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继续阅读了《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这本书,楚汉相争的这一部分作者还是讲的十分生动形象,并且具体的进行了分析的,值得一读。
在我初次了解楚汉相争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所预料的结局和历史恰恰相反。在我看来,项羽本该理所应当的成为这次权力之争的的获胜者。在第一次了解刘邦和项羽的的时候,项羽的能力和个人魅力都让我觉得应该是项羽获胜,刘邦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历史却出乎我的意料。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同样的,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呢,这本书中也有很好的分析和解释。
首先是对于战胜之后和战败之后的表现。在刘邦和项羽竞争的初期,刘邦还是那个贪财好色,容易骄傲自满的刘邦,常常是在一场仗胜利之后,还在城里享乐庆祝的时候被项羽攻其不备。但是刘邦对于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是可以很快的发现并改正的,这也是他的优点。对待战俘等的手段上,刘邦相较于项羽还是比较仁慈和善良的。项羽的残暴方式很有可能让敌人激起对他的憎恨和仇视,认为自己即使是投降,也终究会被杀死,还不如拼死一战。所以项羽的起义所遇到的军队都已经是尽全力拼死一搏的了,收到的阻力自然比较大。刘邦这一边的情况就不完全一样,路上所遇到的军队有很多都是不战而降的,很多时候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得胜利,得到一座座城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项羽最终戏剧性的自刎。其实那时项羽渡河逃走的话,是有卷土重来,重新打回一片天地的可能的,但是种种原因使得项羽内心崩溃,“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时项羽选择了自刎,似乎是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而刘邦面对一次次失败和挫折,总是能重整旗鼓,找到反击的机会。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者的胜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对于人才的任用。项羽的刚愎自用使得他无法善用人才,所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孤军奋战,即使范增在旁边出谋划策,他却不能采纳。而刘邦的成功,和他的左膀右臂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萧何,张良对他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帮助他管理事务,掌控战场,萧何月下追韩信更是妇孺皆知。对于萧何所追的这样一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年轻人韩信,刘邦完全听从了萧何的建议,直接以正规的礼仪任命为大将军,这实在是能够体现刘邦用人的高明之处,对于自己信任的谋士所提出的人才,可以说是毫不犹豫的任用提拔,自然是不会错失人才,论本人的能力,刘邦可能是比不过项羽的,但是他善于采纳建议,任用人才,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