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1 PART 2 避免思维狭隘
【笔记1】第一种常见的思维局限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决策就是我们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做出选择,最常见的选择类型是毫无其他选项的决定,也就是他所说的表明决心,比如“我不要再责怪别人”
【思考1】这种情况我自己经常遇到,简单的购买垃圾食品,我只会选择是买这种的垃圾食品还是买另外一种的,而不是说为了自己的健康选择其他更加健康的食品。又比如说学习上,我经常会犯,今天是学习这个还是学习那个课程,时间多就选择这之类的,其实也是思维狭隘,只想用课程来填满自己的时间,并没有真正考虑课程对自己的意义。另外书中有说到标明决心,其实这并不能算一种决策,比如说我要好好学习,这个只是一句鸡血的话,并不是说我开始了学习这个决策的行为。
【笔记2】第二种思维局限是:我们只对一个选项进行评定,也就是“是否”型决定。这两种思维局限的决策会占据我们63%的决策类型(文中所说的是青少年,应该可以引申到我们成年人吧)“是否”式的决定容易失败,是因为忽视了其他的重要的问题。如何避免这种“是否”型决策,那就是拓宽我们的选择范围,不再用是否来思考。
【思考2】是否式的决策我也经常在做。比如说我今天是否要早起看书,而不是去考虑自己早起的目的,是因为阅读时间不够,所以必须要早起看书,有些是否型的问题其实是对于我们自身目标的不确定,并没有很好的理解自己的目标,而去给自己是否的对立式方案。
【笔记3】我们如何避免思维狭隘?考虑(1)机会成本(2)“消失选项测试”(3)局外人的眼光。“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术语,指的是我们做出某一选择所放弃的东西。也就是你在花费相同的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能做的次优选择。“消失选择测试”---你不能选择任何一个你当前正考虑的选项。我还能做些什么?
【思考3】作者提出了如何拓宽我们思维狭隘的三个方式。针对自己最近买电脑的决策,再分析一下。
【背景】电脑无法上网,重装系统之后,整个电脑都坏了,不能使用
【机会成本】(1)继续使用旧电脑,无法在下班后学习PPT,耽误自己的学习进程;
(2)使用旧电脑,意味着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需要增加,影响手机的寿命,加之手机质量不好,可能后期还需要增加一笔手机的额外消费;
(3)时间耽误:旧电脑已经无法播放任何视频,影响自己在运动时听听力,这样子需要挤出更长的时间去做原本可以在一起做的事情,导致时间的占用以及无效利用。
【消失选项测试】如果不买电脑,那我可以做什么维持现在的基本习惯。
(1)购买MP4,代替电脑作为播放运动的音乐,同时手机仍然作为听力来源;
(2)买新手机,功能和MP4相同
(3)有些软件的使用始终不如电脑好用,虽然一些物品可以替代电脑的功能,但是使用起来耗时耗力。
【局外人的眼光】如果继续使用旧电脑,(1)因为运行速度慢,导致自己晚上的时间大幅度浪费,有数据统计每天因为电脑开机和运行会耽误自己30min以上的时间;(2)情绪抗拒:因为电脑使用缓慢,看着时间流逝,会让自己变得焦躁,容易影响其他事情的处理,这点也很明显,看自己的记录,每周都会有一次因为电脑运行让自己无法很好调整后续情绪的问题。这件事情已经持续了半年多了,是该解决的时候了。
【学习】阅读《决策力》PART 3 多目标追踪
【笔记1】人们在单向工作时,让自己的工作过于个人化,因此把他人的评论看成是一个“对自己唯一选择的非难”比如说“如果我只有一个设计,那么我的自我意识就会和我的设计完美结合,但是如果我有很多设计,我就能把自己与它们分开”多目标追踪使我们时刻保持自省。
【思考1】作者通过举例设计师的单向工作(提出一个设计,给与一个反馈再循环)和多向工作(同时提出多个设计,给与更多反馈再循环)的案例,来揭示单向工作的弊端,也就是决策选项单一的痛点,无法进行全盘的优化。自己的工作中和书中所说的是一样的,辛苦做了一个工作,然后自己觉得最优秀的部分却被批评的最厉害,这个时候容易被自己的短期情绪所蒙蔽,大量的抵触情绪-“辛苦做了工作被拒绝,能力没有被认可,大家不喜欢我”之类的情绪占据。也就是把工作成果和自己看成了一个没有区别的部分,工作成果被否定,自我也随之被否定了。以后要尽量减少这种短期情绪的影响,每当头脑中出现因为工作被否定的时候,告诉自己别人只是否定我工作的成果,这个成果是可以改进的,并不是否定“我”。
【笔记2】�多个选择的三点有利之处(1)对选择进行对比能够帮助执行者理解“现实情况”(2)多个貌似会削弱自我的权力感;(3)多个选择,说明给自己准备好了后备计划。当你有了更多的选择之后,你会发现你会得到更多以前想不到的领域。
【思考2】这点可以应用在对待自己的囤课心理上。这两天被秋叶大叔的大促课程刷屏,很想冲动购买,但是如果多搜索一些范围的话,其实这个课程并不是那么必需。
【背景】秋叶课程大促,课程价格直降50%
