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即将踏入大三,我想写写过去这两年来在编程上面的一些思考,算是对过去这两年学学习的概括性总结.
在大学最开始的时间里,我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补完高中没学完的C语言,然后用它做了200多道OJ题.200道题对于ACM队员来说是非常少的级别,对我算法的提高也有限,但正是这200多道题,帮我熟悉了C这门语言和代码的执行流程,我今天都觉得这很幸运.
比起两年前,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觉得编程开始变得越来越难。大一时,我觉得算法是最难的,那时我做的最多的事是刷Oj,只要我掌握了最高深的算法,我就能爬上程序员之巅。然而事实是,算法只是当中最难的一部分而已,算法学得好,只是成为优秀程序员的必要条件,仅此而已.
再后来, 我认为编程最难的是如何把想法描述成代码,只要我能把所有的想法抽象为代码,那我将能在编程世界中所向披靡。现在的我明白,拥有良好的代码抽象能力,也只是成为优秀程序员之前的必经之路而已。除了知道怎样去描述代码,还得考虑如何把代码写得具有可读性和可扩展性,毕竟软件大多是由多人团队合作完成的,而且随时都有可能进行扩展.
现实生活中我对方言的兴趣也体现到了编程语言上,过去的两年来,我把几门主流语言都接触了一遍,C++,Java,C#,Js,Python等等.Ruby的作者松本行弘有一本书叫<<代码的未来>>,里面介绍了很多种语言的特点和部分实现.接触语言多的一个好处,就是快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很多概念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当然你说学而不精我也觉得有道理,比如C++,我学了一个学期,可能我能用C++写一些简单的程序,但是写一个复杂的系统完全是不可能的.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现在我最喜欢用的Python和Golang,谁用谁知道 :)
慢慢地我开始会用Java构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服务,在准备开始学Java三大框架的时候,Python突然跑了进来.对Java冗长的语法和XML的厌倦让我对Python格外喜欢,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在学习和使用它.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尝试了flask,django,tornado框架的使用.现在回过头来评价这三个框架,最让我喜欢的是tornado.
从广义来上说,如果编程不仅仅表示写代码,而是构建一个可用的程序(服务)的话,那么学习编程的难度曲线会陡然上升.拿我接触比较多的服务端开发举例,当我写完程序部署代码的时候,我发现需要一个Web服务器,比如Nginx或Apache之类,这类软件不需要我写代码去实现(感谢这个时代的开源文化),但是如果你想用好它,不去了解它的实现是不可能的.而这就需要你去深入得学习一些重要软件,看它的源代码,理解它的工作方式,知道它擅长什么,哪些地方有坑需要注意.类似的软件还有而不仅限于Docker,Mongodb,Redis,Git等等等等.甚至是你经常使用的框架,如果你能去扒一扒它源代码来看,也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算掌握了这些,如果想继续深入学习的话,还是有很多方面能够投入.你可以去了解SSH协议的原理,Socket5的原理,然后自己动手实现一个.尝试去深入得学习编译原理和操作系统(大三这一年我想干的事),只要想学,在计算机这块没有你学得完的知识.所以在今天大家才说学习能力对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来说有多么重要.
我说了这么多关于编程难的内容,不是我感到气馁,而是因为从最开始对编程的简单认知,到现在渐渐在这个门槛上踏过半支脚,我越来越意识到需要更加用心得去学才能有所成就.
至于我为什么要编程,我觉得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兴趣了吧.毕竟我不是Linus,能够说自己Just For Fun,也不能像Swartz一样For Freedom.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潜力,但基于现在自身和外部的条件,我做不到Change the world(But I want),我只能让我编程成为改变我自己的一种方式.编程对我来说,像是一把锤子,一方面我要让这把锤子变得更加强大(专业能力强),另一方面我也要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挥动它(其他能力/品质).为的就是有一天我能够挥着这把锤子指哪打哪,让我不仅仅能够改变自身,还能帮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能够提供生产效率,让社会能够变得公平点,我觉得这就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