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行一半,有话要讲。
初见《断舍离》,书友所荐。此三字识来已久,可是统于一本书籍,实在未见,这是本人孤陋寡闻的缘故。
我先是对这三字产生兴趣,继而入读此书,些许心得,不敢自揣,但求同证。
这三字中,大凡能说最熟悉者,想来不外那一个“舍”字。时常见到某些朋友,时常挂在嘴边,逢人便要劝慰“舍得”,苦口婆心导人向善,好似这么一舍,天下便清凉了一般。而这些个“劝舍”之人,对自己又都是万万舍不得的,讲究的是一个“你舍之后,世界美好”的法门。就更别提那个“离”字来,完全不着边际。
由是可见,这“断舍离”,人人所见皆不相同,在下借之投个石,不知能否激起一点思想浪花。
首谈“断”。断则为去,引为放下。于外物,当有善巧方便,足用堪用的尺度;于内心,则有卸下欲望,返归自然的向往。但这一个字,怎样定界,何为边限,无从可说。试问,断到何处断无可断?何种境界可称“尽断”?于是,为达中心文意,传播“当下能够”的理念,文中给出定义: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物品。这很切实际,与目下西方流行的“极简主义”异曲同工,把住无用之物流入的闸门,等同于以一种形式了断外物进入带来的种种烦恼。对于这个定义,很能够以小见大,领入一个新观念世界,且适合当下践行,具有积极意义。
次谈“舍”。舍亦为去,仍是放下。然而与“断”有所不同,便是用功方向不同,一者由内向外,一者由外入内。说到此处,借用数学名词,“断”与“舍”俱可称为矢量文字,二者异向同源,都是在导出根本的过程。且看文中定义: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很实在,但要记住,与“断”一般,都是由小入大,渐至舍无可舍,“尽舍”之境界。
断、舍二字,讲来的都是具体行动,却又非止于具体行动。看官若以为上述二义即为“断舍”的终点,未免自入偏狭。行行不止,方为讲究“断舍离”的初衷。
注意书中第十二页的文字,“通过不断重复的断和舍……”,断舍循环,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往复循环,而是逐渐升华的向上循环。否则,决然无法达到所谓“离”的状态。此处,除却悟性,讲究坚持。
断舍之后,目标在于出离;反言之,出离物相,亦能证其断舍。断舍离三位一体,无可分割,正是相互印证。“离”之一字,这样定义: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个人认为,证到这般境界,在世俗内已难如登天了;再上,要能离于诸念,无住生心,直达见性合道,确需这滚滚红尘之中来一段旷世机缘……若欲教人往方外去寻,又落入文首“劝舍”之人的窠臼。行文到此,正有了结之意。
短篇小述,略论“断舍离”,只谈看过的一点心得。无鸡汤,不灌输,一把自在落笔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