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第二天,我的高中生涯,已经过去14年了
我一点都不想回忆高中生涯,因为太憋屈了。
高中时期的我,整个人沉默寡言,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做题。
付出的时间并没有收获喜人的成绩。
总之就是,学没学好,玩没玩好,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的话,就是“后悔”。
但是如果时光倒流,让我又再到高中生涯,我还是会成为那个沉默寡言、默默看书的好学生。
毕竟,时光倒流,仅仅只是倒流而已,观念还是原来的观念,行为不会变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很讨厌聊什么时光倒流之类的话题,倒回去又怎样啊,人的改变在于观念的改变,并不在于时间的问题。
作为一段灰暗的失败经历,虽然不值一提,但对于我自己,多少还有点借鉴的意义。
高二文理分科时,我自己选的是文科
但学校因为要达到一个文理平衡,硬是从选择文科的同学中,拨了一部分过来,我就是其中之一。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没去找老师,也没去找校长,第一反应只是一个人躲在宿舍默默的哭。
你看,这说到底也是性格的问题。
我从小就是大人口中的乖孩子,胆子又小,碰到什么事情也不敢怎样。
似乎在等着有人帮我去解决,从来没想过,很多事情,我完全有力量可以去改变的。
我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哭。
退一万步讲,就算分到文科班,日后的路能走成什么样,不好说。
但至少是如了我的心意,不像后面两年在理科班,每次都被物理和化学虐到体无完肤,而其他的科目成绩,其实还可以。
除了哭还可以有解决问题的力量
这个体会,也是多年后才明了的。
我会把这个观念传达给我的孩子。
文理分科不如愿,这算是成绩不好的理由之一。
还有一个更大的理由是,学习方法的失败。
当时只是单纯傻傻的以为,只要自己少玩点,晚上睡晚点,早上起早点,多做点习题,成绩肯定会上去的。
理论上看,是没错的,但其实这里面的关键点,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虽然时间的多少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效率。
尤其是理科生,不像文科,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背。
化学、物理、数学这些科目,说白了,讲的是很多公式和概念。
这些内容的掌握重在于理解,在理解透彻的情况下,再去做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只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只能是事半功倍。
因为每天晚睡早起,上课没精神,老是想打瞌睡,导致上课没及时听懂。
没听懂的课后再花时间去弄懂,导致睡的更晚,然后上课还是没精神,还是没听懂,然后课后再去弄懂。
好吧,你看到了,一个绕不开的恶性循环。
我悲催的高中生涯,已经找到了两个原因,还有最后一个原因。
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性格的自卑。
高中是在县城,高中之前都在乡下上的学,初到县城,第一次当寄宿生,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乡镇和县里的同学。
本身性格内向,有好长一段时间感觉很难适应。
在乡下,初中是没有计算机课程的,家里自然不用说,也是没有计算机。
到高中,要上计算机课,可是完全不会,旁边坐了个县城的同学,三下两下就会了,教了好几次,可是自己操作时,还是不会,真是急得想哭。
上英语课的时候,也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看到县城同学流利的回答问题,心里又是急得不得了。
高中还有形体课,自己也是笨笨的,跟不上节奏。
我的心思又重,每次打电话回家,总会听到妈的抱怨和唠叨。
多半是指责爸收不到欠账和抱怨生意难做之类的话题。
每次挂完电话,我都心事重重,哎,心里一声长叹。
在心里自然是暗暗给自己鼓劲,想着要好好读书,才对得起家里辛苦的爸妈。
时光切换到现在
作为父母,知道孩子心里想着是要好好读书的话,内心多半是高兴的。
会觉得这个孩子真是懂事,懂得体谅大人的辛苦。
但是,以我个人的体验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方法,至少对心思敏感细腻,内向的孩子来说,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父母的苦只会是一把沉重的秤砣,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让他们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不断自责,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培育。
这种行为是不是很常见,有没有很像中国传统的感恩教育。
孩子啊,你要记得父母的恩,记得父母的苦,你要好好努力,将来好报答父母,才不枉费父母的一片苦心。
如今我们也是父母了,真心期望所有的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了。
多给孩子一点爱,无条件的爱;多给点快乐的记忆和支持吧,让他们轻装上阵。
如果还要给的话,再多给点机会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孩子在远离父母,来到新环境的时候。
心里的基石是父母的爱,是满满的安全感,让孩子可以勇敢的尝试,勇敢的飞。
关于高中,我只想写这一次,每次回忆都满满的不舒服。
我不知道那三年是怎么过来的,那种考试做不出题的感觉实在太让人绝望了。
当然本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原则,高中三年给我后来人生的启迪就是:
最难的高中时代已经过去了,不用再害怕。