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古时候叫元日、元旦(宋 · 王安石)有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今年广西钟山县首次实行禁燃限放烟花爆竹政策,据悉全国各地实行市县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空气质量问题慢慢提升。春节要到了,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又有新的规定!2018年12月29日,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减少大气、噪声污染,条例将本市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含绕城高速公路)和北碚区、渝西各区等11区的城市建成区作为烟花爆竹禁放区域。
像这样的政策真的大快人心!除夕到初一,往年震耳久久不已的鞭炮声烟花呼啸声没有了(周边农村仍有),呛鼻的火药味没有了,睡觉安心,而且空气清新、纯净,感觉好多了。
2月5日春节那一天,我先在广场兴致勃勃看了一场新春文艺表演,接着去环球影院看了一场电影,下午在街头又看了舞狮拜年活动,爽心悦目,真是美好的开局!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有祭灶、 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其中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为最重要。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大年初二,天朗气清,气温较高。我想,这么难得的机会不容错过,于是乘兴造访钟山近郊的西山岭,满眼春色,三个小时的登山活动,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满载美景而归。上山路上很冷清,孤单寂寥,倘不是大白天和大老爷,是有点后怕的,只是满眼都是景色,随时要停步选点拍照,这样想得多了,也不觉得怎样了。半山,突遇前方有人下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我恍然有他乡遇故知般温暖,互打招呼后,心里坦然多了,怎么样不只是你一个人吧?再往上走,看到路中一挑担汉子赤身歇脚,难怪,徒步上来都要出汗、气喘,何况肩扛几十斤的担子?“你不凑几个伴?那样有趣一点啊!”聊天中他友善提醒道。他姓董,来自山下的朝阳村,是广西广播电视贺州251台聘请的职工,共两人,每班守一个星期,来上班就顺便挑水、米、菜等生活用品上来。看到他那么辛苦,我空手而行,就不敢怠慢了,告别他继续向上攀爬。新的一天,有个目标,催你继续往前奔,几乎每上10米就要驻足歇歇,从海拔300米始,我先是气喘,接着宽衣,然后是干脆穿个背心,等到了路标59处,听到有讲话声,最高点——贺州251基站门口已经有人坐在那里,这是两个年轻小伙子,我们于是攀谈起来。
人生也是登山啊!比如说你要起房子,选址、购料、请工,哪一步都不简单,而且呈现递进关系。房子建在哪里,是要讲究的,一是环境,二是交通,三是结构,方方面面要和经济预算打钩。购买建材东西也是如此,质量关要把好,别让劣质品模糊了你的眼睛。价格是要看的,但是必须以商品的质量很好为前提。
站在高山之巅,享受着汗水换来的满足感,踌躇满志。风很大,光着膀,汗水很快就干了,我敏感地意识到,要穿上衣服了,可不要得意忘形。面对满眼翠色,不由就近走走看看,俯身近距离观看一番。对那些造型别致,颜色艳丽的,及时“咖嚓”拍拍照,及时给朋友晒晒相片,做成影集与好友分享。山茶花的嫩芽,羞涩地挤出一丁点儿雏黄,山茶花已经开始在微寒的风中星星点点地绽放。姹紫嫣红的花瓣,竞相展示傲人的芳姿,瘦弱的绿叶映衬着它的肥美。踏春的人儿肆意捕捉春天的欢歌,烂漫的山茶花,露出了更美的笑容。
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年初二的登山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