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你爱的不是TA,你爱的在是TA面前的自己。所以你这是自恋,这不是真的感情。你不是真的爱TA,而爱的是自己的投射。所以你们两个人是不合适的。
但是我今天想探讨一下,爱那个能映射出自己的TA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首先,我们知道,不加任何滤镜美颜的普通自拍是能真实反映你的外貌的。而在现在的高科技条件下,目前的大多数自拍软件(例如美图秀秀)是更能把一个人变成更漂亮的“自己”。每个人应该都不会不喜欢自拍中的自己吧。
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能力或者是功效,能让你看到真实的原封不变的自己,那TA就相当于是普通自拍,对你的任何投射都如数返回不加任何修饰。如果一个人能让你看到的是更好的自己,那就相当于是上文中所说的美图秀秀等软件一样,反馈给你一个不真实但是更美好的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个一个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A的观点经B的处理再投射出来,如果经过处理之后的观点仍然符合A的认知,那么两个人应该是称为聊得来。A觉得B是可以理解自己的。B算是能映射出A的那个人。
可关键在于,B在做处理的过程中,是否也像自拍软件一样加上了“滤镜美颜”等效果,让A看到了更美好的自己而误认为这就是真实的自己。
这里便引出了另一个认知问题:我们到底如何才能认识真实的自我?
我们有内在的对自我的一个评判,也有通过众多外在的与别人交流相处沟通过程中综合反映出的自我(往往通过这个综合能更为反映出真实自我)。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而未意识到与真实自我的差距,甚至于有意扭曲认知或者是选择无视和拒绝认识真实的自己,那么能和A产生共鸣的B所反映出的就只是A臆想中的自我,是不真实的。那么B就称不上是A的能聊得来的人。充其量是一个投A所好的人。(在这里,B可能有故意想要制造出与A很聊得来的假象而接近A,或者是B无意识地为A的投射加上滤镜却无任何目的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果A是一个知道自己真实情况对自己认知准确的人,那么TA就能分辨出B是否自带“滤镜效果”。如果A是一个不自知的人,那么很容易,TA会更喜欢更爱那个反映出想象中的自己的那个人。
自恋并没有什么不好,每个人都需要自我的肯定和他人的肯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被爱的需要。关键在于这个自恋是想象中的自己还是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自尊自爱,不管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认知清晰清楚,都接纳这样真实的自己(请注意我这里是接纳而不是觉得自己现在的一切都好,接纳真实的自己不等于觉得自己现在什么都好,也不等于觉得自己好的地方很好而差的地方就自责歉疚,更不等于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冥想中对此有一个精准的描述:不要去想变成更好的自己,而是要去想更好的变成自己),那么爱那个能映射出自己的TA就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你接纳自己,不再是自恋。那么想爱一个可以沟通可以有共同话语可以聊得来的人便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诉求。
反之,如果是一个对自己认知不甚清晰,或是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么很容易TA会陷入虚假映射当中,误以为那个自己是真实的自己,爱上那个能映射出自己的TA也就成了一件加深自己错误认知的事情,这会加剧自恋、加剧对真实自我的不接纳,此时你恋上的只是想象中的自己和在投射中为你添加“滤镜”的TA(前面分析过,加滤镜这个动作可能有意也可能无意,有意这种情况可能是对方从根儿上就不想让你看到真实的自己或者利用你从而控制你;无意的情况有可能是对方对自己也不甚了解,最后成了两人滤镜映射的相互嵌套,TA也从你那里爱上了不真实的自己,这属于两个人虚假自我的相互印证)。
综上,不能也绝不要把“因为TA能映射出自己而我爱上TA就相当于爱自己”而作为不爱的理由。如果你是一个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接纳自己的人,那么碰到这样的人,就大胆去爱,因为这样你能更好的成为你自己。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你永远不会明白能遇到一个懂你接纳你的人有多么畅快。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经历(经常会看到很多人说想找一个灵魂伴侣是多么困难!),是因为这种机会实属难得,如果遇到这种难得的机会却又因害怕陷入“你爱的不是TA,你爱的在是TA面前的自己这是自恋”这样的恐惧中而拒绝放弃这种关系或者感情,实在可惜!
八个字总结全文:接纳自己,用力去爱。
2018年9月22日 晴 放假第一天
——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