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朝霭闲庭中,
翠竹肤洁傲寒风。
夜雨无声唤笋醒,
宾雀啁啾破云空。
在中国画中,竹子题材一直占有一定的位置。从古至今,不管是被竹子的自然属性所吸引,还是被其清秀素雅之味、朴实无华之意、虚怀若谷之态所折服,人们对竹子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竹入画,更是文人墨客之所爱。
竹,早在《诗经》中,古人见竹疏朗潇洒,便想起君子。
欧阳修也言:"竹色君子德。"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
郑板桥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世谓竹如谦谦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
唐代张九龄亦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
籍于此,李立新先生创作的《春雨添新韵》显得更有味道,更值得耐人寻味,艺术的本质在于发现其中的美,并加以传下去,而水墨竹画正是李立新先生挥之不去的情结。
该作品在形式上,采用通景屏的样式,由4张四尺对开的宣纸组成一个整体。既保持了画意的整体连贯性,又赋有极好的视觉效果,装裱后艺术感更佳。
笔法上,作者用笔如同写书法,篆写竹竿,稳健而力透纸背;草写枝杈,行笔流畅;隶写竹叶,意到力到,实按虚起,一抹而过,明快利索,水墨的巧妙运用,把竹叶的主次、虚实、前后、繁简、疏密等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是春雨后的竹子,作者写竹取下垂之势,有意增加水的含量,以表现雨意和朦胧感,呈现出竹子的鲜亮和苍翠。
没骨法写麻雀,姿态各异,憨态可爱。用笔从轻到重,从淡到浓,点染、渲染穿插有度。
结构上,运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来营造出虚实关系、空间感和层级感。可以看出作者平日常常亲近大自然,将大自然生动活泼的一面带到作品中去,使作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画面上,白墨相间对比鲜明,枝枝节节,苍劲有力。春晖朝霭,惠风和畅,雨后清幽的庭院中,翠竹依青石低吟,挺拔劲节,婆娑可爱。
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春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努力汲取着甘甜的露水,直指云天。三三两两的麻雀穿梭在竹林中,嬉戏打闹,打破了宁静,却增添了春日的情趣。
中国竹文化是代表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看到竹子,我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李立新先生的国画竹子画用途广泛,装饰家中,给家庭带来吉祥平安,装饰企业办公室,可以激励人学习竹子那坚强的品性。此外,竹子一节一节不停向上生长,也象征着事业节节攀升。
很多人对竹子情有独钟,但是由于家中空间的原因,无法种植竹子,那就可以选择李立新先生手绘国画竹子画装饰家居,一来陶冶情操、修养身心,二来彰显主人品味高雅,三来李立新先生从事艺术创作三十年有余,他的作品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诗文/刘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