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来电话,说他们有一个去缙云中学报考的机会,问可以不可以去。
我第一个接到电话,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我们的计划里面,没有温一中的机会,就直奔乐中,然后二中或虹中,之后直接象中。
很传统,传统没什么不好,可以安定。
让柔找爸爸商量。柔爸后来也说,他也不赞成,但允许她自己做选择。
再后来来电话,说是全班很多同学都填了表格,她也填了,老师笑说,看来要停课去考试了。
这只是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六七十号人,浩浩荡荡,去外地考高中!
怪像!不正常!畸形!不理智!
我大乐清的高中都沦陷了?成了谈之色变的龌蹉地方了?
如果都像这样,流出去一大批优质生源,剩下来的再进入乐中,虹中或者二中,然后再被接下来的学校瓜分,那么,到我象中手上的学生,将基础更差,我们何其冤哉!
如果都像这样,还有其他初中也这样,只要三年,甚至不出三年的时间,乐清的高中教育就会重蹈我白象的初中教育,一朝流生成型,几十挽不回这个地区的教育成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怎么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学生也无济于事。而我们这一批人就是隐形的历史的罪人!这也是教育局的无作为形态!历史的洪流,碾压过这一片疮痍满目的土地,留下的是苍白。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今日之怪像的形成?难道都是他们所说的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给孩子们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不再只是在本地的了呢?
我们那个年代,从来没有听说读书要去外地的,我们很规矩地在自己出生并成长的这块土地上,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的人只在乐清县以内,甚至只在自己所属的乡镇中学,没有听说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地流向外地的。
我的邻居即我现在的同事周老师,当年他的小学不是在村小学而是镇小学;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后来听说高中不是在乐清,而是去了温一中。也许,他们当年的这种情况就是眼下的流生现象的原始形态。但又怎么样呢?对于个人成长的好处自然有,也许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取得成绩,因为有了更好的教育环境,但前提是他们去的地方确实是更好的学校。
缙云中学能比乐中好?我看未必!你别看眼下的数字583个重点,好像是要比当下的乐中高,但能多得了几个?你别忘了他是集中了全缙云的优质生源,而乐中有公立在前面扫荡,公立拿走了最好的初中生源又延续最好的高中生源,乐中失掉了先机被动地陷入如今这尴尬的境地,却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一点你可以肯定,乐中的老师也不是吃素的!
从学生的角度,因为有了公立,因为公立只对本部招生,家长们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学校,在本地不行,就跑去外地,这其中确实像杭二高、学军中学都是更好的,家长多有面子呀。
从学校角度,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在下一轮的招生中有更多的牌,各个初中,从私立中学开始的吧,去外地一些高中报考,也把报考乐中的名额让给了下一批同学,于学校能考上名头好一点的高中的总人数更多一些。
然而,这在我眼里,还是一条不值得走的路。
我六个哥,有三个在外地工作,我的侄儿侄女们一开始就没有做过留守儿童,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哥哥嫂嫂们,他们再难再苦都把孩子们带在身边,给了孩子们完整的童年,也给了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因为有了别人不能取代的只属于他们的爸爸妈妈全心全力的爱,这也是我生病之后还坚持自己带柔的动力所在。
但是从大侄儿开始,每年回家过年,他都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因为这里哪儿都没有他的痕迹,这里没有他的同学也没有他的朋友,他没有人可以找来玩,我每年过年都感觉到他的孤单。
以我个人的经历,也是我当年高中班主任的经典语录,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能在未来的日子长期陪伴我们的,当数高中的同学最多,因为是在我们情致初成的年代相识的,同学本是在我们最纯真的时候,最没有利益基础,一朝同学即成永恒,也因为是我们生活和工作距离最近的人,喝个茶聚个餐,没事约起来家庭聚会,或者在困难的时候伸把手,哪怕听你一次诉说。
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你说我势力也好,却是铁打的事实,很现实,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必须有自己的人脉,否则寸步难行。
也许你会说你将来是要去外地工作的,你不需要在本地有什么人脉,但我要说,只要你的根还在这里,只要你还会有回来的可能,你的父母需要你在本地的人脉,你的未来也需要你在年轻时候的人脉,而或者,你在外地工作时会需要你在老家积累起来的人脉,没有人脉到处碰壁。
你在缙云三年,最好的时光,青春的痕迹洒落在那里,却从此不再有关系,那么这三年,你除了踩到了跳板,其他什么都没有留下,你苍白了青春。
你在缙云三年,在你最好的时光,情犊初开,在你最有可能萌生爱意的年纪,你情不自禁,你不能自已,也许他很优秀,也许他也真爱你,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去,还是他来?喔托托,我们都觉得不妥。
我们会给你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其中的利害关系我要分析,这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是责任也是义务。
我们会陪你过去考试,如果你决定不去入学,缙云一日游也能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