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和我同一个大学、不同的专业,同样来自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不同的城市,同一个年龄、不同的性别,我是男的,她是女的。说句有点重男轻女的话,作为一个男的,可跟她一比,真就相型见拙了。
隐约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是校辩论队招人。我们是队友,在同一方。讨论准备阶段,她缜密的逻辑和尖锐的辨风,让我感觉这个女生不简单。不出意外,我们都进了校辩论队。后来听说她同时参加4、5个社团,一直担任社团主力,而且还兼职做家教,对她更是佩服得不得了。
大二的时候,偶然发现她在做《英语周报》的兼职,很好奇地问她,兼职如此多的社团和工作,就不怕顶不住吗?她回答我说,之前的某一天晚上,因为一直太拼,她的身体撑不住,起红灯了,结果半夜一群女生送她去医院。自那次起,她就逐步放弃一些社团和兼职,最后留下《英语周报》的兼职和校辩论队。前者是因为生计,后者是因为理想,人只能在二者间不断摇摆着向前走去。
当时只是隐约觉得这个回答很“高大上”,并没有深入思考什么。只是每次校辩论队活动时,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总有种怅然的感觉。
到大三的时候,跟一个朋友聊起她,朋友甚是感慨,说这么一个女孩在广州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拼搏着,真的很不容易。她来自粤东西北某欠发达地区,家中经济环境并不好,为了学费,她很努力的兼职赚钱,当时已经成为《英语周报》校区代理,月收入已经赶上学校教职工了。为了就近照顾年迈的父母,她还租下学校周边的一家快餐店,与父母一同经营打理。她跟朋友说,她最遗憾的是因为生计没办法专心读书,她是真心喜欢当老师的,等她日后生活无忧,她要回家乡办一所民办学校,自己在学校里专心当老师。
“前者是因为生计,后者是因为理想,人只能在二者间不断摇摆着向前走去……”我脑海里回想起她这句回答,心里不由得沉了下去。
我见过太多因为兼职而轻慢学业,甚者放弃读书的人。过早的把家庭的重担压在莘莘学子的肩膀上,是一种悲哀。但小燕子把这种压力当作养料,滋养自己不断壮大。毕业后,听闻他与男朋友一起创业,买了一台二手车在学校周边搞物流快递业务,大小活都干。当我们还在做职场新人,拿着一千多块的实习工资的时候,小燕子已经一边负责地区《英语周报》的营销业务,一边谋划着如何提高快递收发业务效能。我们之间的差距,不是用收入能描绘出来的。
每当我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小燕子这个女生。我至今不知道她当初是用怎么样的勇气,肩负起家庭、学业、生活等这么多的事情,在我们还迷恋校园的浪漫之际,就对自己狠得下手,投入社会的浪潮中,大胆地往前闯。
蒋方舟曾说过,“我对社会的残酷,没有怨言,只有好奇。我想沿着‘残酷’,去寻找它的苦难,寻找它的父辈,它粗大的根系,我要溯流而上,期待憧憬着巨大苦难之源如世间最壮丽之景扑面而来。”
你敢吗?你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