【冲动原因】1、前期价格诱惑,后期涨价的顾虑;2、秋叶课程品牌保证;3、今年年初的目标是PPT技能学习,符合自己的目标获得方式;4、阿文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分析】当时冲动的时候,是仅仅考虑了一个选择就是学习阿文的PPT可以促使我完成今年的目标。其实这个选择很狭窄,没有考虑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范围。对于这个冲动的感觉,再次分析了一下自己PPT学习的目标和范围,并且通过目标和范围的重申,给自己找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说(1)利用身边已有的课程资源,先学习基础的知识,通过基础的练习,了解大概的技能应用点;(2)大神的PPT模仿,这才是技能训练应该有的过程;(3)反观PPT的课程,目录的设置和我的目标要求其实相差有点远,所以学习课程并不是达到我目标的唯一有效路径。最后经过分析,选择了不购买课程。
【笔记3】心理学家确定了对我们的积极性和接受新机遇的能力有所影响的两种心态,一种是“预防焦点”---避免消极结果,一种是“促进焦点”---追积极结果。
【思考3】书中举例的多琳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平衡,并不是单一的去思考
如何控制压力,而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对于这个认知,前提假设是你已经认可了生活和工作之间是可以调和的,那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你可以寻找更多方案进行调和,而不仅仅是减少压力或者增加生活时间这个单一维度的选择。比如说参加永澄大大的领读活动需要早起,我初期的想法是尽量早睡,才能早起,并且能够保持一天工作的精力。这个方式是有起到效果的。现在的我还想到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如果做不到早起听不到直播的话,是否可以采取前一天晚上看书,然后只要早起20min就可以完成当天的任务,这种方式耗费的精力少,似乎也是一种选择。
【学习】阅读《决策力》PART 4 找到那个已帮你解决了问题的人
【笔记1】通过增加选择来摆脱思维狭隘,而找到那个已经帮你解决了问题的人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如何找已经帮自己解决了问题的人?---优先考虑自己内部的亮点,不仅是自己的团队,也是自己的亮点。但是对于自己的亮点是要重现自己已经成功的事情。而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思考1】�这点在工作中很常见,作为销售,大家遇到的客户类型都可以归类,面对这些不同客户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参照同事的处理方法。比如说我最近遇到一个客户提出价格比较高,然后参考了社群成员的回复,说遇到客户需要降价怎么处理?首先分析产品构成,客户提出问题的背景,以及客户的成交意向等内容。在我们共读群中,每日一问其实也就是扮演了这个角色,一种问题,四十几个人的不同思路,很妙的体验。
【笔记2】�如何找已经帮自己解决了问题的人?从外部寻找的时候,我们可以(1)采取寻找竞争对手,用“基准去衡量”竞争者,并吸收了行业内的“最优方法”(2)采取类比法,提取“现有问题的关键特性”,然后再去寻找那个已经解决了类似关键特性问题的方式。(3)向上爬梯的方式,也就是寻找其他领域相似的问题。
【思考2】寻找竞争对手,用基准去衡量,吸收好方法,这点有点像主题阅读的方式。先找相同主题的书(同一主题观点不同--类比为竞争对手),然后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去寻找衡量的基准,吸收每本书中的优秀的地方补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又有点像永澄老师说的概念库和清单库的建立,都是“同主题---基准--方法”,不知道这样子的类比是否正确。
提取问题的关键特性,作者说用云霄飞车排队来解决食堂排队,百度一下云霄飞车排队问题解决方法有(1)设置优先票(2)增加列车长度(3)减少列车长度,增加运行次数;那么类比如何解决食堂排队问题,拿前两天的四川菜到上海的排队问题来说,针对卖菜的窗口是否可以设置环形的排队方式,而不是垂直排队,因为很多人排在后面基本不知道前面有什么菜,等到自己的时候需要有几分钟的选择时间,这样子就增加了后面人的排队时间成本;(2)类比肯德基排队方式,APP自助点餐,直接取餐,大学生接受程度高,消耗时间短,不需要增加过多的人工成本;(3)过山车有团体票,那么食堂可以推出套餐服务,四川各种类型的套餐之类的,减少决策的时间。
【笔记3】当找到了很多种选择的时候,对自己的选择进行编码,一遍以后再相似情形中处理,也就是变被动为主动的“问题列表”,要问什么问题,参考什么原则,考虑什么想法。
【思考3】�问题编码清单,也就是我们的决策清单。针对自己这两天的小小的选择,也做了一个选择问题清单:
情绪准备:看到消息和下决定之前一定要间隔12-24小时(避免短期情绪和冲动的影响)
问题清单:(1)这个是你必须的吗?
(2)得到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3)有了这个东西你会做什么,会怎么使用它,你想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会用多久的时间去使用它?
(4)这个东西是仅仅对你自己有用还是对别人也有用呢?
(5)这个东西的缺点请找出3点以上;(找不到的话就多给自己一些选择的间隙时间)
(6)用过这个东西的人有什么反馈?这个反馈是你需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