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我的一位HR朋友就因为一次好心,坏了事。
在一次与学校合作招聘的活动结束后,有一位好学的学生邮件联系了她,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落选。她想着可以帮助优秀学生进一步提高,于是便回复了邮件,给这位落选的学生一些经验的指点。
她认真思考分析了这位学生哪些方面需要长期提高的,哪些方面可以短期内注意改善的。最后她决定在邮件里给学生特别分析了,该如何规范书面写作等能帮助迅速改善的地方和技巧。
这原本是件乐于助人的好事,只是这个信息在传递时出了差错了。
在那次招聘活动结束后,校领导关心学生就业时,那位落选学生将这封邮件反馈给到了校领导。该校的校领导一看,便觉得这位HR非常不专业,仅凭这么一个问题就拒绝了自家优秀的学生,后来便决定不再跟这家企业合作招聘活动了。
不出意料之外,这位HR朋友挨了领导的一顿骂。
上周她跟我谈起这事,并且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便这样子回复了。
在职场上,这些出于好心做的功夫还不如不做。
别做职场好心人。
你的好心只会坏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你的好心中获益。
当我们在做一件自以为好的好事时,我们便习惯性先做了,忘了要先思考,这件好事是对某些人好呢?还是对所有人都好呢?
如果这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事情,那我们当然要去做啊。
可是现实从来没有那么完美,99%的事情都是只对部分人有益处,其它人是可有可无,甚至有害。
当我们施舍给路边的一个乞丐时,你可能帮助这位可怜人解决了今晚的晚餐,也有可能资助壮大了这位可怜人身后的打拐犯罪集团。
当办公室管理处要环保节约,于是把下班后的空调关了时,这做法看起来既环保又省了钱,却收到了大量加班的同事投诉。原本在公司加班便已经很辛苦了,结果连一个舒适的环境都无法提供,换成加班的是你,你也当然痛苦不堪,必须投诉管理处。
所以请你细细思量,在将好意付诸于实践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如果不是,请停下你将好心变成坏事的手。
你的好心仅仅是你自己的表达。
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这是为你好。是啊,明明是为了孩子好的,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呢?
高考选理科专业,这样子就业面会比较广,我这是为你好。
别玩电脑游戏了,对眼睛不好,我这是为你好。
正是因为这一句句像命令似的话,激起了我们叛逆的心理。理科好?那我偏不选。玩电脑游戏不好?那我还偏要玩呢!
父母的好心就因为这些不良的沟通被我们挥霍掉了。当我们长大后慢慢回想品味,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
别再让这些不恰当的表达影响了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善意。
当你想做好人好事时,请好好说,好好写,别浪费掉它。
好人好事也有规范。
职场是一个有很多标准规范的地方,不仅有词典一般大小的公司规范,更有同事相处、领导沟通、部门协作等等的潜规则。
在答应帮同事处理一项对方紧急需要完成的任务,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幸可以完美完成,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不幸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耽误了,说不定对方还会因为你影响了她的工作而怨上了你。
虽然我们看不惯职场中许多碌碌无为,甚至尸位素餐之辈,但也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在某些时候,无为而治会比冲动出错,对公司的损失更小呢?
你说我只是想帮一下这个客户,毕竟对方再不拿到货款,就会因为资金链破裂而破产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公司的公平原则,以及一旦开了先例,会给未来的客户管理带来多大的麻烦?所有客户都可以因此来要求特殊待遇,为了获得特殊待遇而恶性竞争。
所以,请在标准规范允许的范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下,才动善心行善事。
如果不确定,请狠心的拒绝,说不定这反而对他人帮助更大。
我希望你,亲爱的读者们,能从开篇的这位HR朋友的故事中吸取教训,不要犯下这种好心坏事的错。
我们的善意通常是来自于感性的冲动。但要想将善意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变成好人好事,则需要更多的理性的思考。
做一个用心的职场人,远比做一个好心的职场人更难。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