的抱怨被母亲发现了。我告诉她就快来暖气了,其实没那么冷,发着玩玩。母亲还是觉得很着急,问我穿羽绒服了没有,棉裤是不是一直在穿。我回答:“没呢没呢,没从家里带棉裤来呀,这边没有卖的。”母亲听了之后将信将疑,“没有卖的?你这孩子太不听话了,怎么不早说呢?”
三天之后,我收到一个大大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件新羽绒服,一条我以前穿的棉裤,还有一个热水袋。收到包裹之后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电话里我告诉母亲:“妈,快递收到了,可是现在真的不需要穿羽绒服;还有那条大棉裤,在北京,一个冬天都不用穿的。母亲问“那什么时候穿羽绒服呢?”我随意回答了句:“下雪的时候吧。”母亲似乎听到了满意的答案,高兴得说;“好啊,那应该也快了,棉裤就回家的路上穿吧”。
前两天母亲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我天气预报说这几天北京要下雪,让我把羽绒服穿上。这不,虽然从小到大我见惯了雪,我还是在朋友圈发了张自拍,并且配了文字“虽然下雪,可是这件衣服穿在身上丝毫不觉得冷。”。
我想象着母亲看到这张照片之后欣慰的样子,想像着她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的画面。母亲没怎么出过远门,在她的世界里,冬天是刮着西北方、飘着大雪的。在女儿的世界里,有了母亲的惦念,北京的冬天,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